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个方面思考"勺子"的产品设计
![](https://img.haomeiwen.com/i423113/3b40230c87d293de.jpg)
勺子,一款"(资料)收藏"APP。
这款产品体验过后,鲤洋觉得还蛮不错的,然后从以下四个方面做了一点思考记录,
1、产品的功能特色
2、产品的理念
3、产品的趣味妙笔
4、APP设计
一,产品的功能特色
产品从功能设计的3个方面打造特色,形成差异化,分别是"收藏夹、收藏的操作方式、发现网友收藏"。
1,收藏夹
![](https://img.haomeiwen.com/i423113/943377ad865abce5.jpg)
除了比如"发现网络上一篇有价值的文章,添加到收藏"这种常规收藏用途,还做了4项特殊的收藏功能(4个特殊收藏夹),
1/ 未读列表
2/ 买买买!
3/ 追!追!追!
4/ 近期活动
第1项(未读列表)的具体功能是,"在该收藏夹中的收藏项目,20天后被移入回收站"。
对于用户懒得整理的收藏内容,产品的推荐是直接断舍离,这点做的倒是比较干脆。收集起来很简单,只要觉得有价值的一两个点击就收藏好了,有些时候也就是脑子一热,事后不少都懒得再看,对于这些(价值不大),产品帮助用户自动直接从主要收藏夹清理掉,维护给用户一个相对轻松又更充满价值的地方,很赞。
而且,这也不是直接删除,是丢到"回收站",本质其实只是从"显眼的地方"收纳隐藏到"偏僻的角落",为的就是防止一个不小心用户又可能想要了的尴尬。
特别的,这也能督促用户更积极整理收藏(吸收价值),提升产品体验,进而带动了使用产品(有点倒逼的策略)。
其它3项是"玩法(用途)的扩展,明确告知用户还能这样用"(功能核心都是这,具体小差异,但是"知道玩a"与"知道玩a、b、c、d"的用户,对产品的需要差别很大)。
除了一般的资料收集,产品直观告诉用户,还有"购物"、"追剧"和"近期活动"这3个场景你也可以用用我。这些还不只是"更多玩法的层面,更是功能延伸"。
比如收藏了"某个大会活动",这时App分析出时间并作提前通知,也算是一种很贴心的服务。
小白心理体验:对于用户我只是收藏暂留一下信息,没想到产品你还很贴心地提醒我了去做。尽管只是点缀性功能,这对于懒得用日程表精细安排时间的人挺方便(有点抢了日程App的活)。
更深入一点理解,寻找价值内容收藏这是很多人会做的事情(做日程计划却相对少),在这种事情里"价值在收藏的内容",那内容当是活动信息,被放入"近期活动"收藏夹里,其价值体现就是用户从中获得活动信息,而时间,是App可以帮用户做更多服务的部分(提醒功能)。
收藏的价值不在于收藏,而在于"收藏的内容"。用户对一个内容进行了收藏触发,产品就知道这个内容对用户是有价值的。而将内容放入特定的收藏夹,也就进一步告诉产品,它对用户有什么方面的价值。根据这个价值的理解,产品也就可以考虑进一步服务。
比如这里的"追剧",该剧更新了这里就可以直接告诉用户;而对于"活动",活动开始时间可以提前提醒用户。顺着这个思路,还可以考虑这个功能设计,用户收藏了内容A,加入"兴趣推荐"收藏夹,就可以看到相关由系统推荐的内容给用户。
这种设计有价值,只不过用户接受度是个考验。
2,收藏的操作方式
![](https://img.haomeiwen.com/i423113/79effa2d45166a7b.jpg)
主要就是"(利用今日组件的)下拉收藏"和"(浏览器的)收藏插件"鞋2种最常用的操作方式。特别是前者,通过这样的途径可以相对很便捷的完成收藏(无需在几个App之间切换深入操作)。
3,发现网友收藏
![](https://img.haomeiwen.com/i423113/671cc052e85e94d2.jpg)
在勺子的"发现"版块,可以看到其它网友的高质量收藏,"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收藏,这个最核心的价值就在于"收藏内容的价值",能被收藏,也就说明它是有别于众多信息从"信息爆炸"中脱颖而出的相对更有质量的项。
这对于用户个人是如此,对于其它用户个人也是如此。
