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港大演讲事件

那天她究竟说了些什么?来,让我们来做拼图⑽c~~~

2017-04-25  本文已影响12人  4b25c8ab1832

十八、《我的祖国》

5、第二个剪辑点

视频里面,龙教授在这两句话问完后,又有一句话:“头一句是什么?”

请注意,这是我发现的第二个剪辑点。

这三句话:

“真的?”

“《我的祖国》怎么唱?”

“头一句是什么?”

前两句,视频里的画面是龙教授讲话的画面,“真的?《我的祖国》怎么唱?”是连贯画面,我看不出剪辑过的痕迹。

但是第三句“头一句是什么?”的画面里没有龙教授,而是第一排的观众,而且周伟立先生也在画面之外。

我不知道问这句话的时候,龙教授的动作是什么,这句话是对着谁讲出来的?不过从香港电台给的画面逻辑上看,显然编导不认为这句话跟周伟立先生有关系。

龙教授的这三句话,被很多人拿来当“龙应台是在挑事、反诘、挑衅”的证据。说老实话,我当时看到这段的时候,我也是这么想的。因为这三句话,听起来很连贯,后面就是大合唱怒怼了嘛,情绪的转换简直是完美。

可惜,从画面上我看不出第三句话是接续前面两句连贯说出来的证据。

也就是说,“头一句怎么唱”很可能不是在问周伟立先生。

请注意前面的画面里,几位观众的位置,周伟立先生跟梁家杰先生的座位中间相隔有两个人。

而“头一句是什么?”这句话,香港电台编辑给的画面是这个:

我是不是可以说,在香港电台编辑眼里,这个时点里的周伟立先生完全不是焦点?

那焦点是谁呢?

群众大合唱嘛。

那么这句“头一句是什么”是不是就是编导眼中群众大合唱段落的第一句 。

那么群众大合唱的起因,或者说群众大合唱是在回应什么?

是龙教授的邀请?

还是龙应台的挑衅?

是龙教授对全场观众的邀请?

还是龙应台对周伟立先生的挑衅?

或者我可以这么问,

群众大合唱就算是在回应挑衅,

那是在回应龙应台对周伟立先生的挑衅?

还是在回应龙应台对全场观众的挑衅?

我只能说,我在画面上看不到证据。这一句“头一句是什么?”既可以听成邀请、也能听成挑衅。这句话之前,台上台下究竟有过什么互动?我没有找到视频证据。

我只能说,只从视频上给出的音像,那三句问话连起来听真的很像很像很像挑衅。可惜的是,就连我这样对视频剪辑技术完全不了解的人,都不能指着我从视频上截出的画面说这三句话之间完全没经过剪辑。

我只能说:

“真的?”

“《我的祖国》怎么唱?”

这两句话龙教授是在跟周伟立先生的对话。

“头一句是什么?”

这一句话龙教授的对话对象是谁,未知。

我有一个猜想,这句话之前,互动的另一方应该有一个从周伟立先生到全场观众的过渡。但是我没有找到视频证据。

龙教授之后的回应文章里,其实就是两个重点:

大合唱是源自她本人的邀请

大合唱并没有那些“刀光剑影”

有趣的是,这两个点居然都能追朔到一个问题上:

头一句是什么?”这句话的语境究竟是什么?

视频里,这句话的配的画面很简单,就是第一排坐着的几位观众。

分析一下还是会发现几个有趣的点。

这个画面里面的第二排那位女士有一个向她左上方回头、又回头看台上、又再回头的动作。

第二次回头的动作是跟“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歌声同步的。

第一排那位先生,在大合唱起的时候也同步回头向左上方。

这期间所配的音轨是:

龙教授“头一句是什么?”的问话,

跟着是大合唱声起:“一条大河波浪宽~~~”

那么,龙教授的问话之前,是否是第二排上方的观众在跟龙教授互动?

如果是的话,那么台上台下究竟又如何交流的?

“头一句是什么?”这个问题是不是就是龙教授说的所谓“邀请”的互动过程里的最后一句话?

如果有“邀请”的环节,那这所谓的“邀请”是什么形式的?是挑衅式的吗?

龙教授的回应文章里是这么说她所谓的“邀请”活动的:

可是这首歌我没听过--我想听,而且这一半陆人一半港人的场内,各自都有自己坚持的信念和立场,听一首对方深爱但是自己不识的歌,不是最好的倾听吗?演讲的最终目的,其实不在于讲,而在于倾听。

我的念头全部都在一瞬间闪现:不管在本地政治正确不正确,让我们听听这首歌吧。于是我当场邀请大家一起合唱。

对于龙教授的说法,我没找到直接的视频证据,我只在知乎找到了两个答案,其中一个答案还被骂的很惨。这两个答案都是宣称是现场观众,在现场的人写的答案在那个问题里普遍都相当惨。

我的观点是:

“头一句是什么?”这句话是龙教授所说的“邀请大家合唱”这一场景里面的最后一句话。

既然是龙本人邀请,那么所谓“龙应台挑衅”和“现场观众反击合唱”的判断链条是站不住脚的。

我本人是没有任何视频剪辑技术知识的,以上的推测只是基于现场观众的一个答案跟我在视频里找到的画面证据的对比。

至于我在这个过程里是否犯下了“拿着我希望看见的结论去视频里拣选证据”的错误,我只能说,我的主观上没有这种想法,但是客观上我的检索技术不能保证我不能犯这种错误。

我希望有更强技术手段的人来推翻我的推理过程跟结论。

我再来重复一遍:

本来我认为情绪连贯、逻辑清楚的“挑衅-- -反击” 的视频铁证,其实没有看起来那么无懈可击。

挑衅逐波次升级的三句话:“真的?”、“《我的祖国》怎么唱?”、“头一句是什么?”极有可能是把龙教授跟不同交互对象的对话剪辑在一起,而形成的错觉。

我不想去揣测,刻意造成这种错觉效果的剪接手法的目的是什么。我只想说,如果事实真是我推测的这样,那么个段落的剪辑造成的后果是非常恶劣的。

还是那句老笑话:

“蒙太奇嘛,就是能蒙就蒙、没什么太稀奇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