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类读书笔记PMbook产品大学

《淘宝产品十年事》读书笔记

2015-12-01  本文已影响334人  小7

这确实是一本和我看过的和产品相关的书籍不太一样的一本书。作者苏杰,也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作者,通过自己在淘宝工作的经历以及对资深产品人士的采访,总结出了这么一部淘宝产品史。

Paste_Image.png

商品类目

在淘宝最初发展的时候,商品数量很少,所以商品不需要分类就可以供用户选择。当商品数量逐渐增多的时候,直接从淘宝列表中找商品效率必然不高,所以不可避免需要对商品进行分类所以就引进了类目这个概念。而随着数量越来越多,一级类目也已经无法满足买家快速找到自己中意的商品的需求,这样每个类目下都会有各自的子类目,这些子类目下也有子类目,从而形成了一棵类目树,这样的类目树会产生一些问题:

  1. 这类目树会有层级越来越深的趋势,这样也会对用户找到自己心仪的商品造成困扰。
  2. 类目树的层级的深入会造成用户流失率越来越高。
  3. 类目越往下分会出现很多类目有交叉重复的现象,显得非常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淘宝引入了商品属性的概念:一个商品只能属于一个类目,但可以有多个属性,属性也有自己的结构,形成一棵属性树。属性树构建好后就需要和类目进行关联,这个应该进行关联。最后再由卖家选择对自己的商品关联怎样的子类目,再对自己的子类目关联怎样的属性值。

Paste_Image.png

这样一个添加类目属性的方法引入了新的问题:之前的类目管理的时候卖家是不需要有额外的工作的,可有了属性后是需要卖家自己管理属性的,没有添加属性的话要强行下架。而另一方面,淘宝小二却非常喜欢这么一个方法,因为它使得类目树变浅,减少买家流失率。从而造成了小二和卖家之间的一个矛盾。

这样一个矛盾如何解决呢?这时,作者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

当一个产品没法很好地满足两个截然不同的用户群体的时候,应该把这个产品拆分成两个产品

这个时候淘宝把商品类目分为前台类目和后台类目两个类目,后台类目相对固定,淘宝小二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建立相对灵活的前台目录,然后把卖家整理的后台目录和前台目录做关联。

导购

淘宝上很多的功能都是以导购作为目标的。这些导购导向的功能也是用来满足各种需求:

作者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SPU及SKU。SPU指的是标准化的产品,是通过一些所谓关键属性的属性来确定的。而这些所谓的关键属性是指的能唯一确定该产品的属性,比如品牌,型号。而另外还有一些属性跟标准的产品没有多大关系,而是跟具体的商品有关系,比如颜色,尺码等,这些属性统称为销售属性,而这些销售属性构成了SKU。

SPU是针对B2C模式来讲的,卖家要发商品的话,先要发该商品的SPU。

搜索的启示

淘宝搜索和一般的搜索的区别如下:

可见一般搜索是朝广度发展,而淘宝搜索是朝深度发展。同时淘宝搜索需要一些值得特别考虑的地方:

由此可见,淘宝搜索不仅仅是关系到技术实现上的问题,还有关系到社会学,经济学方面的问题。

排序背后的逻辑

那么为什么淘宝的这样一些有利于生态长期发展的策略会引起那么大的争议 和抵触呢?淘宝平台相当于一个市场,而淘宝的每一项政策就相当于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这些政策必然会造成此消彼长的态势,也必然会损害到一些卖家的利益,所以哪怕政策从长远来说是有益的,可是如果它突然的建立起来的话,一定会打破了原先卖家已经习惯了的稳定的环境,使得他们突然脱离了他们原先的舒适区,必然会造成他们的反抗。所以这些问题的根本是淘宝的这些决策者没有足够的同理心去感受卖家真正的想法,制定政策的时候避免激进的改变,稳步前进,让卖家有足够的时间适应。

反作弊机制

随着淘宝上的流量增加,流量对卖家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而随之而来的自然会使得一些卖家用不择手段的方式抢夺流量,这其中自然包括了作弊的方式,通过刷销量之类的虚假交易让自己的宝贝排名靠前。建立有效的反作弊机制势在必行。作弊手段和反作弊机制就像两个博弈者之间的较量,不断升级各自的手段和招式。反作弊没办法完全阻止作弊者,但可以让作弊者的成本越来越高。

当前仍然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反作弊机制总是伴随着作弊手段的产生才产生的,总会有滞后的现象出现。这样就使得淘宝团队开始思考反作弊行为如何从处理卖家开始,对卖家采用了信用评级制度。根据一些规则会把有作弊行为的卖家列入作弊档案,通过作弊档案调整商品在搜索页的排名,从而给了诚信卖家一个坚持诚信经营的信心。

