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懂你的电影真是观众品味低吗?
这个周末,虽然阳光是很暖的,但是冷空气已经到来,户外是冷冷的风,夏天茂密的绿植如今大多已经秃了,只剩下一些坚强的叶子等待着下一波冷空气的来临。这样的天气自然只适合待在家里,利用一个午后时光让自己沉静下来,看一个电影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
找寻了一番,最终锁定了《大鱼海棠》这部已经上映1年多的片子。当初上映的时候,同事说这是一部讲备胎的电影,让我失了兴趣。如今不管内容如何,总需要自己去品一品。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对于一个当年背诵了《逍遥游》全文、对传统文化有一些兴趣的人来说,这样的开头确实吸引了我,让我产生了期待。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当电影以这样的画面结束时,我感觉自己长出了一口气。
这部电影的制作可谓精良,画面、配乐、配音、镜头等都可以说非常好,但是看了这部电影我完全不明白在讲什么。三角恋?备胎?我觉得创作者不至于这么肤浅。还是成长?自由?但是我完全看不出。我不懂这部电影!
我不懂这部电影。既是我不懂创作者本身要表达的思想,也是我自己没能形成自己的理解。跟豆瓣上大多数低分观众一样,我也给了个低分。但我也不认为这是个备胎、绿茶婊、玛丽苏的故事。我就是不懂。或者说,我认为创作者没有创作出一个合格的作品来让观众进行解读、诠释。
有些影评人对电影做了很“深刻”的解读,每个人物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包含的哲学道理等等,讲的非常的好。但正如一些人对这类人的回复一样:你所说的这些,在这部电影里我都没有看到。这是一部面向大众的商业电影,那么问题就来了,这部电影里观众与创作者的意图肯定是相悖的,观众也没有足够的知识来理解每个文化符号的含义,那么这部电影是合格的吗?我希望借此阐述几点我对文艺作品的看法:1.观众真的需要在意创作者的意图和价值观吗?2.大众真的有足够的知识做专业的文艺作品鉴赏吗?3.文艺创作者应该如何为大众提供作品。
一、观众真的需要在意创作者的意图吗?我的回答:不需要。
创作者在创作一个作品的时候不一定有自己的意图或价值观来告诉读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谁好或者谁坏。即使创作者用自己个人特定的价值观来主导创作,也不能保证没有其他非自觉的潜意识会渗透出来影响自己的作品。也许有的时候,创作者自己都在潜移默化中传达出了另外一种价值。如果真的创作者就是要宣扬自己的价值主张,这样做真的就是一部好的作品吗?好的作品不应该塑造更多的价值现象来供大众评说吗?
大多数时候,创作者仅仅是一个将作品生命呈现出来的媒介,当创作完成之后便独立出来,就完全脱离的创作者的控制,它有它自己的生命,必须要顺着它的个性去设计。它有它自己的力量,有它自己的道路,有它自己的发展。创作是一个连创作家本身都不能完全参透的奥义,创作者只是一个类似被上帝选中的人,被指派来从事一件连他自己都不能体会到的工作。
其实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举一些大家都熟悉的例子:《情深深雨蒙蒙》中的雪姨,琼阿姨笔下的九姨太,这个角色表现的非常丰满,早期大家会将她视为“反派”,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这样一个敢爱敢恨的角色。又如,今年大火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也许作者是要表现侯亮平为代表的反腐正义。结果电视一播出,很多人都不喜欢所谓“正义”的一方,反而“不作为”的孙连城和“英雄棋子”祁同伟凭借着社会现实和演技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对这部作品所表达的价值观也进行了批判。
一个作品的生命是由读者、观众赋予的,人们不去读不去诠释,这个作品就是死掉的,那还有什么意义呢?只有读者、观众的阅读、观赏才能赋予它生机,赋予这个生命一种魔幻的力量。
所以,不要去探究创作者究竟以什么样的意图、什么样的价值观来对作品进行解读。没有必要。
二、大众真的有足够的知识做专业的文艺作品鉴赏吗?我的回答:没有。
大众不仅没有足够的知识,也不需要有足够的知识来做鉴赏。大众在观赏一部作品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感性的认识,而非理性的认识;更多的是表达自己的意见,而非知识。大众没有足够的知识做鉴赏,跟大众的文化水平有一些关系,但主要的关系还是社会分工的不同、需求层次的不同。
大众的感性的意见和理性的知识之间,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和训练才能达到。这之前的差距不是文化水平或智力水平的差异,而应该认为是术业有专攻。文艺创作是一项劳动,它与农名种菜、工人制造商品、工程师设计产品、程序员编程和产品经理打杂一样。我们在吃菜的时候不需要知道菜是怎么种出来的、工人是如何生产的、工程师采用哪些先进的工艺、程序员的代码风格是不是漂亮。我们只需要说菜好不好吃、产品好不好用。非专业人士不会也没有能力去了解相关产品的都使用哪些先进的生产方式;编程是否优美也只有程序员之间才会计较。
同样,所谓高端文艺和低端文艺也跟大众的文化水平无关。传统戏曲在今天来讲肯定是高端文艺了,大多数人已经没有能力鉴赏了。但是戏曲在古代社会是一项大众文艺,戏曲从业者的社会地位也很低,到了现代社会,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取代了戏曲大众文艺的地位,戏曲也便成了文化遗产。为了了解这些遗产,必须付出精力学习。这也体现了第一个问题总所说的,没了观众,文艺作品便失去了生命。
芭蕾舞和二人转,交响乐和唢呐。芭蕾舞和交响乐之所以“高端”,是因为大多数看二人转和唢呐的人消费不了,这是需求层次、收入水平决定的。低端的下里巴文化有更多的受众,就是因为这些文艺不需要太多的文化,人们就是图一个快乐。而阳春白雪也不会永远高高在上,只需要足够的从业人员和足够实惠的门票。
用专业的知识创作好的作品是创作者和圈内人的事情,作品的受众和商品、服务的消费者一样,只需要享受它们带来的快乐和便捷,没有、也不需要专业的知识。当然,为了更广泛的追求,付出精力去学习也是值得鼓励的。
三、文艺创作者应该如何为大众提供作品。我的回答:真正表达了自己原意的作品。
前面说了大众不需要理会作者的原意,也不需要足够的知识来鉴赏作品。那创作者还是要提供真正表达了自己原意的作品呢。很显然,以商业电影为例,其受众是没有足够“知识”的大众,其目标当然是迎合观众口味以赚钱更多利润。那么就必须按照这个指引,真诚的创作大众喜爱的作品。作品中要表达的思想是真真正正、完完整整自己要表达的。当这个作品完成时,大众才能通过自己的解读来帮助作品产生更多的生命可能。
如果不能真正表达原意或者不能很好的表达,观众当然就是按照呈现出来的作品做解读、诠释。这时候去批评观众的品味不是本末倒置的吗?
创作者不要过分的高估自己的思想价值,创作者要做的是提供各种可能的价值引导,给读者、观众来诠释,而不是说教式的向大众灌输其思想。以自己所掌握的话语权来嘲弄观众,把观众批判一番,你们这样子是不对的。naive!
“这届观众不行”这样的话还是留给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