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乡土故事民俗

民间故事——《金子》 作者:董建华。

2017-08-11  本文已影响212人  3d9e9483439f

            金    子

              作者    董建华

                          一

        从前,在怀远山街上,有一个理发店老板叫李大发,五十多岁,平时以给人剃头为生。李大发为人和气,热情勤快,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日子也能过得去。李大发的老婆贤惠善良,勤俭持家,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膝下有一个儿子叫李有才,已是十八岁,尚未定亲。

        深秋的一天下午,理发店里没有生意,李大发坐在椅子上,无聊地望着大街。北风一阵一阵刮来,地上到处是飘落的树叶,在秋风中瑟瑟发抖。因为天气渐冷,街里很少有行人。突然,李大发看见门前的街道上有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在凌乱的树叶中特别地显眼。李大发赶紧跑出去,伸手拾起金子,仔细一看,却是一坨糖鸡屎。好不晦气!李大发想,大概是自己人老眼花了吧,没有看清。他赶紧回到店里把手洗干净,继续坐在椅子上。咦!奇怪了,李大发发现那块黄灿灿金子还在街道上,闪闪发光。李大发使劲揉揉眼睛,没错,是金子。他赶紧跑出去,伸手拾起金子,仔细一看,又是一坨糖鸡屎。

        活见鬼了!李大发自己也糊涂了,明明是金子呀,怎么就是糖鸡屎了呢?也许是自己老了,真是眼花了。李大发回到店里洗掉手上的糖鸡屎,又坐在椅子上。当他把目光再次投向街道时,他彻底懵了!那块金子还在那里闪闪发光,多么诱人的金光!李大发还是忍不住地站起来,再次来到金子的面前,他先是用脚踢了踢金子,硬邦邦的,没错,是金子。李大发弯腰把金子拾了起来。天哪!金子又变成了糖鸡屎。

        李大发更加奇怪了,这金子到自己手里怎么就变成了糖鸡屎了呢?难道是自己没这个命享用?李大发回到店里,一边洗着手,一边琢磨着这件事。他想这块金子一定还会出现。

        果然,当李大发再次把目光投向街道时,又看到了那块闪闪发光的金子。他想,自己如果去拾,估计又会变成糖鸡屎。我来看看,究竟谁有命享用这块金子。他坐在椅子上,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那块金子。不一会,他看到从东边走来一个女子,年龄不过十六七岁,衣着朴素,贴身自然。只见她走到金子前,弯腰拾起了金子,装在了口袋里,继续向西走去。咦,这丫头有福!李大发赶紧跑出店外,尾随这个女孩,想弄清楚这是谁家的女儿。只见这个女孩来到街西头不远的一处民房院门前,边敲门边 喊:“娘,我回来了!”

        “哦,这就是女孩的家。”李大发自语道。李大发不由地打量着这处民宅,几间茅草房,院墙不高,简易小门楼,这是一户极普通的人家。要是把这个有福的女孩娶回家做个儿媳妇该多好,老李家岂不真的要发达了?想到这,李大发环顾四周,想找个人打听打听这家的一些情况。

        还真巧,远远地就看到张媒婆向这边走来。李大发赶紧迎上去和张媒婆打招呼:“张婆婆,这是到哪里发财呀?”

        “是李老板哪,发啥财呀?我是东家走西家跑,千里姻缘来搭桥。成人之美做好事,男女两家一肩挑。这不,又说成了一对,老常家的小公子就要娶老刘家的翠花了。哈哈……”张婆婆的脸上像盛开的桃花。

        “张婆婆这是积德行善呀!十里八乡谁不夸你!”李大发陪笑恭维道。

        “你家公子也该婚配了吧?”张婆婆似乎看出了李大发的心思。

        “正为此事想烦扰婆婆呢。”

        “好说好说,但不知李老板相中了谁家千金?”

        “这家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不知婆婆可认识?”李大发指着那个女孩的家问道。

        “你说的是王家的二丫头吧?这十里八乡的大丫头小公子还有我不认识的?”张婆婆不屑地看着李大发说,“莫不是李老板相中了王二丫?”

        “正是正是,还望婆婆美言成全!”李大发说着,深施一礼。

        “李老板此话当真?”张婆婆有点意外。

        “此话当真。不敢和婆婆开这样的玩笑。”李大发正言道。

        “李老板好眼力!”张婆婆立马眉开眼笑,“王家二丫头聪明能干,模样又好,是个有福相的好女孩。这事包在我身上!但不知李老板可有诚意?”

        李大发赶紧从口袋里掏出一些零碎钱,交到张婆婆手里:“出来匆忙,没带甚钱,这些零钱不成敬意,婆婆权当买杯茶吃,事成之后,必当重谢!”

        “好说好说,”张媒婆收起李大发给的一把铜钱,揣在怀里,“明儿你就等我的好信吧!”说完,张婆婆乐颠颠地走了。

        李大发回到家里,和妻子说了此事,妻子也觉得甚妥。能找个有福相的儿媳妇要比花瓶似的俊媳妇强一万倍。自古以来,红颜薄命呀!

    第二天下午,张婆婆果然就带来了好消息:“恭喜李老板!贺喜李老板!王家答应这门婚事了。”张媒婆边进屋边嚷嚷,“我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哎呦呦,我刚买的一双绣花鞋都磨破了。”

      “王家果真同意这门婚事了?”李大发问道。

      “这还有假?”张媒婆假装生气道,“李老板不相信我老婆子这张嘴?”

      “相信,相信。”李大发赶紧让座,倒上一杯茶来,“但不知何时能迎娶呢?”

      “这个嘛——”张媒婆意味深长地看了李大发一眼,“就看李老板的诚意喽。”

      “有诚意,有诚意。”说着,李大发拿出两吊钱,送到张媒婆的面前,“这个给婆婆买酒喝。”

      “李老板真是爽快人!”张媒婆接过钱揣在怀里,“你想何时迎娶呢?”

      “下月初六正是黄道吉日,不知婆婆意下如何?”

        “下月初六?”张媒婆伸出手指算计着,“半个月之后就是初六。这时间太快了,怕是不妥。哎呦,我新买的绣花鞋呀,真不禁穿!”

      李大发心里会意,便又拿出  两吊钱来,递给张媒婆:“还望婆婆成全,再辛苦辛苦。”

      “好吧,谁让李老板这么着急娶儿媳妇抱孙子呢!我老婆子好事做到底,送佛到西天,我再去王家说道说道。你可把礼金准备好喽!”

      “已经准备好喽。一切都按规矩办,请婆婆放心!”

        张媒婆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王家同意半月后嫁女。李家也紧锣密鼓地准备娶媳妇,送礼、定轿、请喇叭等等不在话下。

        自古以来,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李有才听说要给他娶王家二丫头时,他头摇得像拨浪鼓:“这丫头长得难看死了,我不娶!”

        “好看能当饭吃吗?我知道你小子心思,你是看中马员外家马小姐了。马小姐是漂亮,可我们和马家门不当户不对的,人家能看上你吗?你就死了这条心吧!”李大发怒斥儿子道。

      是啊,马小姐能看上我吗?每次见到马小姐,想去套套近乎,马小姐都是爱理不理的。李有才被父亲点到了痛处,低着头没言语。李大发见状,以为儿子回心转意,也没再说什么,继续操办其他事去了。

      婚礼如期举行。吹吹打打,红灯高挂,一顶小轿,就把新娘迎娶到家。亲朋好友酒席上猜拳行令,杯觥交错,好不热闹,这都不在话下。

        送走最后一拨亲朋,已是掌灯时分。李大发已是微醉,催促儿子赶快去洞房,自己和老伴就回自己房间歇息了。

      洞房布置得喜庆而又温馨。红蜡烛跳动着红红的火焰,把坐在床边的穿着一身红的新娘照得更加红艳。李有才来到新娘的跟前,一把扯下红头盖,又冷不丁地从身后拿出一把刀和一根绳子,放在床头的桌子上。

        “王二丫,我不喜欢你。我给你三个选择:一是你用刀抹脖子;二是你用这根绳子上吊;三是你走吧,回你娘家去!”李有才毫无表情地对新娘说。

      王二丫吓得从床边站起来:“新婚之夜,夫君切莫要开这么大的玩笑!”

        “谁给你开玩笑了?”李有才严肃起来。

      “夫君怕是喝醉了吧?”

      “我没喝醉!”

      “夫君这是何意?不喜欢我为何要娶我?”王二丫看李有才不像喝醉之人,更加害怕了。

      “父母之命,不得不娶。”

      “既然是父母之命,为何以死相逼?是我没有三从四德吗?”