淘宝团队也开始反省之所以有这些作弊的行为,也是淘宝这个环境所决定的,并不代表我们现在采取的搜索机制就是错误的,这只不过是进步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问题而已。我们不能只是一味棒杀作弊的卖家,应该站在他们的角度,想办法帮助他们。特别是对于前面说过的一些新进来的卖家陷入了流量和搜索排名之间的恶性循环的困境中,不得不采用一些刷流量的方式打破这个困境的行为,我们应该提供一些更多的渠道帮助卖家获得流量。

一站式购物体验

淘宝是C2C平台,既然是C2C平台的话,一个商品 会有多个卖家在卖该商品,这样一种模式就意味着当你在搜索框输入一个商品名称的时候,列表上就会显示出各个卖家的产品,有很多卖家的都是同一款,这无形中会给买家增加了选择的压力。而B2C网站就不会有这样一个问题,因为只有一家卖,所以当你输入关键字搜索的时候只需要选择自己想要的产品即可。这种场景下,B2C的购物体验要好于C2C的购物体验。

面对这种情况,淘宝决定把标品的导购过程拆分为先选产品,再选卖家的过程。这得益于淘宝早早就建立了SPU库,并开始为用户提供购买前的资讯,而不需要让买家到外网去查。这样当用户在搜索框输入标品关键字,网站就会整合各种讯息,把标品的信息展示出来。

Paste_Image.png

支付宝交易系统的诞生

起因:国内的信用环境不是很好,买家不愿意先付款,卖家也不愿意先发货。

马云提出了担保交易的概念。后来就产生了支付宝。支付宝的产生也引起了一些问题,比如说由于淘宝和支付宝是由两个团队做的,所以当用户从购买商品到支付的过程中会跳到一个风格完全不一致的页面中。解决方法是尽可能把一些功能放到淘宝上处理,支付宝专心做好支付就好。

当时还有一个问题是当时的淘宝宝贝是不能修改价格的,如果修改了价格,以前交易的价格都会改变。淘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引进了宝贝快照这个概念,即对每一次的交易进行拍照,保存到交易系统中,这样你对商品的任何修改都不会影响到交易。但这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因为购物车的出现产生了促销和运费模板

购物车的出现使得用户不用经历每买一个商品就要支付一次这样糟糕的体验,同时也方便了淘宝在运营策略方面下功夫,比如说运费模板的执行,可以直接根据订单来执行。同时,也可以根据订单来进行促销活动

商户平台诞生

营销工具诞生之前,卖家都是靠原始人肉的方式进行一些营销活动,整个过程不方便也不流畅。09年,淘宝终于成立了商户平台,上线了一些非常简单的营销活动:

这些各种营销方式的产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说一个商品如果存在多种优惠的时候,如何计算价格?另外就是对于这些特殊处理的商品,如何退款也是一个问题

第二代营销工具产生

第三代营销工具诞生

第三代营销工具立足打造营销的生态系统,摆脱淘宝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的尴尬处境

交易的时候何时减库存

这种场景一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在买家拍下该商品的时候减一个库存;还有一种是直到买家付款后再减库存。

拍下减的依据是有利于买家,当买家拍下该商品后就应该认为他是决定买该商品了,就应该为他保留一个商品。但这种方式的问题是恶拍的出现。即有些买家会故意拍下商品然后不付款,就白白的让卖家的库存变少。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一是增加库存保留时间,即买家如果在N分钟内不付款,就取消该订单,使得库存恢复。

付款减的一句是有利于卖家,即买家拍下商品并不代表他买了,也不代表他买商品的需求最旺盛,商品应该卖给购买欲望最强烈的买家。这个选择产生的问题是超卖,即如果超短时间内很多人同时买了商品,付完款后却发现库存不够了,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体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一是在尽可能多的环节中给买家提示,让买家做好心理准备,另外一个就是在显示库存的时候预留一点空间。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和矛盾,但是不能根本性地解决问题。

这种选择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产品经理经常会遇到让自己处于两难的问题,这些问题并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也并没有绝对的对和错,所以需要把自己完全放在具体的场景中,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问题。

虚拟交易

最初的虚拟交易主要会产生两个问题:

  1. 淘宝无法知道卖家是否真正给买家发了货,所以就给了一些心怀不轨的人可乘之机
  2. 虚拟交易是个实时性要求很高的交易,就迫使卖家一直要守着给买家发货,从而给卖家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自动发货机制应运而生,卖家也不用一直守候了。但仍然避免不了骗子的手段。虚拟直充随之出现了,大大提高了骗子欺骗的门槛。

淘宝产品十年事.png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