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帮助我降服情绪小魔兽

2020-09-29  本文已影响0人  新晴旷野远

回到家快十点了,今晚又和先生一起去冥想了。每周二、三,我们只要有时间,就会相约一起去冥想,再加上周末去一次,基本一周保持两三次参与集体冥想的频度。

从我单位到霎哈嘉瑜伽冥想中心,不算太远,但要转两次地铁,从5号转7号再转9号。这么多年习惯了,一个小时之内能到的地方,都不算远。

出了地铁站,还要步行300米左右。刚走出十多米,正想着要联系一下先生,问问他到哪儿了。一只手搭在我肩上,转头一看,正是先生,捂着一个大口罩,镜片后的眼睛含着笑,原来他比我迟一班地铁。我今天没有午休,这时感到有些疲倦,所以走得慢些,被他赶上了。

因为这个疲倦,本来今天有些犹豫要不要来。但工作上面有些情绪,我想及时清理掉它,以免累积,就还是打起精神来了。

到了中心以后,活动还未开始,来的人还不多,很多人还在从单位赶来的路上。我坐下来,闭上眼睛,困意袭来,很想找个地方小睡一会儿,但这个场合显然不适合这么做。

带班人在活动之先,放了一段霎哈嘉瑜伽创始人的讲座,内容是,当我们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不顺利时,如何愉快地接纳事情的发生,不要让它们影响到自己内在的平和与喜悦。她举了一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例,那些不顺利最后都顺利解决了。

听着听着,困意渐渐消失了。的确是这样,很多时候事情出现一些变故,或者节外生枝,如果以焦躁的心情对待,事情就真的成了麻烦。但如果你换个思路:坏情绪让我自己和周围的人都难受,我是愿意做一个稳定的、强大的,不容易被干扰的人,还是愿意做一个甘愿在外力作用下不停跳动的皮球?

如果这样想,就很可能选择换一种心态来面对“麻烦”,它也许是一个化了妆的礼物。

训练自己把注意力放在中间的位置,然后把情绪引导到中间的位置。所谓的中间,就是不偏向左交感神经系统,也不偏向右交感神经系统。如果我们去翻看心理学的基础课程,就能知道,性格与神经系统反应的速度和强弱关系紧密。

当人们倾向于左交感神经系统的时候,往往人性格是内向的,安静的,行动缓慢的。相反,倾向于右交感神经系统的时候,往往外向,活跃,风风火火。这两种倾向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

前者的优点是:好相处,从不给人找麻烦,多愁善感,富有艺术的禀赋。但如果倾向性太严重,就容易沉郁,懒散,自我封闭,陷于过去的伤痛走不出来。

后者的优点则是有领导才能,有魄力,行动力强,精神充沛等等,但如果太倾向于调用右交感神经系统 ,就会喜欢操控,自大自傲,脾气暴躁,周围人与他相处感觉有压力。

这两种人如果同时面对事情不顺,节外生枝的麻烦,都不会有好的心态,要么是唉声叹气,悲观沮丧,要么就是怒气冲天,痛批下属,错都是别人的,功劳都是自己的。

这是因为我们的注意力会跟着我们的性格倾向跑。如果学会把注意力放在中间地带,引导情绪也保持在中间状态,就可以控制面对事情的心态。

注意力在与不在,很重要。只有当人的注意力在的时候,才能看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是在伤心?还是在狂怒?这对事情有益吗?我是一个皮球,还是主人?

注意力不能跟着性格倾向走,不能跟着情绪走。怎么训练它?就是冥想。

很多人不太清楚冥想的意义,是什么都不想吗?什么都不想,脑子中一片空白,没有思维,那是冥想的至高境界。但一般说来,如果没有长期的修习,很难达到。

其实,不必追求很快达到这种境界。我们现在可以做的是,闭上眼睛之后,盯住思维,看它是怎么来,又怎么去的。前一个思维降下去,后一个思维升起来,观察这个过程,并感受在这两个接连的思维中间,那个短暂的间隙。那个短暂时的,没有思维的间隙,就是当下,就是正在此刻,这是唯一真实的东西。那些思维都是假象。

如果我们的注意力可以去观察思维,可以感受当下此刻,便是处在中间地带。这个时候,你才有可能驯服你的情绪。

注意力一定要与情绪拉开距离。有距离才不会被裹挟,才好观察一切。冥想,就是训练把注意力与思维和情绪分离开来。

到今天活动结束,我的困意完全消失了,冥想帮我得到了很好的放松和能量的补充,回来还有精力写了1600多字的日更。

因为工作而起的情绪也平复多了。通过冥想,我观察自己的情绪,明白 无误地确定它会把我带偏,让我犯错。把注意力调回中间地带,以后再出现类似的困扰,我知道该怎么处理更合适。

我爱冥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