      “我不喜欢你,怎能和你一起过?你快点选择吧!”李有才不耐烦了。

      “夫君,求求你留下我吧!我一定对你好,好好伺候公婆。”王二丫已是泪流满面。

      “你求我也没用。你还是快点选择吧!”李有才冷酷地说。

      王二丫见哀求无用,看了看桌子上的刀和绳,心想:我刚过门就抹脖子上吊算怎么回事呀?唉,既然他这么绝情,我还是走吧。想到这,王二丫又看了一眼李有才,见他还是那么冷酷,便哭着跑了出去。

                        二

      深秋的夜晚清冷而又凄凉。一弯新月就要坠落,只剩下一点月牙儿。点点繁星,镶嵌在天空,似乎在用同情的眼睛望着人间。微微的寒风,吹在二丫的脸上,泪水像冰渣一样,刺痛着二丫的心。二丫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夜里,没有目标,不知道该往哪里去。

        新婚之夜就被丈夫休了,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这可咋办?回娘家?嫁出的女,泼出的水。不能连累爹娘!还回婆家?李有才的无情迅速击碎了她不切实际的想法。

        二丫漫无目的地走着。忽然,一条明晃晃的大河出现在眼前。罢,罢,罢!人间不留我,我何恋人间!王二丫来到河边,看到水面亮晶晶的,充满着诱惑。二丫突然又想起了爹娘,耳边仿佛听到二老的呼唤声。没能尽孝身先死,来世报答爹娘恩。“爹,娘,不孝女儿先走了!”二丫闭上眼睛,纵身向前一跳。“噗通”一声,二丫摔在地上。二丫抬起头,看到亮晶晶的水面就在眼前。大概是自己只顾伤心没看清吧,以至于没能跳进河里。二丫爬起来,向前走走,站在水边。那亮晶晶的水面仍然充满着诱惑,似乎在召唤着她。二丫再次闭上眼睛,纵身一跳,“噗通”一声,二丫又一次稳稳地摔在了地上。二丫摸了摸似乎摔疼了的额头,抬头看看,那亮晶晶的河面就在眼前。“这是咋滴啦?我明明是站在水边呀!”二丫想也许是自己过度悲伤吧,没能看清。二丫再次爬起来,这次她决定把眼泪擦干,看清楚再跳。

        二丫来到河边,蹲下身子,用手摸了摸河水,冰凉的河水让她清醒地回到现实中来。李有才无情的面容又闪现在眼前,二丫觉得这也许就是自己的命。二丫站起身来,望着眼前亮晶晶的河面,还是那么充满着诱惑力。这就是我最后的归宿!二丫把红袄脱下,把头蒙上,这回是不会看错了。二丫这次使出全身的力气,纵身向河里跳去。“噗通”一声,二丫又结结实实地摔在了地上。“哎呦,我的娘来!”二丫这次感觉摔得浑身都疼。二丫抬起头,那亮晶晶的水面就在眼前。

        “我的命咋就那么苦啊,死都死不成!”想起伤心事,悲从中来,二丫放声大哭。这一哭,惊天动地泣鬼神,惊吓了一个人,从此二丫改变了命运。

        话说这河边住着一个五十多岁的孤老婆子徐氏,无儿无女。一间破草房,勉强栖身。这一天夜里,因出去小解,忽然听到一个女子的哭声。徐氏闻听不由一惊,正要转回小屋,可这哭声就像着了魔似的直入徐氏的心里。徐氏壮壮胆向哭声走去,来到近前,徐氏隐约看到一个人影坐在河边啼哭,哭声凄婉哀绝。徐氏颤巍巍地问道:“你是人呀还是鬼?”连问三遍,哭声才止。

        “我是人。”一个女子的声音。

        “为何深夜在此啼哭?”徐氏不由来到女子的面前。

        “唉,一言难尽呀!”那女子直起身子说,“你是谁?”

      “我就是住在河边的一个孤老婆子。丈夫死得早,也没留下一男半女。如今孤苦伶仃,苟喘残延。” 

        “哦,是婆婆!也是苦命人呀!”

      “是呀,我也是苦命人!听声音,你的年龄不大吧?”

      “嗯,虚度一十六岁。”

      “丫头如此年轻,有何伤心事呀?能给我老婆子说说吗?”   

        那女子沉吟片刻,说道:“我叫王二丫,家住怀远山街西,在家排行老二。上有一个姐姐,已出嫁。下有一个弟弟,今年已十二岁。今天本是我的大喜之日,自认为嫁了一个好人家,从此开始我的幸福生活,可万万没想到……”

        二丫说到这里,又不由地哭了起来。

        “哭吧,孩子,哭出来就好了!”徐氏来到二丫旁边也坐了下来,一手轻抚着二丫的背,“又是痴心女人无情的汉啊!”

        二丫停下了哭泣,就把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地讲给了婆婆听。徐氏听完,叹口气说:“真是苦命的孩子!如今暂无去处,且到我的茅草屋安身。我也无儿无女,你若不嫌弃,就做我的女儿吧,咱娘俩相依为命,你看如何?”

        二丫转过身来,跪在徐氏面前,磕头道:“干娘在上,受女儿一拜!”

        “闺女快起,折煞老婆子了!”徐氏起来扶起二丫,自己也顺势站起来,“我们回屋吧,这里够冷的。”

        这娘俩互相搀扶着正向前走,二丫 忽然站住说:“干娘你看!”

        徐氏这才站住,抬头观看,眼前居然到处是闪闪发光的金银元宝。这元宝在黑夜中越发显得光芒耀眼,比天上的星星还亮。

        二丫弯腰拾起一个金元宝,递给徐氏说:“干娘,是金元宝!”

      “闺女,别出声,这是咱娘俩的财运!我们回家取筐来捡。”

        这娘俩从茅屋取出柳条筐,一筐一筐地往家拾元宝,一直到雄鸡高叫,河边的金银元宝才消失,娘俩这才回屋休息。

        看着满屋子的金银元宝,徐氏说:“闺女,此地不可久留。”

        “干娘是何意?”二丫不解地问。

      “此处不安全!本地人都知道我是穷老婆子,有元宝也不敢花。再说我这破茅屋也不是藏宝之处。”

        “干娘想怎么办?”

        徐氏从床边站起来,望着门外。忽然转过身来对二丫说:“下扬州!早年我和丈夫跑船到过扬州,那是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全国商贾云集,南来北往货运集散,是做生意的好地方。咱娘俩偷偷到那去,不显山不露水的,用这些元宝做本钱,做点生意,吃喝肯定不愁!”

        二丫也觉得是该离开这个伤心之地了,于是就对徐氏说:“就听干娘的,下扬州。”

        娘俩接着如此这般商议起下扬州的具体事宜,不在话下。

                          三

        吃罢早饭,徐氏来到淮河码头。码头上人来人往,或拉货上船,或拉货下船,一派繁忙景象。继续向西走,有一个交易市场,卖货的,买货的,找活干的都在这里。徐氏走向一个卖竹器的摊位前,一个伙计正往外搬竹器。徐氏赶紧问礼道:“有劳这位小哥,给你打听一件事:可知哪里有卖船的?”

        小伙计放下竹器,看了一眼徐氏,给徐氏陪笑道:“是婆婆想买船吗?”

        “正是。”

        “大船?小船?”

        “大船。”

        “婆婆算是问着了!我们东家正好有一条大船要卖,他现在正在船上卸货呢。我带你去,正好看看船。愣子——”小伙计向里面喊了一声。

        “哎!啥事?”一个身材结实的小伙子从屋里走出来。

        “我带这位婆婆去码头找老板,你看着点!”

        “好嘞!”

        “走吧,婆婆!”小伙计招呼着徐氏,向码头走去,边走边说,“这条船是我们闻老板去年才打的一条新船。只因老板娘刚刚仙逝,闻老板在扬州跑船,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心生愧疚,不想再跑船了,所以要卖船。”

        “闻老板好重情义呀!”徐氏不由感叹道。

        “闻老板是好人!不光对老板娘好,对我们下人也好,从不拖欠我们工钱。跑船时,和我们同吃同住,亲如兄弟。”

        说话间,他们就来到了码头。在一条大船前,小伙计停住了,转脸对徐氏说:“这就是闻老板的大船。”

        果然,是条九成新的大船。大船似乎刚漆的桐油,亮晶晶的。高大的桅杆耸立在船头,白帆已降落。一个中年人正在指挥着几个伙计卸货,徐氏想这可能就是闻老板了。

        “闻老板,你下来!有一个买船的要见您。”小伙计向船上喊道。

        闻老板闻听赶紧从船上走了下来。

        “是这位婆婆要买船?”闻老板向徐氏拱手施礼道。

        “正是。”徐氏回礼道,“不知闻老板可有诚意?”

