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电影何时才能改变国家?
(本文由闲人电影原创:idlemovie)
当一个地方的司法系统无法有效确保一个社会的公正与安全时,法治外的绿林好汉式的丛林奖惩系统就会自发蔓延。
若是听任这种蔓延,法律与制度的威信就会很快丧失殆尽,民众就会对“公了”丧失信心,转而寻求“私了”式的解决方案;若是这种情况出现,也就意味着公权力对这个地方完全失控。
一旦这种公权力放浪形骸,私权力便会成泛滥之势。
所以现实究竟有多无奈?才会使人走向犯罪的道路。
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萨德”事件激发了国人的赤子之心,以国为家,每个家人都奋起反抗,全力抵制韩国乐天。
但是正是因为这种行为也让中国人的“贱民”属性再次暴露。
乐天玛特采取了降价策略,前一秒还是慷慨激昂的所有人,下一秒就蜂拥抢购,在占便宜面前我们放弃了家,因此国便不成国。
有些人认为既然背后黑手是美国,为什么不去抵制美国,转而嫁接于韩国呢?
用中正先生曾说过的一句话便可概括:“攘外必先安内。”,
自己家里都四处漏风了,还有心情漂洋过海?
诚然,乐天也存在某些“不要脸”属性。
如果强硬到底,敬你是条汉子,但是半路急转弯,只能说还是利益压垮了你傲骨的背脊。
与其说是一种勇于认识错误的自知之明倒不妨说是一种对态势的妥协。
但是在某些方面,我们确实值得像韩国学习,至少他们的家集成国,国便是家,民众的心声相关部门往往能听的见也做得到,
而在中国,有些时候是,有些时候,只留空余叹。
说到这,不禁想到了十几年前的发生在中国的几个案件,
2003年,我国广州死于一张暂住证的“孙志刚事件”最终使备受争议的收容条例得以废除,代之以更具人文关怀的流浪人员救助条例。
还有山西“黑砖窑事件”最终促使我国修订刑法,增加强迫劳动罪的刑法条款。
而整个事件也被搬上了大银幕。
看过《盲井》的应该都记得,那两个以杀人赚取抚恤金的宋金明和唐朝阳最后死于自相残杀而非法律的制裁。
其实也可以反映出生而为人的我们对社会司法机构的极度不信任和对社会治安的恐慌。
这部电影在大陆依旧被禁,该片拍摄完后于2003年4月15日在中国香港上映,电影力量太小,还不足以撬动些什么。
这也与国情有关,在中国,国家可以改变电影,电影却不能影响国家。
“盲”系列第二部《盲山》同样反映的是社会底层的真实事件,年轻女孩被人贩子以工作为由卖到大山里面,过着不如猪狗的生活。
她所“嫁”到的这个村子里的所有人基本都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唯一的老师还是个斯文败类的家伙。
从村长到村民都是一丘之貉,在他们眼里,女人只是生育的工具,她们生下女孩要被安乐,每日的生活就是种地、担水、劈柴、做饭,没有什么娱乐活动。
女人们近乎都是买来的,她们曾试过逃跑,反复几次之后便选择了认命。
他们的家人也来找过她们但都被村民们挡了回去,在被大山隔绝的村子里,根本没有法制可言,他们所遵循的规则就是他们大多数人认为可以做那就行。
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处在法盲、心盲、文盲构成的社会体系中能有什么好的结果。
同样,《盲山》这些可能会引起社会恐慌的片子依旧难逃被禁的命运,但《盲山》的翻版《嫁给大山的女人》这种满口仁义道德的片子却堂而皇之的上映、传播。
如此的反差恰恰反映了我们总是活在营造的祥和氛围当中,看不到一些反应社会真实、本质的影像。
既然前文提到韩国,那么总是被谈及的《熔炉》必须再拿出来说一遍。
《熔炉》于2011年9月22日在韩国上映,由于该片反映出的社会问题受到韩国国家高度关注,因此该电影被称为“改变韩国国家的电影”。
这部电影所带的效应远不止那么简单。
电影《熔炉》暴露出的社会福祉机构存在着的侵害残障人人权的问题,促使韩国国会通过了《社会福祉法事业法修订案》;
同时,电影中暴露的学校虐待和性侵学生事件,也推动了国会通过《教育公务员法修订案》;
韩国的京畿道、光州、首尔等城市也相继出台保护学生人权的《学生人权保护条例》;
作为电影《熔炉》反映的针对残障人实施性暴力犯罪的对策而制定的法律,2011年10月28日,韩国国会208名出席会议的议员以207票赞成,1票弃权通过了《性暴力犯罪处罚特别法部分修订法律案》。
真正促成这部电影的却是前年大热韩国电影《釜山行》的男主孔刘,《熔炉》改编自孔枝泳的同名小说。
2009年8月,孔侑于军中刚晋升为兵长时,收到上级赠送的作家孔枝泳的原著小说《熔炉》作为礼物。
读完这部小说,孔侑被书中描述事件深深震撼,并在军中致电经纪人,求他托人征求孔枝泳作家的意见,希望将小说搬上银幕。
退伍后,孔侑对该小说始终念念不忘,极力奔走,与经纪公司倾力筹集足够资金,终于令电影能步上制作的道路。
孔侑本人也毛遂自荐挑战男主角美术教师姜仁浩一角。
在国家或社会遇到危难时,有些明星选择站出来,有些明星则继续赚着快钱,在已经畸形的娱乐圈“忽悠”着粉丝和资本。
说到底,并不是要谴责有关人员和公众人物的不作为以及法律的冰冷无情,也没有剖析案件,佐证某人无罪或犯罪,只是希望法律能够在个案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在《盲山》的另一版的结局里,大家还记得被拐卖的女大学生白雪梅,何时动手杀了自己的丈夫吗?
不是在她发现被骗后,不是被强奸后,不是逃跑被捉,不是怀孕后,而是,警察来救她的那一天。
因为他们没来之前,她还有一丝飘渺的希望;他们的到来,宣告她的希望实则是虚无的绝望。
《盲山》因为绝望而犯罪,《天狗》又何尝不是。
李天狗本是恪守制度和法律的退伍军人,在泮源村看不到公正和道义,转而将枪口对准了孔家三兄弟。
以上种种虽然有些偏激的成分在里面但是有一条确实摆在我们眼前待需解决。
法律本应援助受困的弱者,如果没有援助而迫使弱者自卫,应该反思原因,并不主张自卫权是无限的,但法律应该充分体察自卫者所处的境地。
然而,一个救助不了弱者又不允许弱者自救的社会,是何其悲哀?
闲人电影原创,微信ID:idlemovie
微信搜索关注:闲人电影
微博搜索关注:Idle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