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从《文选》的政治意义看天子的三重身份:大领导,大家长
2017-11-06 本文已影响17人
爷有蔓草
今日观点:
天子身兼三个角色,分别是大领导、大家长、大祭司,这就是中国政治传统最重要的基因代码。了解统治者操办文化事业的政治意义,区别东西方不同的政治传统。
一、政教分离
1、西方历史上,王权和教权一直此消彼长
王权和教权分置,另有其他势力彼此联合,既对抗王权,又对抗教权,还会为了对抗王权而亲附教权,或为了对抗教权而亲附王权。
2、中国历史上,皇权就是一切
- 第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 第二,天无二日,民无二君 ,主权不可分割。
3、东西方教权的不同
西方的教权和王权一文一武
- 世俗统治者(王权)本质上都是武士,能征善战,喜爱冒险,文化程度低,凡尔赛宫没有厕所,是欧洲的蛮族传统。王权想要摆脱教权,建立王权之下的新教会
- 教士阶层(教权)才是文化人。教会想有自己的直属武装力量,比如圣殿骑士团。
二、政教合一
1、中国政治传统最重要的基因代码
- 中国不仅文武不分家,而且政权、教权、族权,也不分家的。
- 天子身兼三个角色,分别是大领导、大家长、大祭司。
2、东西方政治领袖的不同
(1)西方国家的政治领袖并不必须是道德楷模教士阶层必须是道德楷模,意识形态领袖和道德楷模必须是合二为一的。
(2)中国皇帝喜欢炫耀自己的文化修养,而欧洲国王总会向臣民炫耀自己的饭量。
- 皇帝或者太子领衔搞文化事业,是炫耀自己的文化修养
- 欧洲国王炫饭量,是他们权威合法性的核心来源之一。
- 教士阶层炫耀的是清贫,因为清贫意味着廉洁自律,是他们权威合法性的核心来源。
- 西方可以随便拿国王、总统开玩笑,但很少会有人编排教皇或高级神职人员。
- 在中国拿龌龊段子来编排皇帝,老百姓是不高兴的,哪怕他们再怎么饱受盘剥。对你的皇帝不敬,就等于既骂了你的父亲,又骂了你的导师,还侮辱了你的道德楷模。
3、领衔操办文化工程是把自己打扮成意识形态最高权威的最好办法。
- 亲自给意识形态经典撰写注释,存在很大风险,万一注释错了,会被偷偷取笑。- - 领导对这种事情的亲力亲为要有合适的分寸。
- 领衔主持何时最合适
- 萧统对《文选》的参与度有点过了
三、正统性
1、文化事业的政治意义:高调表达自家政权的正统性。
-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分裂的时期。“天下”这么多政权,到底谁才是正统,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没有天子可挟的时候,文化就是正统的胎记。
2、中国历史上的正统理论
- 不是民族决定论,而是文化决定论。
- 名义上,华夏是正统,夷狄不是正统
- 但只要华夏的文化落后了,夷狄占据了文化优势,华夏就变成了夷狄,夷狄就变成了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