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群效应

2019-12-21  本文已影响0人  文所闻

本文是陆蓉《行为金融学》的学习摘要,学行为金融学,建立更合理的金融行为。

说到群体行为,中国有句谚语,叫“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但真的是这样吗?

社会心理学对此的研究结果刚好相反,三个臭皮匠别说顶不了一个诸葛亮,连一个个体理性人的智商都不到。

几乎每一次金融市场的巨大崩溃都是来自于群体心理的崩溃。比如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金融泡沫——“郁金香泡沫”。

不止是郁金香泡沫,人类历史上几乎每一次金融市场的大起大落都可以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来解释。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都有理性的一面和非理性的一面,当人非理性的一面在群体中被统一了以后,心理群体的智商就会低于单个个体理性人的智商。

知道了这一点,对于行为金融学有很重要的意义。为什么呢?如果只考虑单个个体,个体的心理偏差是随机发生的,那么就有可能相互抵消掉。

但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非理性行为不是随机的,而是会发生系统性偏差。当出现极端事件时,比如市场大跌,并不是像理性理论预期的那样,会有很多买入来纠正向下的价格偏差。实际上在恐慌性情绪下,大跌的市场往往会发生相互踩踏,竞相出售,使得价格进一步偏离,甚至发生崩盘。

羊群行为和信息瀑布

社会心理学在金融市场上重要表现就是“羊群行为”。

“羊群效应”,就是指放弃自己判断,追随大众的决策。

例如早上去交易大厅,本来没想买入,后来发现周围的人都在买,于是也买了,这就是羊群行为。

不仅个人投资者会出现羊群行为,连机构投资者也会。基金经理也会互相打听持仓情况,甚至放弃自己原来的判断而保持与他人一致。

与“羊群行为”非常近似的一个现象叫“信息瀑布”。指的是用别人的决策直接代替自己的决策,完全放弃了自己的观点。

板块轮动与概念股炒作

羊群效应是怎么在金融市场上发挥作用的呢?

比如,中国股票市场上存在一种常见现象,叫“板块轮动”。什么意思呢?它类似于行业轮动,包括但不限于行业的轮动。

行业轮动是指,随着经济从繁荣到萧条再到繁荣等的周期性往复变化。

在特定的经济时期,有特定的行业受益,投资者会根据经济情况配置不同的行业,形成行业的轮动现象,这在所有国家的市场中都存在。

中国的股票市场除了行业具有轮动性,还具有“板块轮动”的现象。板块包括地区、热点话题、热点事件等。例如新能源板块、P2P板块等。

板块的轮动与经济周期或基本面并没有太多关系,更多的是投资者行为聚集而形成的,也就是我上面讲的“羊群效应”。

用真实的投资者交易数据,分析了概念股炒作的一般规律,从里面识别出了“领头羊”的特征、“羊群”的特征及交易行为、股价突破压力位前后羊群行为的变化。

概念股是怎么炒起来的?

“领头羊”一般是持仓市值超过1000万元的超级大户,而“羊群”为持仓在50万元以下的小户和10万元以下的散户。多数炒作模式是,“头羊”(超大户)直接入场——拉抬股价——“羊群”(其他投资者)跟进(占60%-70%账户)。

在概念股的炒作中,超级大户与中小散户的净买卖行为相反,“头羊”提前建仓,炒作期间净卖出,建仓过程较慢,但是清仓过程很快。而“羊群”的表现刚好相反,他们慢于“头羊”,一般进场时头羊已经建仓完毕。并且小散户离场不果断,炒作结束后未完全出货,被套住的比例高。

追逐热点的投资行为错在哪里?

通过对这种概念股炒作中的羊群行为分析可见,投资者追逐热点投资是不理性的。

第一,概念股炒作很多是没有基本面支撑的。

第二,“羊群效应”产生的过程中,上市公司、分析师、媒体、机构投资者都扮演了一定的角色,诱使投资者成为“羊群”。

第三,投资者会被所谓的市场热点所吸引,从而成为“羊群”之一,其心理原因是被高收益但低概率的事件所吸引。

通过上面的分析,识别概念股非常重要。在概念股的炒作中,真正能获利的只有那些有目的的“头羊”。不少个人投资者喜欢看技术分析指标,并据此行动。如果觉得观察到了某种信号,认为很有可能抓住了机会,有很大的可能性,是有人想看到这个结果,从而让有可能成为“羊群效应”的牺牲者。

所以,不轻易跟随所谓的市场热点,不要仅凭技术分析指标操作,减少交易频率,可以有效减少损失。

通过这一讲能够了解到,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去凑热闹,要经过自己的分析再去做决定,不去跟随别人,这样只能落入后尘,也容易给自己带来损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