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
自小不爱喝酒的我,不知何时,竟迷恋上诗歌里的酒意,那份藏于沉痛抑或洒脱里的昏沉,让人如梦般恍惚,却又不至于堕入哀伤的绝境。如泣如诉的箫声里,几杯薄酒入肚,微微醉意裹挟着凉风,渐渐入了谁人的心。些微迷糊时看着黑夜里星星点点的灯火,感受诗人卧船听雨时的心绪,似乎便渐渐远离了一切。
酒,是送别诗里常见的意象。许浑的“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读来尤为哀切。诗人酒醉后入了梦乡,似是暂逃了别离之苦。然而,当他清醒之时,却发现人已走远,徒剩一片风雨交加的凄寒之景默默相陪。漫天风雨,似乎只剩下单薄的影,那广阔与渺小间鲜明的对比,让人掩卷后都难以挥去一丝心伤。再思及李清照的“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更是让人感慨诗人内心那国破家亡之痛。那些酒意,于我,并没有带着烂醉的颓靡,而是一份藏于“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的郁结。因为情挚,便连忧思都带了一丝凄冷的美。
然而,最令我动容的还是那些竭力拂去哀伤,带有丝丝旷达的诗句。那时,诗歌里的酒便带着些微洒脱的味道。想起苏轼的“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心下不禁慨叹于他起伏的心境和坎坷的际遇。然而,几经贬谪,功业未成的苦痛却并未让他一眛消沉。“尊前不用翠眉颦”及那“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便缓解了读诗之人凝重的神色。
在我看来,他的心志何其坚定,风雨飘摇下仍不改豪放本色,令人叹服。只是,那藏于旷达之下的淡淡哀伤,似乎不曾消散。那句“尊前不用翠眉颦”的强调,既带着释然又似乎有些微的惆怅。不知我是否偏颇,总觉得真正快乐的人无需强调莫悲之意。
然而,他的豁达的确是不可否认的。他思及人生,明白自己不过是行人一个,又何必惆怅满怀。只是于我这种看不透世事的人而言,所谓行人,也切切实实体会了几十年的辛酸苦辣。那些曾经历过的悲喜,纵使会随着一抔黄土消散,可在未曾悟透之前,那所谓的镜花水月依旧让人有些微的无力。只是,与其执着于那些,倒“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学学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饮一杯酒,看一场风景,即使无法全然放下,也落得洒脱。
如若可以,真想在“清夜何悠悠,扣舷明月中”的诗境中徜徉,真想在遇见故人时依然能够“一笑作春温”,真想驱走所有的不适之意,体会“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旷达。如若还无法做到,便借诗歌里的一杯酒聊以慰藉吧。
或许,韦庄的“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多少带了些沉痛,然而,似乎也可以给人些微的勉励。漫长的岁月,不如敬自己一杯酒,不为了浇愁亦不要烂醉。只愿那轻微的醉意替自己拥抱另一个静寂的世界,只愿那不清晰的目光替自己感受满城的灯火,只愿自己在昏沉中能伴着雨眠,然后做一场关于碧海长空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