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点心理学心理

为什么你总觉得自己不幸运?

2016-08-12  本文已影响267人  若杉
图:朱霞

文/若杉

一个朋友留言给我,问:为什么总觉得自己很不幸运?

然后,他列举了一系列觉得自己不幸的“证据”:

比如有两张彩票,一张有奖一张没奖,他选择有奖那张的可能性会比周边的朋友低好多。

还有大家抢红包,十次中,会有五六次,他都是运气最差的。

再比如,两个人出门买水喝,随机从朋友手里接过一瓶,然后就是一个“谢谢惠顾”,而朋友那儿就是“再来一瓶”。

看到朋友的留言,先是觉得有趣,能细碎的统计过抢红包,自己有几次是运气好,有几次运气不好的人,还真是不多见。

然后,便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自己。

从小到大,喝饮料从来没有中过“再来一瓶。”

几天前,和朋友抢红包,三个人抢100元,我抢了0.92元。

上中学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班上发书的时候少一套,要等几天才能补上。为了公平,老师让大家抓阄,抓到“没”的同学暂时不发书,然后,很幸运的,全班只有一个的名额,我抓到了。

……

如果这样一直写下去,我大概还会回想起无数这样的“例证”,可是若没有这位朋友提醒,我竟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如此“不幸运”的人。

可见,幸与不幸,都在那里,重要的是,你看见了什么?

2、

心理学上有个很重要的治疗方法,叫合理情绪疗法。它的创立者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认为,我们自己产生不良情绪往往是由不合理的信念造成的,而不是事件本身。一个激发事件(A),激发人们形成对它不合理或消极的信念(B),他将依此产生事件的后果(C)。

也就是说,这位朋友认为自己“不幸运”并非一定是发生了不幸运的事儿,而是他的认知告诉自己“我是个不幸的人”,于是便产生了不开心、郁闷的情绪。而同样的事情,我的认知选择告诉自己:“这不重要”,于是,我的情绪便没有因此受到干扰。

我回信给这位朋友,告诉他:

你所认为的不幸,看起来都是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只是你太过看重,便显得严重了。换个角度想想,即使抢红包有5、6次运气不好,也还有4、5是运气不错的,心情会好得多。就比如现在,有些人会觉得发出的问题居然有人回,会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儿,而你很可能会觉得:这个老师,也没帮到什么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生活就会很不一样。

信息发出后立马收到朋友的回复:你猜得很对!他指的是我没帮到他。

我并非懂得读心术,只是太过明白,思维的习惯,是多么顽固不易改变。

3、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自认为“幸运”,这种人会不断的捕捉让自己觉得幸运的线索,于是,每天心情不错,干劲十足。而另一种则常常觉得“不幸”,整日抱怨不断,怨天尤人。

我并不想指责那些觉得“不幸”的人,因为没有人会为“认定自己不幸”而感到愉快。每个觉得自己不幸的朋友,大概都曾有过这么一段经历:诸事不顺,仿佛陷入了不幸的泥潭,想要摆脱却又似乎无能为力,一开始也挣扎,努力,却始终没有什么改观。于是,不得不“认命”,断定自己是个不幸的人。因为这样的经历太痛,在心底留下了深深的伤疤,于是日积月累,便形成了一种思维习惯,凡是都往坏处想。

可是,生命何其漫长,一段时间的不幸并不代表一辈子的不幸。

当你一次次的习惯性地认定自己不幸时,试着按个暂停键,想想是真的不幸还是自己的习惯性思维在作怪。单纯的“幸”与“不幸”不会影响事情的结果,但好心情会。当你觉得自己“幸运”时,身心愉悦,浑身充满了干劲,往往事情的结果也会比较好。这样一来,你会更加肯定“我是个幸运的人”。

有个词儿叫“小确幸”,就是记录生活中让我们愉快的小事儿,积累幸福的力量,乍看有点鸡汤,但确实能在点滴间,改变一个人的思维习惯。

不幸是一个思维圈,会慢慢叠加,当然,幸运也是。当你慢慢改变一点点思维,就真的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幸运的人。

其实,幸与不幸,都在于积累的力量。学会用幸运的方式思维,从明天起,你也可以做一个人幸运的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