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越会做人的人,越懂得在这三个方面说“不”

2020-10-18  本文已影响0人  温情传播

什么才是会做人?总有人抱怨自己大道理读了好多,可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感觉生活不管怎样过,总缺了几分意思。

随着现代化的高速发展,焦虑症、抑郁仿佛成了陪伴,早上睁眼的那瞬间也开启了烦恼的一天。

那是因为,你还没有摸透这个世界的法则,所以感觉自己并不是很会做人。越能在世间活得开拓之人,越能懂得这“三不箴言”。

一、不回首

现在,很多人张口就喜欢说自己以前怎么样,有多辉煌,仿佛时针永远停留在过去的光辉。

他们总是把自己困顿在过去的快乐之中,但实际上早已与正在发展的时代脱节,明知回不去从前,又何必老是去惦记呢?

之所以抑郁症的患病率不断上升,是因为他们太纠结于过去,现在的境遇又无法让他们改变,所以内心会面临着巨大的不平衡感。

这种感觉会使他们长期处于情绪低落的心境中,持续扩散不好的感受,最后丧失兴趣。人一旦放弃了追逐未来的脚步,一心只停留在过去,那么他的发展也停止了。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在探索自卑的根源中发现,很多人只顾着抱怨目前的生活,但却从未真正对生活进行改变。

因为我们知道,自己的能力改变不了目前的状态,这时大脑会出现认知失调,这样的结果让你无法接受,所以活在过去似乎是个很好的办法。

但活在过去的你,依旧解决不了现实的烦恼,反而为自己制造了更多的困惑。阿德勒也曾说过,一切的烦恼都是源自与自己有联结的人际关系,生活被他人干涉或你试图去干扰他人。

但仔细想想,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吗?他人的存在并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为了不愉快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他人对我们的评价而活着。

更多的我们应该把目光投注在自己身上,真心的去对目前的生活去感受,你会惊奇地发现,专注于自我之后,你不会太执着于过去的自己,你会变得更加成熟。

二、不随波逐流

社会心理学揭示了人类的本质是社会性,我们每日都在与人接触的生活里忙碌着。一个又一个的群体附加给我们不同的社会角色,为了满足群体的期待,我们时常会做出“违心”的抉择。

这是因为群体的凝聚力和排他性很强,建立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为了达成目标可以一起努力。

一旦群体之中出现与大家不一致的声音,便会产生被群体排斥的现象。正因如此,表面看上去很美好的群体,偶尔也会使整体方向偏离正常的轨道。

网络暴力便是如此,一开始只有小部分的群体在对事件进行评论,随着热度的扩大,大家都纷纷加入对当事人言语暴力的行列之中。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出发点是什么,只是为了好玩,融入群体之中会让他们更有归属感。

当真的有人因为网络暴力丢失了自己的生命时,大众才会意识到行为的严重性,但他们更多会把责任丢给群体,把自己撇到关系之外。

普罗大众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看到人聚集的地方就会把目光投过去,忘记自己的想法。

所以,无论生活在怎样的群体之中,一定要适度保留自己的想法,坚持自己,不要让自己独特的个性被群体淹没,丢失自己的思想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

三、不对生活妥协

你是否还记得自己的初心?年幼时,我们总是被各种伟大的梦想填满,仿佛永远有用不完的力气。

虽然那时的梦想遥不可及,但年轻的我们却抱着不满足的心,对世界充满期待。随着年龄增长,你越会发现自己力量的渺小,渐渐活成大众的模样,每日过着机械化的生活。

因为你选择向生活妥协,放弃了自己。生活最可怕的永远不是困难,而是你不敢面对困难的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