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0 | 为何我们更易对亲近的人发脾气
文 / 無月
Vol.20
今天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总是对同事和朋友很好,但是对亲人却总是态度很差?
这也是一个困扰小编很久的一个问题。相信大家也看过关于这个话题的鸡汤或者漫画,看完之后每每觉得要对最亲近的人好一点,但时间一长还是免不了要发脾气。
对自己好的人不知道珍惜,却对一些同事朋友笑脸相迎。
是人太贱么?
……
当然不是,今天小编就来告诉你,为什么人这么贱!哦,不对,我们为什么会这样。
在社会心理学中,关于侵犯性的研究里,有这样一个理论:挫折—侵犯理论
其主要观点是“侵犯行为总是挫折的结果”;“挫折总会导致某种侵犯性”。除非选择退缩,那么挫折总会导致某种方式的侵犯。而我们要解决的“为什么容易对亲人发脾气”就属于“替代侵犯”。
什么是替代侵犯,举个例子。一个丈夫在公司被老板骂了,回到家看到老婆又在败家,所以把气撒在了老婆身上,老婆也气不过,孩子放学回家,弄得一身灰,于是老婆又把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觉得委屈,就朝狗踢了一脚,狗又把邮递员给咬了……
这就是替代侵犯。当侵犯人比受害人强大时,受害人只好找比自己更弱的对象去发泄。有人说,那这样说起来,这个问题不是无解了,因为只要你受了挫折,总需要一个途径去发泄,今天爸妈倒霉,明天就是男朋友倒霉。如果外向侵犯这条路不能走,那就只能走内向侵犯这条路了?我还不想死啊……
……
……
我负责任地告诉你,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相反还很多。不过问题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当中,像什么恋爱受挫跳楼,成绩不好跳楼,无法接受批评跳楼。这其实都是一些受挫后,内向侵犯的例子。
虽然挫折和侵犯行为之间有着普遍的因果联系,但不意味着我们一旦受到挫折就会产生侵犯行为。因为我们还会学习。从社会生活中学会对抗挫折的能力,改变对挫折的认知,从而减少或化解侵犯行为或意识的产生。
下面再说说,我们为什么在朋友和同事面前表现的更好。
其实这个就更好理解了,就是你需要在你朋友面前保持形象。
不是有这么一个漫画么,说的是一个女生,在外面逛街的时候打扮的像一个女神,然后画风一转,在家里时就瞬间变成了一个抠脚大汉。你在家和亲人面前不需要保持形象呀,不管你形象如何糟糕,亲人也不会离开你。其实这里也从侧面说明了,为什么我们更容易对亲人发脾气,因为关系够牢固,更具信任和安全感。毕竟,换成一个同事或一般朋友,发一通脾气的结果很可能就是老死不相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