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的是与非
经验一定是在某个时刻对你有正向反馈或有利作用的事件的结果,在经历一次或多次发生后,每次的结果都近似或接近相同,我们就判断此类事件在某种条件下的行为就会得到相同的结果,那么本条判断就形成了经验。当然经验不总是靠得住的。
比如守株待兔。农夫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见到了撞死的兔子,当然兔子如果再撞一次也未必会死,但这一次的结果是死了,所以农夫就选择相信了下一次也一定会这样。农夫显然不懂样本和偏差,样本数太少,孤例不能自证,所以农夫荒废了土地和庄稼就可想而知了。
比如刻舟求剑:刻舟的人显然以前遇到过同样的情况,并且依靠这样的办法起到了作用,很可能找回来宝剑,但这次情况不同了,宝剑再也回不来,而自己也沦为笑柄。但我们可以推断剑客的经验来自于不动的舟,以静止得来的经验去求解运动的舟当然是失败,剑客的失败在于经验的条件在此不适用,不成立。我们在笑话剑客几千年后,还是常常重蹈覆辙。
比如老马识途,老马因为常走这条路因而形成脑回路或者条件发射,但如果道路发生变化,比如沙土覆盖,植被消失,坐标系和参照物发生改变,那么老马还能不能识途就很可疑,而很大可能是不能,所以千万别相信老马识途,过去的经验不能拿来解决现在的新问题。就是老同志遇到新问题,老经验不管用了。
过去的经验可能在一段时间,一个空间内是适用的,但超出那个时空,就不再合适了。世易时移,祖宗之法不能治今日的困境。明朝的灭亡就跟朱元璋的后代因循守旧,用明初的法律法规来解决明中后期的实际问题,结果很糟糕,甚至简介断送了大明朝。
教训不可谓不惨痛,而今天的人们依旧在用经验处理问题,而且好像还能接受结果。牛顿的物理学三定律适用于低速状态下的物理世界,比如我们平时的世界都是可以的;但涉及微观和光速,亚光速的条件下,就只能用爱因斯坦的公式来处理了。物理学这样严密,严谨的科学尚且需要不断区分条件和环境来套用,而且依旧面临不断的挑战,何况我们自己简单总结,归纳的经验,个人的经验集合总归是样本数太少,不能穷举所有情况,所以都是伪命题,都将在某个时刻失效,只看时候早晚。
所以经验可以依靠但要灵活对待,科学也是从经验来的,科学发展到现在依旧是更高级的经验,需要不断的证伪和扩展,不断的推倒自己,不破不立,所以没有永远正确的定律和公理,什么主义都只能在某个时空适用,人类还是幼稚,经验常伴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