        “家门不幸!内人刚去世,儿子尚小,老母在堂,不想再跑船了。”闻老板转脸看看船,眼睛里流露出依依不舍之情,又转过脸来继续说,“故此想把船卖了,在家孝敬高堂,抚养儿子。此船去年花五十两纹银打造,婆婆若想买,就给三十两银子吧,您看是诚实价吧?不过我有一个不情之请……”

        闻老板说道这又对徐氏深施一礼,徐氏赶紧还礼说:“闻老板多礼了,有话不妨直说。”

        闻老板拉着小伙计的手对徐氏说:“他叫常顺,还有两个伙计叫愣子和拴住,都是跟我跑船的好兄弟。他们能吃苦,诚实耐劳,是难得的好船手。婆婆若是没有伙计,就赏口饭给他们吃,不知婆婆意下如何?”

        徐氏闻听暗喜,也被闻老板的重情重义感动,就对闻老板说:“就依闻老板就是。闻老板给他们多少工钱,我就给他们多少工钱。你的孝心和对伙计的情义令我感动,你的船我五十两纹银买了。”

        闻老板吃惊道:“婆婆此言当真?”

        “绝无戏言!”徐氏正色说。

        闻老板说:“婆婆是爽快人!我就在货场卖货,婆婆若是有货,我可代销,咱们合作。”

        “一言为定!”于是徐氏与闻老板立下君子协议,并办理了买船文契,交了船钱。徐氏让常顺、愣子、拴住把船开到她的小屋不远处,给他们每人二两银子,洗洗澡,看看戏,三天后下扬州。

        徐氏和王二丫却利用夜幕的掩护,把金银元宝悄悄地运到了大船上,装在已准备好的四个箱子里。三日后,伙计上船,便扬帆向扬州驶去。

        千里淮河浩浩荡荡,经洪泽,过大运河,入长江,不知停靠多少港口。每每需要补给生活用品,徐氏都是委托常顺去购买。常顺总是能顺顺当当把事办妥,而且账目清清楚楚,不差一厘。愣子和拴住也勤劳厚道,听从常顺使唤,三人说说笑笑,关系甚是融洽。在沿途码头,常顺建议带一些当地土特产,到扬州去,一定好卖。徐氏见常顺办事稳妥,也放下心来,便听从了他的建议,沿途或买或卖,生意甚好。娘俩与他们仨人也渐渐熟识起来,关系融洽。这一路真的是一帆风顺,犹如神助,不日大船就开到了扬州码头。

                        四

        徐氏一边安排着常顺带着愣子、拴住去卖沿途收购的土特产,一边带着王二丫到扬州城里转悠。这扬州果然名不虚传,甚是繁华。城里人来人往,比肩接踵。商铺面前,洽谈商务,南腔北调。商人服饰也是千奇百怪,或短襟打扮,或长袖长衫;或着绫罗绸缎,或穿皮衣绒毛外套。王二丫看了这形形色色的情景,甚感奇妙。徐氏向二丫介绍着扬州的历史,带她尝尝扬州的小吃,逛逛扬州的寺庙,游游瘦西湖、个园。王二丫大开眼界,没想到这世界还有这等繁华之地。

        不知不觉就到了腊月,眼看着年关临近。

        这一天,徐氏对二丫说:“闺女,咱娘俩去做几套衣服去。”

        “干娘,咱不是在老家做了几套衣服吗?你看,这衣服都是新新的!”二丫扯着衣襟对干娘说。

        “傻丫头,咱要随乡入俗。你看扬州城里富人穿的啥?绫罗绸缎。咱娘俩要想在这落脚,这种打扮可不行。跟干娘走吧!”

        王二丫不再说什么,她觉得干娘说得有道理,再加上女人对新衣裳天生就喜欢 ,于是就高兴地和干娘向街里走去。

        在瘦西湖的南面,有条街专卖衣裳布料,有的店里还给顾客加工衣服,也寄卖成品衣。南来北往的客商,在这里进出货物,街道里熙熙攘攘,商贩的吆喝声不绝入耳。徐氏和二丫见前面有一个叫“瑞云祥”的布店,就走了进去。一个伙计迎上来打招呼:“太太,小姐,您来了!里面请!”

      徐氏一边打量着店里琳琅满目的布匹,一边跟店小二说:“我要做几件衣服。”

        “那二位这边请!”小伙计把他们引导到一个柜台前,“郑师傅,这二位要做衣服。”

        郑师傅是位五十多岁的男人,听到店伙计喊他,转过身来,笑着对徐氏和二丫说:“哦,是太太和小姐。请先看布料。”郑师傅给她们介绍当下流行的绸缎花色和服装款式。这娘俩甚是喜欢,每人选做了几套。

        二丫悄悄地对徐氏说:“这布庄生意很好!”

        徐氏心领神会地点头笑笑,转过脸来对郑师傅说:“听说郑师傅做衣服的技术最好,是老师傅了吧?”

        郑师傅一边端详着徐氏,一边记录着尺寸,听徐氏夸他,就停下来对徐氏说:“我十二岁开始学徒,在这行当已经干四十多年了。我不用量尺寸,一眼就看出,分毫不差。”

        “果然是名不虚传!这布料生意很好做吧?”徐氏转移了话题。

        “也不是都好做。做这个生意需要大成本,还要有大量的客源。瑞云祥是百年老字号,凭借的是诚信,对顾客负责。就拿做衣服来说吧,我们就能让顾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去。穷富平等,童叟无欺。”郑师傅娓娓道来,一脸的自豪。

        “我们的衣服何时能取呢?”徐氏问道。

        “三天后就可来取。”郑师傅肯定地回答。

        徐氏和二丫又来到街里来回转悠,希望能找一个栖身之地,就不用住在船上了。眼看已过中午,也没啥头绪,徐氏就对二丫说:“咱娘俩先到酒楼去吃饭,歇歇脚吧?”

      “好吧,干娘。”二丫抬头看见对面有个“聚贤阁”酒楼,“就到聚贤阁吧!”

        刚到聚贤阁门口,一个中年人背着包裹,晃晃悠悠地从门里出来,差点撞到二丫的身上。二丫赶紧躲开了,心想这个人是喝多了吧。

        “二位客官,里面请。楼上有雅座,请上楼!”进了门,一个伙1计就迎了上来,热情地打招呼。

        在伙计的引导下,娘俩来到了楼上的一个包间。徐氏对伙计说:“一盘凉牛肉,两个小炒,烧一个鲤鱼,外带一壶酒。”

        “好嘞,二位请稍等!”伙计转身走了,顺便关上了门。徐氏从八仙桌下拉出椅子在上位坐下,二丫也拉出椅子准备坐在徐氏的侧面。但二丫明显感到不对劲,椅子居然这么沉!二丫低头仔细一瞧,却吓得目瞪口呆 !

                        五

        原来,八仙桌上铺了一层白色的餐桌布,布幔垂到离地面还有半尺高,椅子在八仙桌下被布幔遮住,二丫一拉椅子,却看到一个鼓鼓的钱袋,便不由地“啊”了一声。徐氏也看到了钱袋,赶紧示意二丫不要出声。徐氏让二丫把门关好,打开钱袋一看,原来是十五个金灿灿的元宝。

        “这会是谁的呢,干娘?”二丫轻声地问道。

        “可能是吃饭的客官落下的,或许是喝多了忘了拿。”徐氏沉吟道。

        “啊!会不会是他的?”二丫突然想起来什么。

        “谁啊?”徐氏奇怪地问。

        “就是我们进来时,差一点撞到我的那个人。”

        “哦,你说的是他?”徐氏也想起来了,“完全有可能,你也看见了,他满身酒气,红光满面,走路都不太稳。”

        “怎么办呀,干娘?”二丫不由着急起来,“这可是十五个金元宝,丢钱的人还不急疯!”

        “闺女的意思是把钱还给人家?”徐氏试探地问道。

        “当然要还给人家了。”二丫肯定地说。

        “真是好闺女,我没看错人。”徐氏抓住二丫的手说,“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外财不发命穷人,不义之财,咱不能要。”

        “那怎么才能找到丢钱的人呢?”二丫又着急起来。

        徐氏笑道:“你如果丢了钱会怎么办?”

        “往回找!”二丫一下子明白了干娘的意思,“那人一定会回来的。”

        “对,那人一定会回来找的。”徐氏赞许地看着二丫,“我们在这好好吃饭,就等着守株待兔吧!”

        “ 好,守株待兔。”二丫一下子轻松了,“还是干娘有主意!”

