再见,黑暗
可能是一开始我胆子太小了,看到景物渲染,比如说很诡异的梦境,灰色的、血色的天空,铅色的、灰色的、血色的、黑色的黑暗,加上白骨和肢解的尸体,形色各异的嫌疑人,让我看了不自觉地被代入到一种阴森森的案发现场的恐惧之中。一直到最后谜底揭开,我觉得带来的不是如释重负,而是更深的叹息。
看到后记中呼延云关于写这本书的初衷和意图给了诠释,他说“读书的副作用之一是对周遭世界愈发不满。”而在《真相推理师》中,推理师呼延云也是这样一个角色,他单纯正真善良,与这个功利的社会显得格格不入。学业、工作、爱情,没有一样显得如意,但是他最终因为这件连环变态杀人案,站了出来,走了出来。呼延云,这让我想起无数个武侠小说中的大隐隐于市的落魄归隐者,他们原本有一身抱负和理想,终因为现实残忍,或者遭受奸人陷害,最后只得对酒当歌醉生梦死。
来自网络呼延云的手机铃声很有意思,选的是《回家》:“我不敢回答,我几时回家。因为我人在天涯,我不能呐喊,我要回家。因为我已嗓音沙哑。”他大约就是那个迷途的寻路人,在天涯晃荡,在酒水中消磨青春。
是当一个永远醉着的活死人,还是当一个永远清醒的推理师?也许呼延云把自己也代入到这个角色中,诠释了一些他的理想和诉求,他正是因为不甘于一直沉沦于一潭死水的状态,才立志要找一点可以取暖的火光。这本书在他半癫狂之中挥洒而出,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虽则讲述的连环杀人悬疑案,主诉的还是一种拯救沧桑,拯救自我的一种情怀。在一种绝望中,对抗强大的黑暗势力,只为了忠于自己的内心和原则,只为了揭开一些不为人知的丑恶。最后郭小芬眼里的那个人群里坚韧的背影,也是很好的收尾。
而这一个个触目惊心的精心设计的变态连环杀人案,让一位位警界精英使出浑身解数追逐幕后杀手,在看的过程中,我也变得紧张起来,随着案件的推进,诡异的火柴棍,怪异的世界禁曲《黑色星期天》“死亡不是梦,因为我在死亡中爱抚着你。”,让我觉得这里面的每一个角色都显得别有用心,似乎都在伪装或者脱不开嫌疑。
这里面比较有趣的是穿插了一回 leonard Cohen的伤感的歌曲:“每个人可以活着,每个人也可以死去,你好,我的爱,再见,我的爱……”就在每一个狩猎者面前,这首歌不经意间曾环绕在每个人耳中。
尤为精彩的算是林香茗教授在警官大学讲授的的犯罪个性剖绘讲座,有关他案例中提到的国内连环变态杀人案: 黄勇和杨新海,这两件真实的案例其实我并不陌生,记得曾经因为猎奇心里,在论坛上哆哆嗦嗦地看过很多国内外恐怖杀人案例的分析,其中就包括这两个案例。可以说每一个受害者或多或少在案发时都曾掉以轻心,轻易地选择相信一个陌生人。所以有时候看了太多黑暗性的东西,你会觉得周围的一切都显得有点不安全,会有一种危险无处不在的错觉,没有绝对的安全。而这里面提到的前排的聪慧的女生,两次都单独回答了香茗提出问题的正确的答案。不知为何,这位女生在书中只跑了一回龙套。
如果不能好好爱,难道带来的就会是毁灭吗?这个孤独的杀手,难道只是为了挑战正义吗?谁会是真正的凶手,只等待呼延云在污秽爬起来,拨开云雾,迎来青天。故事的背后,可能你会产生一种这个杀手不太冷的错觉,然而是是非非,黑白颠倒,黑终究是黑,白终究是白,杀人终究罪有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