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教的勇气》
2022-08-19 本文已影响0人
果壳之王
这本书当中提出了一个特别震撼的口号,叫作不批评也不表扬的教养法。就是不管教的勇气,让你尽量放手,尽量给孩子更多的空间,不批评也不表扬。
纪伯伦说,孩子“凭借你而来......却不属于你”。
父母给了孩子生命,却不能代替孩子过一生。当然也不能决定孩子的人生。而挫折和失败也得由孩子自己负责。更重要的是,父母对孩子的课题横加干涉,将造成不良后果。一,它会破坏亲子关系。二,一旦发生问题,孩子会把责任转嫁给父母,而孩子则无法成长。三,干涉孩子的人生,是父母不相信也不尊重孩子的表现。他们认为孩子无力承担失败,因此,也阻碍了孩子成长。
4.体罚没有任何意义
一般情况下,父母厌烦孩子的,不是其要求的内容,而是诉求方式。但是,有些时候父母也不会好好表达,也会感情用事。所以,一来父母需要引导孩子好好用语言表达诉求。二来,对待孩子时,父母需要注意,体罚并不是教育,而是报复,是为了给自己的愤怒找一个正当理由。此外,作者说,批评即使没动手,某种意义上,也等同于体罚。
为什么大量的家庭的教育,都在不断重复?如果父母对待你的方法让你内心产生很多痛苦。于是你的事业,也没有一帆风顺。小时候不好好学习,然后等你长大,竟然会用父母对你的方法原封不动地又用在了孩子身上。然后希望你的孩子这次发生奇迹,跟你变得不同。
原因是什么呢?每个成年人,长大后都会反思,自己为什么这么失败。不管你是否成功,内心都有失败的一块。这种郁郁寡欢的心情,导致我们回顾父母教育的时候,大量的人只做了浅层次的总结和反思。 以为听父母的话就好了,当年要求我读书,要求我上进,要求我考大学是对的。是我自己没听话,所以导致我变成了这样。但事实上,如果深入去反思:我为什么不听话?我为什么不愿意配合父母的要求?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小时候读书越差的人,在对待孩子上学这件事上越较真。不停地给他报各种班,孩子成绩不好,他心如刀绞。他会觉得更加难受。
所谓不批评也不表扬,是因为这都不是平等对待孩子的方法。批评我们能够理解,就是指责、施压。表扬也是自上而下的。表扬是发生在上级对下级之间的。所以当你觉得,你比孩子强很多的时候,就没法平等对话。
我们要知道:父母无法代替孩子去生活,但能够帮助孩子鼓起面对生活的勇气。我们必须平等地对待孩子,他们并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活。
一、教育的目标是“自立”
作者认为,教育的目标是“自立”。一个人实现自立则需要具备三大条件:能够独立做出选择、能够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和摆脱自我中心主义。而本书传授的教养方法将帮助父母促成孩子自立。
二、既不批评也不表扬的育儿方式
1.批评不是改变孩子行为的好方法
批评不是育儿的好方法。一来没有人喜欢批评,二来批评会带来负面影响。关于批评,主要有三种情况。
①受到父母关注,是孩子的重要需求。当孩子规矩做事得不到回应时,就会故意做一些被批评的事,以获得关注。
②有些孩子做错事,不是故意,而是不知道自己的行为需要改正。这时,父母要做的不是批评,而是耐心解释。
③批评在当下见效快,并非真的有效,而是因为孩子害怕父母。久而久之,这种顺从会使孩子逃避批评,做事消极,变得懦弱。
2.避免孩子依赖表扬
除了批评,作者认为表扬也不是育儿的好方法。因为孩子可能会依赖表扬。一旦得不到表扬,孩子便不好好做事了。同时,也需要让孩子明白,不是所有人都会对自己好言相向。
当孩子做出良好行为时,可以用“谢谢”。比如,孩子在公共场所很安静,可以说:“谢谢你这么安静。”这样能让孩子获得对他人的贡献感。
如果孩子能从一个行为中获得贡献感,就不会再做让家长头疼的事了。
纪伯伦说,孩子“凭借你而来......却不属于你”。
父母给了孩子生命,却不能代替孩子过一生。当然也不能决定孩子的人生。而挫折和失败也得由孩子自己负责。更重要的是,父母对孩子的课题横加干涉,将造成不良后果。一,它会破坏亲子关系。二,一旦发生问题,孩子会把责任转嫁给父母,而孩子则无法成长。三,干涉孩子的人生,是父母不相信也不尊重孩子的表现。他们认为孩子无力承担失败,因此,也阻碍了孩子成长。
4.体罚没有任何意义
一般情况下,父母厌烦孩子的,不是其要求的内容,而是诉求方式。但是,有些时候父母也不会好好表达,也会感情用事。所以,一来父母需要引导孩子好好用语言表达诉求。二来,对待孩子时,父母需要注意,体罚并不是教育,而是报复,是为了给自己的愤怒找一个正当理由。此外,作者说,批评即使没动手,某种意义上,也等同于体罚。
为什么大量的家庭的教育,都在不断重复?如果父母对待你的方法让你内心产生很多痛苦。于是你的事业,也没有一帆风顺。小时候不好好学习,然后等你长大,竟然会用父母对你的方法原封不动地又用在了孩子身上。然后希望你的孩子这次发生奇迹,跟你变得不同。
原因是什么呢?每个成年人,长大后都会反思,自己为什么这么失败。不管你是否成功,内心都有失败的一块。这种郁郁寡欢的心情,导致我们回顾父母教育的时候,大量的人只做了浅层次的总结和反思。 以为听父母的话就好了,当年要求我读书,要求我上进,要求我考大学是对的。是我自己没听话,所以导致我变成了这样。但事实上,如果深入去反思:我为什么不听话?我为什么不愿意配合父母的要求?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小时候读书越差的人,在对待孩子上学这件事上越较真。不停地给他报各种班,孩子成绩不好,他心如刀绞。他会觉得更加难受。
所谓不批评也不表扬,是因为这都不是平等对待孩子的方法。批评我们能够理解,就是指责、施压。表扬也是自上而下的。表扬是发生在上级对下级之间的。所以当你觉得,你比孩子强很多的时候,就没法平等对话。
我们要知道:父母无法代替孩子去生活,但能够帮助孩子鼓起面对生活的勇气。我们必须平等地对待孩子,他们并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