        不一会,店伙计上菜了,娘俩边吃边聊街上的见闻,不再提钱的事,以防节外生枝。

        冬季的阳光总显得吝啬,眼看着就慢慢失去了耀眼的光辉。这娘俩尽管吃得慢,可吃完饭后还是没能等来那个丢钱人。

        徐氏又要了一壶茶,告诉伙计她在等一位重要的客人。

        “客官请便。”伙计说,“有事请吩咐!”

        娘俩边喝茶边商量做什么生意,怎么才能在此地落住脚,让常顺他们带点什么货回去。但她们心里都盼望着那个丢钱人早点出现,生怕时间久了,生出什么是非。

        快到掌灯时分,二丫实在坐不住了,就想出去走走,刚开门,一个人差一点就与她撞了个满怀。两人同时往后躲了一步,二丫打眼一瞧:正是他!

        来人正是刚进酒楼时那个差点与她相撞的人。只见他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脸上已没有午时的那般红晕,略显得苍白。肩上还挎着一个布包,棉衣的扣子已解开了几个,里面的衬衣也露了出来。

        这人大口喘着粗气,带着歉意看着二丫,一句话也讲不出。

        “请问这位客官,看你失魂落魄的样子,莫非丢了东西?”徐氏从座位站起,已来到二丫的身旁。

        来人还是说不出话,只是使劲地点头。

        “你先别着急!”徐氏用眼睛示意二丫不要说话,“能告诉我丢了什么吗?”

        “金子,金元宝。”只见那人用手指指二丫坐的座位,“我的……货款,就……就落……落在这里的。”

        这个椅子已被二丫从八仙桌底下拉出,上面什么也没有。这人显然有点失望。

      “有多少个金元宝?”

      “十五个。这是我给东家要的货款呐”他带着哭腔说道。

      “客官别急,你还记得钱袋是什么样子的?”

      “是白色帆布所做,上面还有南京瑞云祥总号七个字。”他似乎又听出了一丝希望。

        “你怎么这么大意?”徐氏断定金元宝的主人就是他了,便从自己的包里取出那个钱袋子,双手交给了那人。“你看看是你的吗?”

        他立即两眼放光,双手接过钱袋子,打开一看,十  五个金元宝,没错。

        他对徐氏噗通跪下,嚎啕大哭:“遇到好人了,我章家祖上有德啊!多谢恩人,多谢恩人救了我一家老小的命!”

        “客官不必行此大礼,快快请起!这钱原本就是你的,现在是物还原主,应该的。”徐氏劝慰着这个人,男女有别,也不便拉他起来。“客官就起来吧!谢天谢地,你也是命大福大造化大,您遇到好人了!”不知何时店伙计也来到包间,把那人扶了起来。

        徐氏对店伙计说:“小二,沏壶茶来,给这位客官压压惊。”

        “好嘞!”伙计正要转身去沏茶。

        “慢着,小二。”那人叫住了伙计,“给我上一桌上好的酒席,我要答谢恩人!”

        “客官不必客气,我们娘俩也刚吃过,酒席就免了吧!”徐氏赶紧拒绝。

        他坚持要上酒席,不然自己寝食难安。徐氏见他态度坚决,只得由他。

                        六

        伙计沏上一壶茶,他也整理好衣衫。慢慢给徐氏和二丫续着茶水,他这才说道:“我姓章,立早章,叫章友德,家住南京,在南京瑞云祥总号做出纳。因快到年关,总号人手紧缺,就派我来扬州收款。事情办得很顺利,我也很高兴,给家人买点小东西,准备坐下午的船回去。因时间尚早,也想在酒店多逗留一会,不知不觉就喝高了。钱袋原本是放在布包里的,因怕招眼,就先拿出来藏在椅子上,等离开时再装回布包里。哪想自己贪杯误事,走时居然忘了。当我到码头时,也只是欣赏江中帆船,岸边货运,依然没想起金元宝丢在了酒店。直到就要上船时,我才下意识地护着包。一阵江风吹来,我突然清醒,感觉不对。硬邦邦的金元宝呢?翻遍布袋也没见金元宝的影子。我吓得一身的冷汗!那可是十五个金元宝,我倾家荡产也赔不起。东家对我这么信任,我对不起东家,这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呀,我一世的清白就完了!我突然想起,钱袋被我落在椅子上了。我抱着一线希望,拼命般地往这跑。我想,如果找不回金元宝,我就死在扬州了,南京是没脸回去了。当我跑进包间,看到空荡荡的椅子,失望再一次袭上我的心头:我命休也!”说到这里,章友德站起来对徐氏又深施一礼,“是恩人救了我!”

      “章先生多礼了!”徐氏赶紧站起还礼,“可能是命中有此一劫吧,劫后余生,当更加珍惜!”

      “珍惜,珍惜!”章友德连连点头,“不知恩人尊姓大名?仙府何处?我当登门拜谢!”

      “登门拜访,实不敢当。拾金不昧,君子所为。章先生就不要客气了!”

        正说话间,伙计进来了:“三位客官,我们老板听说你们拾金不昧的故事,非常感动,想来看看你们,并决定送你们一桌酒席。”

伙计转过身来,让出身后的一位老者:“这就是我们的老板!”

      “在下赵德寿见过三位客官。”赵德寿拱手施礼道。

        章友德、二丫以礼相还:“见过赵老板!”

        徐氏见到赵德寿却呆呆地站在那里说不出话来。

      “敢问这二位就是拾金不昧者喽?”赵德寿看看徐氏和二丫对章友德 说。

      “正是,正是。这二位正是拾金不昧的恩人,不才就是丢失金子之人章友德。”

        “幸会!幸会!”赵德寿笑道。

        “赵大哥?你是赵大哥吗?”徐氏突然声音发颤地问道。

        赵德寿奇怪地看着徐氏:“你认识我?”

      “你还记得你的结拜兄弟王学富吗?”徐氏问道。

      “当然记得!那是我最好的兄弟,我和他有过命的交往,一辈子也不会忘。”忽然,赵德寿眼睛一亮,“莫非,莫非你就是翠兰妹妹?”

        “赵大哥,我就是徐翠兰!”徐氏声音哽咽道。

        “翠兰妹妹!”赵德寿上前握住徐氏的双手,“你还活着,你还活着!”

      徐氏握住赵德寿的手哭道:“我还活着!没想到,今生还能见到赵大哥!”

      “是呀,今生还能见到妹妹真是人生幸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啊!”赵德寿激动地说,“妹妹怎么到了此地?这些年你都到哪里去了?”

        “赵大哥,一言难尽啊!”徐氏感叹道。

      “原来是故友!”章友德看出点头绪,“快坐下说话!”

      “对对,妹妹快请坐!”赵德寿转身对伙计说,“快上酒菜,我们要好好喝上一杯,庆祝兄妹重逢。”

        赵德寿打量了一下王二丫,问徐氏:“这是侄女吗?”

      “这是我的干女儿,我们娘俩相依为命。”徐氏道。

      章友德看看激动的酒店老板说:“你们居然是故人,看来这其中必有不平常的故事!”

      “是啊,说来话长,我们边吃边聊吧?”看到伙计上来了酒菜,赵德寿拿起酒壶,亲自给大家斟酒。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赵德寿打开了话匣子,讲起那段不平常的往事。

                       

                        七

        “我是南京人。三十年前,我也是跑船的,从南京到扬州贩卖一些货物。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同是跑船的学富兄弟和翠兰妹子。学富兄弟为人豪爽仗义,翠兰妹子也聪明能干,善解人意。我和学富兄弟常在一起交流做买卖的经验,互通信息,彼此照顾,甚是投机,于是我们就结拜为异姓兄弟。我们那时生意做得都不错,也有一些积蓄,准备过些时日,各自回家置办家业。

        “有道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我从南京到扬州的途中,突遇贼寇截船,船和货物被抢,幸亏我水性好,跳江逃生,捡回一条命。当我爬上岸时,已是身无分文。我一路乞讨,来到扬州,投奔学富兄弟。学富兄弟热情地收留了我,鼓励我不要泄气,不要消沉。还劝导我说,人逢背运且忍让,东山再起会有时。每当我意志消沉或遇到不顺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我兄弟的这句话。后来我找人把这句话写出来,挂在墙上,让它成为我的传家之宝。

        “在我兄弟和翠兰妹子的帮助下,我心中的阴影渐渐褪去,但是也不想再跑船了。我这个人对美食比较感兴趣,没有事的时候,我和学富兄弟就去扬州美食街寻觅美食,回来时还研究做法。我准备改行开饭店,却又没有本钱,也不好意思开口向学富兄弟借。我知道学富兄弟要回家买田建房,置办家业,正用钱呢。

