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于自己
以下是我的自白:
自认为我的内心世界很丰富,在一些事情上,我往往可以有自己的思考方向,与自我进行对话,但是一切都基于我在现实生活中的失利。是这样的,我尝试写一些文字,害怕没有人喜欢,往往都是发在身边人不能发现我的平台或者“仅对自己可见”,我不敢去参加征文比赛,不是心疼那十五块钱,而是没有勇气报名,没有动力写……但是最近一次读书感想活动,我的感想成为了优秀书评,尽管它的受众面不广,但是我还是突出了。我的初衷只是获得一本《瓦尔登湖》,写下自己的所想,可是借这次机会我发现原来我的内心很柔软,对于生活过的地方我恋恋不舍,不愿意从回忆的箱中剔除。
以前从不觉得我是个可悲的人,现在我觉得自己很可悲,想要的不敢争取,让自己变得看上去热爱集体,事实上我不是。大学前,我的个性表现得太鲜明,我有自己的明确目标,当年比起没有目标的同学我无疑是个佼佼者,有百分百的信心与决心去为自己的将来搏一条出路。结果呢,到了大学,我平庸,无能,平凡得不像我认识的自己。
我觉得我是个很矛盾的人,看待事物消极,同时又鼓励自己积极,是的啊,这就是我。对于亲近可信赖的人,我随口抱怨,因为我知道她们能够成为我感情上的依赖,我可以肆无忌惮表达我的喜怒哀乐,在她们眼里,我话多,过度依赖甚至会引来她们的反感;对于不熟的人,我冷漠应答,因为我没有和她们深入交往的想法,所以落了个不好的印象。这样一看,我两边不讨好。
因此,我也反省了我自己,是不是对于朋友我的依赖给得太多,对于陌生人我的友好表现得太少?我不应该过度信任一个人,也不应该天生对一个人冷漠。
我想,目前所有的糟糕都是因为我失去了自我,从前清高孤傲的我,过着类似独居的生活,我喜欢那种生活状态,害怕与人群居。现在,我不得不群居,于是,我很慌张,又得逼迫自己去适应,改变自己的习惯,和别人交往。
我不开心,成长的过程中我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痛苦,这只是我人生大大小小痛苦中不起眼的一个,但是这足以让我一蹶不振。
我所有的努力都来源于为了更好地独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