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土拨鼠名词解释手册配套拓展

美联社十种金牌导语|新传土拨鼠团队名词解释手册配套拓展

2017-06-10  本文已影响123人  4a7b14ea6219

微店链接:新闻传播考研名词解释手册【点击可跳转】

一、短

1945年8月14日晚7时,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报道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是:

日本投降了!

这个5字标语,当时让新闻界倍感不符常规,却让读者读来倍感酣畅淋漓,后来,又被视为“最佳标语”。

二、悬疑

美联社1981年6月13日播了该社驻伦敦记者的一条电讯稿吧,它的导语欲擒故纵,故意给读者留下“悬念”:

据警察和目击者说,今天正当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数百万臣民观看下骑马巡行伦敦中部时,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失业青年突然跑上前去,朝着女王连打六响空炮弹。

别告诉我,看了这则导语,你不想接着看下去一看究竟。

三、对比

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关于美国经济形势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

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的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

四、噱头

1981年,电视系列片《马可·波罗》在中国开拍,这条新闻的导语如果这样写,一点问题也没用:

一部拍摄高达2200万美元的电视片,一部西方在中国实地拍摄的第一部艺术片在中国开拍。(事实上,这基本上是美联社报道的第二段)。

美联社电讯稿的导语是这样写的:

尽管马可·波罗在他那部写于13世纪的名著中并没有提到长城,但是,美国、意大利、中国合拍的电视系列片《马可·波罗》仍从长城开拍。

把有人情味的噱头先抛出来,吸引读者。

五、诙谐

美联社莫斯科1964年12月23日电  官方报纸《消息报》星期三暗示:苏联最受群众欢迎的休假场所之一是明斯克一家医院的醉汉病房。

六、迂回

通货膨胀使语言和美元一起贬了值。比如说,你想形容某种东西的价格便宜得不可想象,可以说它是“”不如粪土。可是,眼下连土也不便宜了。

引自《为小炉匠的骂人话你得付钱》,原文无发电日期。

七、引用

美联社记者曾经发出《日本家庭暴力谋杀案剧增》,导语(两段)写作与众不同:

美联社东京7月6日电《三名亲生儿女被母亲在闹市大街上杀死!》、《丈夫因妻子拒绝烧饭而怒杀全家!》、《陋习父亲被16岁亲子谋杀》。

这些报纸上的显目标题本身就足够说明了一个问题。据报道,日本去年发生了1754件谋杀案,其中11%属于家庭暴力惨案。

八、假想

美联社1981年12月3日发出了著名报道《联邦官僚机构是如何运行的》导语写作就先从历史说起:

让我们从相隔两个世纪的两位美国人发自内心的激愤谈起吧。

一位这样说:“他滥设了大量的新的官职,派了大批的官吏来控制我们人民,搜刮民脂民膏。”

另一位说:“政府搞得我越来越神经了。他们那些用滥的套话越来越模棱两可,越来越无法让人理解,以至我为了给这些官话找到翻译,不得不1小时花35美元找我的会计或一小时125美元请我的律师”。

九、画面感

日本空袭珍珠港,作为当事国的通讯社,其报道融入了记者极为感性的笔触,但不是评论,而是以画面说话。

美联社珍珠港1942年12月8日电  这是一幕悲剧,战舰在燃烧,伤兵在痛苦呻吟,到处是无法辨认的尸体,美国被卷入了战争。

十、娓娓道来

“从前,有一个人”式的,从一个人的命运写起的导语,通常被视为《华尔街日报》体,不过,这种写作方式并非《华尔街日报》独有。美联社报道《撤离贝鲁特》就采用了这一典型的写作手法:

美联社贝鲁特1982年8月25日电  不管用什么标准衡量,阿里-塔哈都是一个贝鲁特人。

他于19年前在这个城市出生,于一个巴勒斯特贫民窟中心在悲哀中成长。如同其他贝鲁特人,他每天看着太阳从黎巴嫩山升起,又在地中海沉没。

但是,现在他必须离开了。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考研,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上海大学新闻与传播,新传土拨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