        “我的心思逃不过兄弟的眼睛。学富兄弟偷偷地在外面给我盘下了一个饭店,并把自己多年积存的两个金元宝给我做本钱。我死活不要,可是我兄弟说,我不要就是看不起他。我要写借据,他却说,人有诚信,吐字如金;若无诚信,借据何为?在学富兄弟的坚持下,我收下了两块金元宝,算是我兄弟的股份。学富兄弟见我收下了金元宝,就笑着答应了。

        “学富兄弟还跑着他的船,我就干起了饭店。每当我累得疲惫不堪时,我就会想起学富兄弟的恩情,身体不由得又充满了力量。在我的精心经营下,饭店开得红红火火。后来我又到南京开了一个酒楼,生意也非常好。但我更多的时间都在扬州,为的是能等到学富兄弟和翠兰妹子。就在我饭店开始起步,生意好起来时,学富兄弟和翠兰妹子却回老家了。我以为,我们很快就会见面,多少次,我到码头眺望,总希望兄弟的船能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但是每次都是失望而回。这样等呀盼呀几年,终于碰到一个怀远山的一个商人,托他打听,带来的却是噩耗,学富兄弟不幸染病身亡,翠兰妹子也不知所往。

        “真是好人不长寿啊!我在家里给学富兄弟设立牌位,日日祭奠。我也盼望翠兰妹子有朝一日来到扬州,我们兄妹能再次相逢。

        “今天我听伙计说有人拾金不昧,我油然而生敬意,想拜会一下这样的好人。苍天开眼啊,没成想拾金不昧的好人居然是翠兰妹子,也没想到我们兄妹会以这种方式见面。我们这一别可就是三十年啊!翠兰妹子,你是怎么到扬州的?为何到现在才来?来时怎么不找我呢?”

                        八

          徐氏道:“说起往事,难免伤心。本以为这一辈子不会再来扬州了,谁知道为了干女儿,我又故地重游,而且意外地遇到了赵大哥。三十年前,我们从扬州回到老家,丈夫偶感伤寒。我劝他休息看郎中,他却说没事,过两天就好了。谁知病情越来越重,吃药也不见效。丈夫临终前对我说,赵大哥饭店刚起步,金元宝就不要要了,希望赵大哥能东山再起,他也会含笑九泉了。”徐氏说到这,又哽咽起来,王二丫在一旁小声劝慰,并用手巾帮干妈拭泪。

        “我苦命的兄弟啊!”赵德寿也痛苦起来。

        稍微平静一下,徐氏继续说:“办完丧事,我就留在家里侍奉公婆,直到他们相继过世。寡妇门前是非多,我不愿意呆在家里,就喜欢看船。于是我就在河边建了两间小房,有时到码头做点小买卖,加上原有的积蓄,日子倒也过得去。因为无儿无女,我以为这辈子就这样过去了,谁想老天爷又给我送来了干女儿,为了干女儿,我又来到了扬州,准备在这里做点生意。我们娘俩满街溜达,我看到赵大哥昔日的饭店已经改换门庭,我想可能是早就不干了,或许早就回了南京。今天我们娘俩去布店做几身衣服,就有了开布店的想法,但苦于没找到合适的店面,正在踌躇中。来到酒店吃饭,女儿拉出椅子,居然是一袋金子。将心比心,女儿说丢金子的人一定会急疯的,要坚持等失主来找,果然就等来了章先生。”

        “妹子要开布店,你是有店面的。”赵德寿说,“店面的问题你就不用考虑了。”

        大家都感到奇怪。徐氏说:“你是说我有店面?赵大哥糊涂了吧?”

        “我没糊涂。”赵德寿正言道,“我的饭店学富兄弟是有股份的,每年年终结账,我都把学富兄弟的红利拿出来,然后把红利再投入饭店。后来我把饭店做大了,改成了酒楼,吃饭、住宿、娱乐一条龙服务,收入相当可观。前几年我看中了一处店面,就替学富兄弟买了下来,我想有朝一日见到妹子或者兄弟的后人,我也算有个交代。刚刚听说妹子要开布店,我这才想起,妹子开布店的店铺和本钱都没问题。妹子就是不开布店,出租店面和酒店分红也保你生活无忧。”

        徐氏听了赵德寿的话,越发感动:“赵大哥的美意我领了,但店面和红利我不能要。当年助你开饭店,我和丈夫从没想过你的回报,丈夫临终前就交代过,不要金元宝了,那是你们兄弟的情义。如今看到赵大哥生意红火,我真为赵大哥高兴。”

        赵德寿听说徐氏不要店面和红利,急了,起身道:“妹子千万不可拒绝!当初学富兄弟给我盘下一处饭店,并赠我金元宝,我就说算是兄弟的股份,今日见到妹子,也是命中注定。我至今还记得当时学富兄弟的一句话:人有诚信,吐字如金;若无诚信,借据何为?诚信,是我行走江湖的制胜法宝。妹子千万不要让我失信于学富兄弟,不然,以后九泉之下我有何脸面去见我的学富兄弟?还望妹子成全。”说完一躬到底。

        徐氏还是不答应。两人一个坚持要给,一个坚持拒绝。章友德劝说道:“二位都请坐!你们的真诚我很感动,我相信二位都是真心实意的。恩人初来扬州,立足未稳,开店也不是小事,要做好更不容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觉得赵大哥说得对,恩人接受了本该属于你的财产,一来是你分红所得,二来了却赵大哥心愿,三来应了古语善有善报,恩人何乐而不为呢?”在大家一再劝说下,徐氏勉强答应了。

        章友德见徐氏答应了,就对徐氏说:“恩人要开布店,您对布匹的生产工艺流程了解吗?”

        “不太了解。”徐氏如实回答。

        “布料工艺比较复杂,如果开布店,就要对布料的生产工艺有所了解,掌握市场行情。还要有做成品衣的服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样在竞争中才能占到优势。”说到这,章友德看了一眼王二丫,“我看令女面相善良淳厚,是可做生意之人,我有个想法,不知二人愿意否?”

                        九

        徐氏道:“章先生但说无妨。”

        章友德道:“古语说欲速则不达。不了解所从事的职业,贸然入行,必走不远。恩人要开布店,尤其是扬州这地儿,没有雄厚的资本和营销的手段是很难立足的。瑞云祥在全国各地有多家分号,还有自己的织造厂。资金技术都有优势,每年还对新招的学员进行培训,然后送到分号交由师傅指导,跟着师傅学习。一般都要三年时间才能出师,独当一面。我内人的表哥年思齐是瑞云祥的总管,东家非常信任他,我可以托他让小姐到南京总号的学堂学习。从长远计,等小姐学习结束,年岁也大一些,再开布店也不迟。”

        徐氏问道:“在学堂都学什么呢?”

        章友德接着说:“总号的学堂是专门为总号培养人才的,开设的课程都是实用型的。有识字、珠算、织造工艺、裁剪、生意经等。小姐入号学习,恩人可以进一步了解市场行情,为开店做准备。”

        徐氏问二丫道:“闺女愿意去学堂学习吗?”

        二丫早就心驰神往了,见干娘问她,就赶忙回答:“我愿意去学堂。从小我就羡慕能去上学的弟弟,因为家里穷,弟弟也没上几年学,我也就跟着弟弟认几个字,现在有这个机会,我怎么能错过呢?”

        “贤侄女愿意学习是好事,我看行。”赵德寿赞赏道,“我在南京也有聚贤阁酒店,房屋也多,贤侄女就住在我家吧!”

        徐氏道:“那就麻烦赵大哥了。”

        “有劳赵伯伯和章先生费心!”王二丫站起来施礼道。

        赵德寿和章友德都还礼说:“不必客气。”

        不知不觉,酒席进行到深夜。章友德说明天就回南京,让徐氏娘俩等候消息。

        赵德寿安排章友德和徐氏娘俩在客房休息。

        第二日一大早,章友德前来辞行,徐氏和二丫也准备回船上,让三个伙计放心。

      赵德寿说:“妹子安排好就快回来,你的店面已出租,明日正好到期,我知会房客收回店面,还给妹子。你们娘俩就先住我家,好叙家常,等打扫好店面后,再搬家不迟。”

        “烦劳赵大哥了。”徐氏道,“我们娘俩去去就回来。”

        旭日东升,人间祥瑞。沉睡一夜的扬州城又恢复了喧闹,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大街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南来北往的客商似乎都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商机。徐氏和二丫租了一辆车,很快就到了码头。刚下车,就看到常顺和二楞(即楞子,因在家排行老二,又叫二楞)、拴住在码头上正焦急地东张西望。常顺他们也看到了徐氏娘俩,便一起跑过来,询问昨晚为何没回来。徐氏心里暖暖的,连声道歉,说是让大家操心了。徐氏巡视一下周围说:“此处不是说话之地,我们还是船上说吧!”

