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青年】|《朗读者1书评》
当我知道《朗读者》这个节目的时候,已经播出了好些集了,当我再次去观看,已经是一年后了。后来,知道它出版了图书,便匆匆的去书店把它买了回来。翻开第一页,就能感受到体书中喷涌出的深深的情感,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我觉得更像是一种文化的传递,精神充实的源泉。
后来,我看见到许多城市建造了朗读亭,每个人都可以走入其中,朗读自己喜爱的篇章,并进行录制。听说许多人为了录制三分钟的朗读视频,在亭外耐心等待了足足九个小时,无论是老人,小孩,母亲,父亲,还是工人,商人,在朗读亭都能见到他们朗读的身影。许多人在亭中读着读着,抑制不住内心的痛苦,在亭内号啕大哭起来;也有一家人聚在小小的朗读亭内,爸爸站在一旁露出欣容,认真地聆听着,妈妈疼爱地抱着孩子,而孩子在话筒边上为父母朗读着今日老师教的古诗,小小的亭内充满了欢声笑语与浓浓的爱。
《朗读者》承载了家庭的欢乐,传递的朗读的力量,汇聚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小小的朗读亭里能感受到浓郁的爱情,还能体会到百合花绽放出的坚韧和初心。有一种声音是世界上最动人的声音,那便是朗读者的声音,每个字在读者发出的声音中都有着不同的含义,有喜,有悲,有顽强的意志力,有深情的告白。《朗读者》给予了大众朗读自己热爱篇章,抒发自己情意的机会。
古时候诗人经常在酒后作诗而后仰头大声地朗读自己所作的诗以表达内心的浓烈情感,今天朗读者便是给予了大众这么一个机会,让朗读的文化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爱上读书,爱上朗读,让更多的人能够读懂书中的种种人生滋味。
朗读者精心选择了对于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词汇来讲述一篇篇精彩的故事,每篇主题词下的朗读者都深藏着感人的故事,而因为故事,所以才有了深情的朗读。
古往今来,作家,诗人,文人墨客都是通过文字来抒发个人情感。每一个朗读者都能在文章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觉得主人公不就是自己吗?
因为故事,所以才有了朗读者,因为朗读者才有了新的故事。
1
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才有了生命。
这是遇见的开头词,在‘遇见’节目中,我们聆听了濮存昕遇见荣大夫的故事,是荣大夫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是濮存昕一生中最重要的遇见。在老舍笔下的《宗月大师》中他读懂了‘遇见’,读懂了感恩,读懂了珍惜,读懂了坚强。
蒋励的‘遇见’让她遇见人生中不同的风景,冥冥中,她成为了一名‘无国界’医生。在这个新岗位上,她懂得什么是爱,懂得了奉献,懂得生命的可贵。他日记里记下的《在风中飘荡》让她感觉到了一丝温馨,点燃起对孩子的无私的爱,希望朗读这首诗歌来献给在战争中降临的可爱的小生命。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我的遇见是单纯的,天真的,无邪的,那是我第一次遇见的爱情。高中青春躁动的时期,我们是同桌,时而打闹,时而游戏,时而学习,甚至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感情在我们之间萌发了,而渐渐地发现离不开了对方。
虽然最后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使得我们没能在走下去。但是因为遇见她,我懂得了什么是成长了,因为遇见她,我懂得什么叫爱一个人,因为遇见她,我懂得珍惜。
《同桌的你》唱出了我的遇见,唱出了我内心深藏的感觉,即使她已经离开了,我希望用这首歌词献给她,献给曾经的爱情。
《同桌的你》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 昨天你写的日记
明天你是否还惦记 曾经最爱哭的你
老师们都已想不起 猜不出问题的你
我也是偶然翻相片 才想起同桌的你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 谁看了你的日记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 谁给你做的嫁衣
你从前总是很小心 问我借半块橡皮
你也曾无意中说起 喜欢和我在一起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 日子总过的太慢
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 转眼就各奔东西
谁遇到多愁善感的你 谁安慰爱哭的你
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 谁把它丢在风里
从前的日子都远去 我也将有我的妻
我也会给她看相片 给她讲同桌的你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 谁安慰爱哭的你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 谁给你做的嫁衣...