这些收藏本身也基本都是来源于互联网的各个角落,通过每个人的阅历辨别拾得,在此集中了起来。
收藏背后的驱动力是"人要从中获得价值",自己一个人的收藏是有限的,如果将很多人的收藏汇集起来一起展示,那每个人都还能获取到其他人筛选出来的"价值资料",这个渠道的价值就非常高了。
类似的,这与Pinterest的图片收藏某种层面意义一样。
这里并非私密为主的记录收藏,本身来源就是"取自互联网共享的内容",从收藏内容自身是不涉及什么隐私的,只不过作为收藏者自身是否"想把收藏的这个共享出去"或者"公开自己收藏了这个"这些方面也要给用户控制权限。
二、产品理念
除了从产品本身体验感知,还从产品介绍来看,这款产品是在努力打造一个"轻度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一个超级收藏夹"。
收藏夹,满足的核心需求是"用户在各处看到的优质内容,统一收藏管理,供今后方便使用"。
从核心需求出发,区别于其它同类产品设计理念,这款产品侧重推荐用户"把时间花在吸收和使用知识上,而不是管理知识上,比如分类、便签"。
具体的方案体现,除了收藏服务的延伸功能设计,特别的,关于获取优质收藏内容方面,
产品通过建立"收藏分享"提供给用户查看其它网友的高质量收藏内容,以获取整个互联网的高质量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单打独斗。还可以关注用户,时刻得知他的最新收藏,这就带来了更多持续有针对性的高质量内容的渠道,以及建立个人展示。
再往更本质一点说,可以这么理解,这就是"人人都可以推荐的一个(价值内容)聚合",类似于"豌豆荚一栏"等资讯聚合产品,只不过他们都是更大单元(媒体组织、名人或网络红人(团队))的全网聚合,这里是最基本单元(人,特别是普通人)的全网聚合。
三、产品的趣味妙笔
![](https://img.haomeiwen.com/i423113/683d45579172698a.jpg)
为什么叫"勺子",因为"挖一口"。别人那里有"蛋糕"(有价值的收藏内容),"从他那里挖一口,自己吃掉"(将内容自己也收藏起来)。整个很形象,心理体验很爽。这种隐喻很有趣,很巧妙。
四、APP设计
![](https://img.haomeiwen.com/i423113/0ff119a9522302a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23113/6b5e8f1454675dd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23113/28dc1845b4ebcfc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23113/218a6a62beb3a11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23113/01db53e0b66f9667.jpg)
APP分为4个版块:首页、我的资料库、发现、设置。
首页,是我与我关注用户的收藏动态。
首页图,营造氛围,理念教育(传达、认同),这还是比较重要的,从视觉设计上我也喜欢这种形式。
这里如果推荐用户,或者根据用户兴趣做推荐,可能更好,特别是直观点,"推荐关注用户"给一个明确入口。图中的那个"小图标"还不够直观,让人一目了然,更多的此时是感受图和文案的氛围理念去了。
我的资料库,是我自己的收藏记录。
这也是在方便用户查看自己的收藏,以及"个人主页"的营造。
发现,是收藏分享广场,可以看到所有公开收藏用户的收藏内容。
页面划分为比较典型的3块:热门推荐、领域(主题)分类、具体收藏内容流。
设置,是账号配置、使用辅助、产品宣传等的"堆积",有些杂乱的感觉,特别是下面,尽管从设计出发点可以理解。
最后,
以上仅为浅尝后的一家之言,个人理解而已,欢迎交流,也许我说的都是错的。
APP版本,3.1.4
iOS版本,10.1.1
鲤洋
2016.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