        于是大家就都上了船,围坐在徐氏旁。徐氏就把昨天发生的奇事一五一十地给三个伙计说了一遍,二楞和拴住都听傻了。常顺说:“老板娘平日里多行善事,才有如今之奇缘。”

        二楞和拴住这才回过神来,纷纷夸赞老板娘和小姐的命好。

        “不行春风,难得春雨。”徐氏笑着对二楞和拴住说,“在有能力帮助别人一把的时候,就帮一把。帮助了别人,就结了善缘,说不定哪一天,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就会遇到你曾经帮助的那双手。我相信善有善报!”

        “对对对,善有善报!我娘就经常对我说,要做好人,多做善事。”二楞抢着说,“我以后要做更多的善事,说不定哪一天就发大财了。”

        “发你个头啊!”拴住捶了二楞一拳,“做善事不是为了发大财。”

        徐氏笑着说:“拴住说得对,做善事不是为了发大财。帮助别人,不要带有功利性,否则,就失去了做人的真谛。自古以来,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仇人多面墙。帮助别人,广结善缘,给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

        三个伙计都认真地点了点头。

      常顺对徐氏说:“回怀远的货物已基本配齐,我们何时起航呢?”

        徐氏看看常顺,又看了二楞和拴住说:“快过年了,都想家了吧?”

        三人齐声说:“不想。”

        “不想爹娘?”徐氏又看了一眼常顺,“不想媳妇?”

        三人互相看看,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只有王二丫,低下了头,似乎在想着心事。

        徐氏道:“等赵大哥收拾好房屋,我们搬进去,安顿好了,你们就可以去怀远了。货物交给闻老板代销,过了正月,你们再来。带什么货物来,常顺决定,货物就在我们自己的店面里卖。待到时机成熟,我们就开布店,就不用再水上漂泊了。”

        徐氏和王二丫来到聚贤阁,见过赵德寿的夫人胡氏。胡氏贤淑,和徐氏相谈甚欢,她们以姐妹相称。

        三日后,店面已打扫完毕。徐氏和二丫来到船上,对三位伙计说:“我给你们每人二两银子,放假两天,你们去城里剃头、洗澡、看戏,也可给你们的家人买点东西。三日后,发工钱,开船回怀远。”

        三人听说放假还给钱,都非常高兴,谢过徐氏,从二丫手里接过银子,高兴地去城里玩耍去了。

        徐氏和二丫趁此机会,雇用两辆车和两个码头工,把装有金银元宝的箱子悄悄地运到了店里。

        三日后,常顺带着二楞、拴住以及一船货物离开扬州,起航回了怀远。

                          十

      爆竹声声除旧岁,总把新桃换旧符。整个扬州城,家家张灯结彩,户户烟花绽放,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徐氏和二丫与赵德寿一家在一起过年,倒也热热闹闹。二丫毕竟年龄还小,暂时忘却了不幸的婚事。偶尔想起爹娘,心里掠过一丝凄凉,便又从思绪中拉出,努力不去再想。她期待章友德那边尽快传来好消息,她就能进入学堂学习了。

        快乐的日子总是显得那么短暂。逛庙会,看戏,看杂耍,看灯会,不知不觉,就过完了元宵节。

        这一日,胡氏与徐氏二丫正在偏房唠家常,赵德寿手拿一封书信进来了。

        “好消息,好消息!”赵德寿笑着对徐氏说,“章先生已把贤侄女上学的事办妥,他要贤侄女即日就去南京。”

        大家都替二丫高兴。徐氏说:“如今年已过完,大家伙都该忙活起来了。明日我与闺女同往南京,把闺女安排好,我再回来。”

      赵德寿说:“南京的聚贤阁酒楼也要开业了。明日世明(赵德寿长子)一家也要回南京,你们同行。到了南京,让世明给你们安顿好住处,再联系章先生。”

        “那就有劳世明贤侄了。”徐氏道,“我与闺女这就回去准备一下。”

        正月下旬,阳光显得更加暖融融的。江水碧绿如蓝,东风徐徐不断。天上多了五彩的风筝,地上荡漾着孩子们的笑声。扬州客运码头,人来人往,人们趁着正月清闲,走亲访友。徐氏、二丫和赵世明一家四口(一儿一女)一同登上了驶向南京的客船。赵德寿已让可靠的家人来看店面,只等常顺他们回来,就可开店营业了。

        一行人说说笑笑,尤其是世明的这一对可爱的儿女增加了不少话题,解了路途的烦闷,不知不觉就到了南京。

        赵世明先安排徐氏娘俩住下,然后与章先生取得联系。章先生征得徐氏和二丫同意后,给王二丫改名为王青云。章先生带着王青云拜见了老师,开始进入学堂学习,暂且不提。

        徐氏见青云进了学堂,生活也不用自己操心,就放心回了扬州。二月份,常顺他们又带来一船货物抵达扬州,徐氏就让他们把货物运到店面后院,腾出三间房当做仓库,把店面改成“青云货栈”。徐氏没事就到别人家的布店转转,想着自己开布店的事情。

        寒来暑往,忙忙碌碌。三个春秋转眼即过。王青云学成归来,已是脱胎换骨。她的个头长高了,也丰满了许多。肌肤变得白皙,更是增添了她的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学艺,让青云如痴如醉。眉宇间露出善良,唇齿间常含微笑,给人一种亲近感。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经过精心的准备,改“青云货栈”为“青云布庄”,布店在欢快的唢呐声和鞭炮声中热热闹闹地开业了。布店从南京瑞云祥总号拿货,由总号配送,少了进货环节,倒也少去不少麻烦事。布店批发零售兼营,青云亲自裁剪、制衣。后来生意渐好,王青云又招了缝制女工。常顺做了管家,常顺媳妇也来店里帮忙,二楞、拴住做着粗活重活,天天乐呵呵的,也无怨言。

        一日,店铺打烊。晚饭后,徐氏叫住王青云说:“青云不要急着加班做活,咱娘俩有一阵没拉呱了。你且歇一歇,我有事问你。”

        王青云见干娘发话,就笑着说:“娘说得也是,光是忙着店里的事,真是有一阵没和娘交心了。”

        “青云多大了?”徐氏问道。

        “二十了,娘知道呀,还问?”王青云感到莫名其妙。

        “二十岁都是老姑娘了!”徐氏说,“赵大哥托我问问,他家三儿世充喜欢你,你是什么态度?”

        “娘,我是拜过堂成过亲的人。世充年轻英俊,知书达理,比我还小两岁,应该找个好姑娘。”王青云认真地对徐氏说。

        “每次提到你的婚事,你总是说自己是成过亲的人。”徐氏着急道,“李有才已把你休了呀!咱不能为他耽误一辈子。”

        王青云见徐氏急了,知道是一心为自己考虑,便笑着安慰徐氏说:“娘啊,李有才不是没写休妻文书吗?哪能说嫁就嫁呢?我不能害了世充贤弟。”

        “我几次想让常顺打听李有才的情况,你都不许。咱也不能老是这样等下去呀!”

        “娘啊,我不急。我还小呢,我只想和娘在一起。”

      “傻丫头,你还能和娘呆一辈子?只有你嫁人了,娘心里才踏实。”

      “我和娘在一起才踏实,我要和娘生活一辈子。”王青云笑着看看娘,“我那边还有几件衣服要裁剪,娘先歇息吧!”

        “唉,我话还没说完呢!”徐氏见王青云要走,赶忙说,“我怎么给你赵大伯说呀?”

        王青云没有回答徐氏的问话,急匆匆地走了。

      “这丫头,真固执!”徐氏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

                      十一

        城里的街道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熙熙攘攘比肩接踵的人群,造就着扬州城的繁华。大大小小的商贩,带着梦想而来,抱着希望而去。他们为了理想,长途跋涉,宵衣旰食,奔波于城里与乡村,无形中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时间总是在忙忙碌碌中快速溜走。眼下又到秋季,蟋蟀的叫声似乎又在提醒着人们,天气又要转凉了,“快织,快织……”难怪古人称蟋蟀为促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大概这就是最早的蟋蟀促织的乐府诗句吧!

        一天下午,正是店里比较清闲的时候。王青云正在往外送一位来订做衣服的主顾,一个货郎挑着担子走了进来。

        “这位客官,里面请!”王青云招呼着货郎,“劳累一天了吧?请把担子放下,先喝口茶歇一会儿。”

        货郎挑担走村串户,把日用品送到了千家万户。他们手摇拨浪鼓,鼓声一响,大人孩子就都围了上来。妇女用的针头线脑,儿童喜爱的糖豆糖人,甚至还有碗碟布料,他们的货担就是乡村最受欢迎的商店。

        “有染色的粗布吗?”货郎放下担子问王青云说。

        “有啊。”王青云知道货郎面对的消费群体是乡下人,这种布便宜,比较受欢迎。“这边都是染色的粗布,客官先到这边喝茶歇息,然后在看布吧!”