2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俩站着不说话。在顾城的诗里陪伴就是这么简单而美好。《朗读者》中‘陪伴’这一主题词下,杨乃斌的妈妈陪伴儿子经历了16年的日夜苦读,成为了杨乃斌最亲密的同桌。
他不仅扮演着母亲这个角色,还扮演他的伙伴,老师两重身份。杨乃斌由于儿时发烧,导致耳膜出血,听力受损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健全的成长。不过他妈妈坚持送她到全日制的学校读书,当杨乃斌开始上学的一刻起,她成为了杨乃斌的同桌,老师,朋友。
上课时母亲认真地在底下做笔记,下课后回家一字一句的教给孩子,多少个风雨日夜,这一陪就是整整16年,这些年来充满了艰辛,也充满了爱。
‘陪伴’让我想起高考前的那几个月,奶奶陪伴着我一起考上大学。我们俩在学校旁边租了一间小屋子,带有一个小厨房。小屋子里有两张床,大的那张床是奶奶的,小的是我的。
正值酷暑,天热得难受,奶奶以前在老家呆久了,不习惯城里这么热的天气,因此我找了这么一个墙上长满了爬山虎的旧房子。虽然外面火烫烫的,但是一进屋就能感觉到凉爽的微风扑面而来,还是挺凉快的,。奶奶很喜欢这个房子,有老家的味道,而我喜欢奶奶陪着我的日子。
那几个月的早晨里奶奶每天都早早地起床,锅里熬上了粥,等我迟迟睡醒,她还会煎上两个鸡蛋。喝着粥,配上鸡蛋,从来没有发觉这样的早餐竟然久久回味。
吃完,我就去学校了。她一个人走到附近的菜市场上,买好中午的菜,这些菜里都是我爱吃的,有西红柿炒鸡蛋,红烧肉。以前打电话的时候,奶奶总是惦记着我吃好的,说这样才有力气听课,别饿坏了身体。
等到下午空闲时候,她常常一个人在院子里,静静地坐在小木凳上,一坐就是一下午,盼望着我回来。
上初中的时候,我在市里头上学,奶奶住在老家,一年里暑假的时候才能回去看一趟奶奶。每当我提着她爱吃的八宝粥回来,我总是远远地叫着奶奶的名字,那时候,她耳朵还很灵的,很快就踉跄地从屋里出来,站在院子边上应着:回来了,回来就好!
一转眼,好几年过去了……
高中学校其实离房子只是隔了一道墙,只不过需要绕一下才能到学校,所以就显得有些远了。每次我去上学的时候,奶奶都会送到我门口,依偎在门口,远远地看着我,直到消失在她的视野里,她才准备回去。
有一次我转过头,一眼就望见奶奶依靠在门口的青苔的墙上,眼神是模糊的,嘴里说些什么。忽然,感觉到有股酸酸的味道,发现奶奶老了许多,额头上长满了皱纹,原来还有一点黑色的头发也渐渐发白了起来,这些年里松动牙齿也差不多掉光了。
刹那间,两行热泪从眼缝里缓缓地流了下来。
每次吃肉的时候,奶奶嚼不动,只能用手撕开,然后慢慢的送入嘴中嚼着,嚼了很久才咽下去。
以前不懂事,吃饭的时候看见奶奶费劲地用手去撕着肉,而不用筷子总会嘟着脸嫌弃她:奶奶,这样很不卫生呀。他总会和蔼笑着对我说:奶奶年纪大了,嚼不动了,以后只能用手吃饭了。
晃眼间,已经过了好些年了,奶奶回到了老家的老房子,依旧守候着着门前的那片院子,怎么劝也不肯去城市里。
她总是说城里热,没有家里凉快,舒服。其实我知道,我们毕业后在外头工作很少回家,城里头没人陪她说话聊天。
她就呆在屋里头看电视,洗洗碗,洗洗衣服,慢慢的,觉得还是家里好,至少还有几个老人坐在村头一起说个话,坐上一晌午。
奶奶已经88岁了,快90岁,仍然一个人在老家过着日子,烧柴做饭,能够说得上话也只有她养的几只母鸡。
突然发现我已经两年没有回过家了,要不是奶奶陪着我度过那段日子,可能考不上大学。
陪伴是一种无声的爱,一生中有几个人能够陪在你的身边,默默的爱着。说真的,没有几个人!所以愿你们珍惜眼前的那个人,去回报,去感恩,趁现在她还在身边,请用你的行动答谢她。
徐静蕾朗读的《奶奶的星星》深深地感动了我,回想起儿时奶奶对我的疼爱。小时候是奶奶一手把我带大的,所以我更懂得孩子和奶奶之间的亲情,更懂得这篇文章中每一个文字的情感有多么深厚。因此,我想朗读《奶奶的星星》这篇文章献给我年迈的奶奶,祝她健康长寿!
《奶奶的星星》节选
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
窗外的山墙上剥落了一块灰皮,形状象个难看的老头儿。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么……?”我愣愣地听,不哭了,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噢噢--,睡觉吧,麻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
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阳光。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怀里安稳地睡熟……
我是奶奶带大的。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过:“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这话用你说么?
