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状态
忽然想起从前读书的状态。
读大学之前,那没得说,只能算是被动读书,因为应试教育,再说家里没有书籍,没有读书的氛围,所以我二十岁之前,除了课本,是没有读过几本书的。
读大学的时候,有时间,也有图书馆,好像我也没有读过几本书,为什么?读不下去。开始看外面的世界,看各种各样的人生,开始有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
能坐下来读书的时候,我心里还去挂记功课、功课,功课之外的书籍,很少涉猎。我喜欢文学,精力却耗费在并不喜欢的工科教材上,这种割裂,注定了,两个追求目标,都不会完成得非常优秀。
我正式努力追求文学,是工作之后。因为在工厂,看周围,所用皆非所学,自己学的质量工程,所做的工作,用的是高中的知识。
女人家,本身不是那种活跃的人,在企业,很难有什么前途,做一份工作,挣一份钱而已。
工作,半体力半脑力,心是轻松的,于是开始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本科。我最大的学习,就是在考本科证书的过程中,学习的十几门专业课。
在学习功课的时候,感觉很难,不好懂。有时候看一段文字,字每个都认识,但是,整段说得啥,愣是整不明白——这种感觉,直到现在,还是印象深刻。
我系统读过的书,有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红楼梦》、《金瓶梅》,其它书籍,只能说是遍阅,不能算精读,所以提都提不得。
尤其是现在,应该说是记忆力退化,许多事情在脑海里渐渐消失,那些没有用力气学过的东西,自然而然地忘记了。
所以说,50岁后是另一个轮回,学习、生活方法,肯定和从前不一样,只有掌握对了方法,才能够“事半功倍”,不能再用蛮力气。
用笨办法,可能是最有效的办法,比如抄写。想精读的书,必须摆在手可以触到的地方,多次阅读、反复记忆才有效。
也可能这种办法最有效,比如说,《红楼梦》,我之所以说我读过了,是因为我系统读过四、五遍,看电视剧多遍,听过《蒋勋细说红楼梦》,有这样一个慢功夫在那里,自然记忆深刻。
家里《红楼梦》的版本也得有六、七、八种……在这种热爱状态下阅读过的书籍,才会像我们小学时候背过的那些课本,类似于童子功。
所以开始慢下来,做这些功课,说不准,在这种状态下的进步,比年少时的进步,还要快些呢。
年少时候心不稳,眼睛亮晶晶的,前后左右、古往今来,凡感兴趣的,都会去专研一番,容易不专注。现在那些都经过了,开始把目光收回来,审视内心,这个时候,是能够专注的,专注了,不就相当于快了吗?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话之外,我们还要克服懒惰,人懒惰了,不动了,很快就被时间之海淹没。
别说读书写作了,人一旦懒惰不动,最先受不了的,就是身体。各种不舒服开始找上身来。
50岁了,反思一下过去的短板处,稍微改一下,就会取得好结果。带着觉知去学习和生活,这是时间付于我们的智慧。
岁月静好,开始读书吧。
2023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