        “谢谢老板,真有点渴了,先喝杯茶吧。”货郎边说边向柜台旁的茶桌走去。

        “听口音,客官不是本地人?”王青云心里已感觉到了这种熟悉的口音。

        “我不是本地人,我是安徽怀远人,出来几个月了。”货郎坐下,伙计给他沏茶。

        “怀远人!你真是怀远人?”王青云惊奇地问道,“你走这么远?”

        货郎笑道:“货郎一担走天下。这还远?”

        “客官既是怀远人,我向你打听一个人,不知客官可知?”

        “你算问着了!”货郎喝了一口茶说,“有名的便知,无名的不晓。我走村串户多年,怀远的大小事我都略知一二。但不知老板问的是哪个?”

        王青云的心里不由紧张起来,但她故意装着轻松的样子说:“此处不是说话之地,请客官随我到后堂一叙,问个明白。”

        货郎起身随王青云来到后堂,王青云重新给货郎倒了一杯茶。

        王青云见货郎坐下,便道:“客官请用茶!”

        “老板和怀远有何渊源?是想打听何人?”货郎喝了一口茶又放下了茶盏。

        “客官知道怀远街有个李大发理发店吗?”王青云小心地问道。

        “知道啊。”

        “他们家现在过得怎么样?”

        “唉!人生无常啊!”货郎叹了一口气。

        王青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轻声问道:“出啥事了?”

        “小孩没娘,说来话长。老板若感兴趣,我就给你唠一唠。”货郎看了一眼王青云说。

        “客官但说无妨,我当洗耳恭听,愿闻其详。”

        货郎端起茶盏,押了一口茶,又轻轻放下,缓缓地说道:“李大发在街里开了个理发店,为人和气,生意也不错,日子还过得去。他有个儿子叫李有才,长得满端正的。在他十八岁那年,李大发给他娶了个媳妇。哪想新婚之夜,李有才拿出一条绳子一把刀,让人家新娘选。结果新娘一气之下跑了,至今下落不明,你说荒唐不?”

        “那后来呢?”王青云追问道。

        “新娘跑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新娘家王家找李家要人。李大发气儿子胡闹,给王家赔罪,并让儿子去找新娘。李有才也是少不更事,原本就是想吓唬吓唬新娘,没成想新娘没跑回娘家。知道自己闯了祸,他发动亲友和他一起寻找新娘。可是茫茫人海,大海捞针,上哪里找去?王家不依不饶,最终告到官府。李大发恼羞成怒,吐血而死。就在办丧事的当晚,可能是老鼠碰倒了油灯,也可能是天意,李家燃起了大火,这场火真大呀,把李家烧得干干净净,李大发的老婆也在这场大火中被烧死。大家都说是新娘讨命来了。唉,作孽啊!好好的一个家就败光了,李有才就是一个败家子!”货郎端起茶盏又喝了口茶。

        “那李有才呢?他怎么样了?”王青云不由地掉起了眼泪。

        “李有才倒是没死,官府也没有证据证明李有才是杀人凶手。关了一段时期,官府就把他放了,让他继续找人。经过这一场变故,李有才彻底后悔了,知道自己做了孽。他还跑到王家谢罪,发誓此生绝不再娶,一定要找到新娘。王家见他态度诚恳,倒也没再难为他。李有才在自家废墟上搭了个草庵子,在怀远周边一边乞讨,一边寻找新娘。几个月前,我走村串户时还遇到过他,他还委托我留心帮他寻找。李有才真是变了,终于懂事了。他说自己就是个混蛋,把媳妇赶走了,就是把全家的财运和活路赶走了。愧对列祖列宗,愧对自己的媳妇。浪子回头金不换啊,他终于活明白了。”货郎抬眼看了看哭泣的王青云,“老板为何啼哭?”

        “不瞒客官,你所说的李大发是我的一个远房亲戚。听了他的不幸,深感痛惜,故而伤心落泪。”王青云擦拭了眼泪,起身对货郎施礼道,“敢问客官尊姓大名?”

        货郎也起身还礼道:“免贵姓周,名道友,当地人都叫我周货郎。”

        “周大哥居住地离李有才家可远?”

        “不远不远,一节多地远,很近的。”

        “那我拜托周大哥一件事,还望周大哥成全!”

        货郎赶紧应道:“我周货郎乐于助人,在当地有口皆碑。只要在下能做到的,一定不负重托。”

        “先生请坐喝茶,稍等片刻,我去去就来。”

        “老板请便!”

                     

                      十二

        不一会儿,王青云带着一个伙计进来了。王青云重新归座,对货郎说:“周大哥,我这里有二十两纹银,其中十两请转给李有才,作为路费,让他来投奔我,就说他的一个远房亲戚需要他来帮忙打点生意。另外十两作为周大哥的路费,再送上一批染色粗布和一批洋布,粗布正是周大哥进货所需,洋布留作周大哥家里人做衣服,请周大哥笑纳。”说完,王青云向伙计使了一个眼色,伙计捧上托盘,掀去盖布,把二十两纹银送到周货郎的面前。

        货郎赶紧起身施礼道:“无功不受禄。不过是带句话而已,举手之劳,何足挂齿。我与李有才都是乡邻,老板不必破费,你的话我一定带到。”

        “周大哥不必客气,你与李有才是乡邻,也就是我的亲戚。你远道而来,本想留你多住几日,怎奈知道了李家的不幸,心急如焚。想那李有才必是度日如年,我想让周大哥坐上车船,早回故里,把我的口信带到,让李有才早日来帮我打点生意,这对我说,就是帮了大忙了。周大哥就收下吧,布匹在前面店里,我已让伙计给你准备好了。周大哥今日就在此休息一晚,明早我送周大哥回怀远,你看如何?”

        周货郎知道老板是真心实意,也就点头答应了:“老板放心,我明天就回怀远,一定把口信带到,不负老板重托!”

        王青云把此事告诉了徐氏,徐氏见女儿已有主意,也没说什么。晚上徐氏和王青云设宴请周货郎,叙谈了家乡一些故事,徐氏和青云都觉得很亲切。当王青云问到王家过得如何时,周货郎感慨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也奇了,尽管王家闺女杳无音信,但王家却是吉星高照,事事如意。王家地里庄家收成最好,就连他们家的猪羊下崽都比别人家的多。王家的日子红火,大家都说王家是受到神灵的保佑了。”王青云和徐氏互相看看,会心一笑。

        第二天,王青云亲自把周货郎送到码头,并给他买了船票。周货郎登上船,挥手与王青云告别,回怀远去了。

        深秋季节的田野显得空旷起来。地里的庄稼已收藏殆尽,只有路边的树上还挂着枯黄的树叶,对抗着这无情的秋风。李有才在自家的草房前,整理着从地里捡来的豆子。李有才家原本也有几亩田地,父母过世后,自己也不会经营,于是李有才就把它卖了。农忙时,李有才去地主家打短工,挣点零钱。农闲时,就去外面乞讨,打听媳妇的消息。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去却道天凉好个秋。”李有才一边捡着豆子,一边沉吟着辛弃疾的这首词,感觉自己真的尝遍了天下的愁滋味。

        “有才兄弟,忙啥呢?”周货郎老远就打着招呼。

        “是周大哥!”李有才站起来施礼道,“也没忙啥,正捡豆子呢。”

        “恭喜有才兄弟!贺喜有才兄弟!”周货郎笑着给李有才施礼道。

        “周大哥不要取笑我!喜从何来?”李有才根本就不信自己会有喜事。

        忽然,李有才的脸上闪出一线希望,急忙问周货郎道:“周大哥是有俺家媳妇的消息了?”

        “这个吗,还真没有。没有你家媳妇的消息。”周货郎似乎觉得对不起李有才,赶忙岔开话题,“我有一个好消息告诉你,你要时来运转了。”

        李有才希望的肥皂泡快速熄灭了,听周货郎说有好消息,这个希望的肥皂泡又似乎被吹了起来:“周大哥快说,什么好消息?”

        周货郎一屁股坐在地上,示意李有才也坐下。李有才就坐在周货郎的对面,急忙问道:“周大哥快说。”

        周货郎从怀里掏出一个包,递给李有才说:“这是十两纹银,是扬州的你的一个远房亲戚让我带给你的,她让你去她那帮忙打点生意。你那亲戚,生意兴隆,好大的家业,是一个有钱人家,你去那儿,不强似在家穷困潦倒,四处乞讨?”