奶奶愈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等不到那会儿哟!”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
“等不到哪会儿呀?”我问。
“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
我笑个没完。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爸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都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
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行了吧?”我问。“再踩两趟。”我大跨步地打了个来回:“行了吧?”“唉,行了。”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说:“长大了我还给您踩腰。”“哟,那还不把我踩死?”过了一会我又问:“您干嘛等不到那会儿呀?”
“老了,还不死?”
“死了就怎么了?”
“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
我不嚷了,也不问了,老老实实依偎在奶奶怀里。那又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可怕的印象。
一个冬天的下午,一觉醒来,不见了奶奶,我扒着窗台喊她,窗外是风和雪。“奶奶出门儿了,去看姨奶奶。”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的;我整整哭喊了一个下午,妈妈、爸爸、邻居们谁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我意料地回来。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了,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小时候,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
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
“怎么呢?”
“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
“干嘛变成星星呀?”
“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
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轰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那时候我还不懂得问,是不是每个人死了都可以变成星星,都能给活着的人把路照亮。
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象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摸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去想奶奶讲的那个神话,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
3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永恒的选择题,到最后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
大到生死存亡的选择,小到今晚吃什么,人的一生面临着无数的选择,一次次选择都会影响你的未来道路。
你能想象一个以托福满分成绩考入耶鲁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选择来到湖南衡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做了一名大学生村官。
5年的时间过去了,他很成功地变成了‘村里人’,成为了乡亲们充分信赖的村官。
他帮助村民引进八十万资金,建起了许多新的基础设施,同时利用自己的资源引进了信息化教学设备。
路是自己选的,无论前面有多么的困难,我们都要迎难而上。
这些年过去了,再问他是否后悔来到山村里时,他依旧坚决地肯定自己当初的选择,从来没有后悔过。
一个天之骄子把自己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了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的事业,奉献出了自己一份小小的的努力。
2014年,由秦玥飞和他同学在中国发起的一个公益项目,叫‘黑土麦田’。目前为止,招募了越来越多的一批非常的优秀的大学生,送到了咱们国家级贫困县的乡村,去开展精准扶贫。
然而,原本该在和谐的校园里享受着大学时光的我,背着父母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这是决定了我一生的转折点。
大二那年,风平浪静,一次意外的机会让我接触到军队的样子。那天中午,从图书馆走出来,路过就业服务中心。
原本脑子里正想着一会吃什么,一个高的学长向我快步上前,快速地递了一张宣传单给我,生怕我走过去了。
每天中午学校里发这样的宣传单的人都有,所以我都并不在意这些。一般都是客气地接过来,等到没人时找个地方处理掉了。
当我拿着宣传单,准备用它来挡会太阳时,却发现它和平常的宣传单有些不那么一样。
四个大号的字体清晰地刻在纸上——参军入伍。然后,印刷着一辆辆坦克,飞机和各种的新型武器的画面,一排排整齐队伍从天安门前站立着,时刻准备主席的检阅,绚丽夺目的迎检飞机从空中划过。
突如而来的一切带给我视觉上的冲击是巨大的,一时忘却了午饭带来的诱惑,脑海中回荡着画面中铁血军人呐喊的冲锋号角。
在背后简单介绍了参军入伍的各项流程和优惠政策。
如同从天而降般的暴雨倾洒下来到头上,一声雷击巨响彻底把我的心头给搞乱了。
安静的中午注定要不平静。饭后,回到宿舍,躺在床上,盯着墙上的我的偶像——贝尔,我翻来覆去地想着那张不起眼的宣传单。
翻腾的海水般潮起潮退,涌上心头,又黯然褪去,雨过天晴般阴霾散去,彩虹初现,一片清冽的天空挂在上头,怎么看都觉得舒服。
最后我做出了令所有人都难以置信的选择——我要去当兵。
一片哗然,所有人都在质疑我的选择,都在问:好好的大学不上,去受那份苦是为何?
活在自己心中,不为他人所动。也许就是我当时坚定的信念,一生要为自己而活,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
那年九月,我独自一人坐上了绿色军列,开向自己选择的道路。
选择很简单,决定很艰难。
在此,我想朗读弗洛斯特的《未选择的路》献给在迷茫当中摸索的行人。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念念不舍的放下手里的读本,依旧回味着经典的文字,身临其境般感受作者的意图,久久不忘文章韵味。
这就是文字带来的力量,一个国家因文化而兴衰,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不管战争还是天灾,它都能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靠的就是生生不息的文化源泉,和经久不衰的文化积淀。
朗读经典,从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