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4 加班材料准备
比如2022年北京举办的冬奥会、冬残奥会,应用200多项科技成果,涉及绿色能源、5G共享、智能餐厅、自助售卖、科学防疫、智慧观赛等几乎所有与赛事有关的场景。围绕这些场景应用,全国500多家单位、超过万名科研人员形成协同研发和创新,快速有效提高了技术的集聚和应用扩散。
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加快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对国家高新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提出新需求。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实施,以及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落实,都迫切需要科技创新的全面支撑引领。国家高新区应进一步优化发展布局,强化创新引擎功能,充分发挥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建设区域创新增长极,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贡献重要力量,带动区域创新水平全面提升。
长洲片区:打造产教融合的技术创新实验基地。依托广东工业大学、智能科技学院等院校的选址建设,结合周边产业建立人才培养和技术试验基地。依托市公共卫生医院、科学城中学等教育医疗设施的选址落位,完善生活组团设施服务,形成集人才培养、创新研发、生产试验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布局。长洲片区面积26.5平方公里。
金朗岛片区:打造支撑科技创新孵化的综合城市服务核心。承接中心城区南拓战略,布局金朗岛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依托浙江大学海上风电实验室和华南理工大学阳江研究院建设,开展技术创新研发活动,建立人才培育中心、科研孵化基地,推动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步建设高端大型商业、休闲娱乐、综合会展交流的综合商业文化服务中心,完善城市服务配套,提高城市服务能级,打造高品质的城市综合服务配套核心片区。金朗岛片区面积13平方公里。
(三)“四园”:珠海(阳江)产业转移园、珠海(阳江万象)产业转移工业园、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阳春产业转移工业园四大重点产业园区
一是在区域协作上,深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资源,建设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示范基地,按照“企业总部在湾区、生产基地在阳江”“研发孵化在湾区、成果转化在阳江”“高端人才工作生活在湾区、成果转化在阳江”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