        “我没听说扬州有亲戚呀!”李有才使劲想,也没想出有亲戚在扬州。

        “或许是令家父没说,或许是说了你没记住。管他呢,去了不就知道了。反正比你在家要饭强。”说着,周货郎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条,递给李有才,“这上面是地址,你就按照这个地址去找。青云布庄,在扬州很有名气,很好找的。”

        “好吧,我现在是一无所有,害怕什么?我明天就去。”李有才坚定地说。

        “这就对了!树挪死,人挪活。往前走一步,可能就是艳阳天。老话说得好,人穷不能穷千年,人富不能富万春。我看有才兄弟的好时运到了。”周货郎站起来,顺势拉起李有才,并拍拍他的肩,“三十年河东转河西,好运来了,挡都挡不住。有才兄弟,大胆往前走吧。”

        听了周货郎一席话,李有才的内心暖呼呼的,似乎有一种巨大的能量,在内心升腾着,升腾着,也许就要爆发了。

        李有才拉着周货郎的手说道:“世上没有后悔药,人不能永远生活在后悔之中。以前老人常说人生三大宝,丑妻薄地破棉袄,自己还把它当做笑话。如今明白这句话时,却付出了家破人亡的巨大代价。而我,却成了笑话。”

        “有道是浪子回头金不换。既然是往事不堪回首,就不要再想了,一切向前看。兄弟收拾一下,准备启程吧”周货郎就要告辞。

        “周大哥留下,咱哥俩喝一杯。”李有才挽留道。

        “等到有才兄弟发达了,我去扬州找你,那时咱哥俩好好喝,一醉方休。”

        “好,但愿会有这么一天!”李有才不由心中充满了豪气。

                    十三

        晚霞满天,余辉渐尽。

        扬州城青云布庄,伙计们正准备打烊。常顺正习惯性地向外张望着,忽然,他看见一个二十多岁的后生正匆匆走来。只见他穿着青布薄袄,青布长裤,面容清瘦,卧蚕眉下一双大眼闪烁着迷茫眼神。他的肩上挎着一个布包,手里拿着一张纸条,一边抬头看看店招牌,一边往店里走。常顺想,这人或许就是东家要等的亲戚了。

        “请问这是青云布庄吧?”这青年走进店门大声问道。

        “正是。”常顺迎了上来,“请问客官是要买布吗?”

        “哦,我是来投亲的。”那青年向常顺施礼道,“在下李有才,从怀远来。”

        “欢迎,欢迎!”常顺还礼道,“在下常顺,是这儿的管家,我们东家已有交代,我在此恭候多时了。李公子请随我来。”

        常顺把李有才领到后院的一间客房,客房收拾的干净利索,起居所用一应俱全。常顺说:“李公子就在这里歇息。东家有事去南京了,请您安心住下。拴住——”常顺向外喊道。

        “常管家有何吩咐?”拴住跑了过来。

        “你来专门照顾李公子,不得慢待了。”常顺对拴住说。

        “好嘞,请常管家放心,我一定把李公子伺候好!”拴住拍着胸脯保证说。

        果然,拴住对李有才的饮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甚是体贴。李有才每日有酒有菜,日子过得没得说。

        李有才每天也向拴住打听老板回来了没有,得到的都是同一个否定的答案。

        李有才心里渐渐没了底。没有人安排他干活,自己也很无聊。他不知道这个远房亲戚是啥态度,能否接纳他。虽然天天好饭菜,还有专人伺候,但他觉得受之有愧,毕竟无功不受禄吗!

        这样的日子慢慢变成了一种煎熬,一个多月过去了,还没见到亲戚,是不是嫌弃我了,又不好撵我走?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世态炎凉的滋味我已尝尽来了,罢罢罢,再不见我,我还是回我的破草庵吧,免得惹人讨厌,受人耻笑。

        这天中午,拴住又送来了酒菜。李有才对拴住说:“拴住兄弟,承蒙你一个多月的悉心照顾!你们老板是不是不愿见我?我还是知趣吧,这就告辞!”

        “别别别,我们老板今天就回来了,你肯定能见到。”拴住急忙拦住李有才。

        “好吧,那我就再等等。”

        “李公子请用餐!”拴住退了出去。

        果然,拴住来送晚饭时,告诉李有才老板回来了,晚饭后来见他。

        李有才用过晚饭,就到了掌灯时分。正无聊地翻着书,拴住进来说:“老板来了。”然后,拴住就退了出去。

        李有才抬头看见,一个年轻的女子走了进来。她穿着一身緞袍,衣着得体时尚,发髻高高盘起,显得气宇轩昂,超凡脱俗。眉宇间露出一股秀气,清纯质朴,自然风流。

        李有才上前施礼道:“在下李有才见过老板。但不知我们是何亲戚,作何称呼?”

        “李公子请坐!”王青云并没有回答李有才的问题,“在这吃住可好?生活还习惯吗?”

        “承蒙关照,一切都好。”李有才见她做坐在桌旁,自己也在另一旁下,“敢问,我与老板是何亲戚?”

        “李公子当真不认识我了?”王青云正言道。

        “我与老板未曾见过面,当真不敢认识。”李有才肯定地说。

        “我与李公子是故交,怎说未曾见过面?”王青云露出一丝嘲笑。

        “故交?”李有才越发糊涂了,又仔细地看了王青云一眼,还是想不起在哪见过。

        “我帮你回忆一下吧!李公子还记得四年前的新婚之夜吗?”

        “刻骨铭心!”

        “还记得那个被你赶走的王二丫吗?”王青云轻声说道,不由流出了眼泪。

        “荒唐至极!这是我有生以来干得最愚蠢的一件事。”李有才底下头,似乎又陷入深深的自责中,“是我肆意任性,赶走了金子般的妻子。”

        “金子般的妻子?你当真这么认为?”

        “老婆是宝。只可惜我少不更事,不知珍惜。”

        “你为何不去找她?”

        “四年来,我无时无刻不在找她,可是都没用结果。这四年,我一直生活在悔恨之中,一场噩梦啊!”李有才用衣袖擦拭眼角的泪水。

        王青云不由动了恻隐之心,原本准备责问的话,不知怎么说起。看看李有才痛苦的表情,以往的委屈、怨恨,一时间似乎都烟消云散了。

        “四年了。王二丫就在你面前,你都认不出?”王青云似乎又有说不完的委屈。

        李有才猛然抬起头,看着王青云,忽又站起:“你,你就是王二丫?”

        “我就是被你赶走的王二丫。”王青云说完,不由地放声哭了起来。多年的委屈,曾经的苦难,都是眼前这个男人给予的。今日相见,悲喜交加。

        李有才愣愣地站在那里,恍然若梦:“二丫,真是你!你怎么会到扬州来了?”

        王青云渐渐停止了哭泣,幽幽地说:“新婚之夜,被你赶出。我要跳河自杀,多亏干娘相救,收留了我,我就做了干娘的女儿。我们娘俩买船下扬州,在扬州又巧遇干娘当年的义兄赵伯伯,在他的帮助下,我们开了布店。感谢老天爷,我还能活在世间。”

        “二丫,是我对不起你。没想到,我们此生还能相见,我不奢望你能原谅我,也不请求你的宽恕,因为我自知深深伤害了你。我只要知道,你还活在世间就好,我的心也就好受些。”

        “你的心好受,那我的心呢?”王青云从衣袖里抽出一把刀和一根绳子,放到了桌子上,“今天你我做个了断,这里也有一把刀和一根绳子,你自己选择吧!”

        李有才看看还在气头上的王青云,平静地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切皆有因果。我的愚蠢,已让我家破人亡,我对不起你,更对不起父母。我也无颜活在世上,来生再还你的情吧!”

        说罢,李有才拿起刀就要抹脖子。王青云赶紧过来抱住他的胳膊,哭道:“冤家——”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不知何时,徐氏已来到客房,“李公子已有悔过之心,也是浪子回头。从今往后,好好过日子就是。”

        “这就是干娘。”王青云向李有才介绍道。

        “晚生李有才拜见干娘。”李有才走过来深施一礼。

        “李公子请坐!谁年轻的时候没犯过错误?只是李公子这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今后可要好好做人做事,不可再走回头路!”徐氏说道。

        “晚生谨记干娘教诲!若有再犯,天诛地灭。”李有才发誓道。

        徐氏和王青云对视了一眼,点头微笑。

        一年之后。青云布庄张灯结彩,喜气盈门。李有才与王青云重新拜堂,结为秦晋之好。

民间故事——《金子》 作者:董建华。

作者单位:安徽省固镇县实验中学(董建华)

联系电话:13855265711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