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有情绪的时候,是在提醒你换一种方法解决问题

2021-02-02  本文已影响0人  云蔓

上周六去听了一场自律讲座。

这是我第二次去听这位主讲人讲自律。

这位主讲人是个非常自律的人,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创立了一个不生气联盟,并且自己已经连续六百多天没有生气过了。

这是非常让人敬佩的。

前两天我自己组织了一个闺蜜团茶话会,把我的三位闺蜜互相介绍了认识(其中有两位闺蜜已经认识,这次是介绍另外一位给她们认识)。我有一位相交十多年的闺蜜,从高中起就认识,她跟我的另外两位闺蜜说起了高中时候的我,我自己听听都觉得很遥远。

那时候我的脾气可能是有点怪的,大家都觉得我很好相处,看上去很温柔很有耐心,但实际上我只是自卑不敢插话而已,所以虽然和周围的朋友相处的很好,但能够融入进去的情况非常的少。

工作以后面对学生,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时常发怒,那时候我整个人的状态只能说是“表面阳光,内心阴郁”,即使是笑,很多情况下只在于表面,没有笑进心里去。

这种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状态不仅在工作上,生活上也如此。在地铁上听到小孩子哭闹、路上看到什么人行为不文明等等,都会引起我的反感。可以说,那时候的我,看什么都不顺眼。

辞职以后,可能是因为最大的压力包袱没有了,人轻松了很多,心情就好了很多。甚至那段时间因为办理失业金的问题各个地方奔走了好多天好多次,我也没感到内心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全程都很平稳,即使最后办理失败,我到也就很容易的接受了现实。

这大概是我第一次情绪平稳的去解决问题。

闺蜜团茶话会上,我和闺蜜们说起了情绪的问题。

其实对于生气、发怒这样的事情,我认为是没必要可以去记录的。

以前总是认为人的情绪有正面的情绪和负面的情绪,因为负面情绪不好,所以要压制,要有正面的情绪,这样才能有益身心健康。

但我认为,与其每次都要压下那些“负面的情绪”,不如去寻找情绪的源头,解决自己存在“情绪问题”,才算是真正的解决问题。

当爆发情绪的时候,其实展现出来的已经是一种结果。我想如果能留意一下的话,可以发现只要每次碰到同类的问题,都有可能引发自己的这一种情绪。

比如说我以前总是认为班级里的学生打闹、不交作业、不讲卫,都是在给我找麻烦,所以每次遇到这类事情我的容忍度就特别低,并且还会有越来越低的倾向。每到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我的怒火就会爆发,呵斥学生,以求改正他们的这些不良行为。但实际上呢?这些行为改过来了吗?并没有,可能只是“表现好”了一两天,之后又不行了。就像成年人对孩子经常会说的那句话——看吧,不能表扬你,一表扬就不行了。

我们只是在用自己的情绪去压制外部让我们不适的那些事情,并没有真正地去尝试解决问题,所以每到类似的问题出现,我们的本能依然会选择与之前相同的反应模式去应对。

问题一直都在,只是我们用情绪爆发的策略掩盖问题,以此陷入情绪的恶性循环里。

前几天我喂养了半年多、每天都会在楼下等着我的橘猫半个多月都没出现过了,一时难过写了一篇文章。意外的收到了很多有爱心的人的评论。在茶话会的那天早上,不一样的声音出现了。

下午茶话会的时候,我给闺蜜们看了这条评论。可能是担心我情绪不好吧,闺蜜们就开始劝我不要放在心上,我笑笑,跟她们说:“有没有觉得我给你们看这条评论的时候特别嗨皮?”闺蜜愣了一下,释然的笑了笑,我想她已然明白这种“杠精”评论是影响不到我的。

其实在最初玩抖音的时候,我很接受不了那些“不一样的声音”,我总是有“我很认真的做了,并且做的还不是很差,你们凭什么指责我”的想法,所以每当看到那些不一样的声音的时候,我会觉得非常的气愤,也会觉得非常难过和委屈,有时候这样的情绪还会缠着我好几天。

后来认真开始做自媒体,我找准了自己的初心,也在做的过程中接受了“人类性格的多样性”,你无法让所有的人都接受你,也无法让所有的人都喜欢你,有人赞同自然也有人反对,当然也会有故意找茬的人。在认清了这样的根本之后,再去面对那些不一样的声音,情绪的波动就不会那么大了。

话虽这么说,我也依然会有情绪波动的时候。

昨天我看到手机上有个电话。为了不干扰我做事,我的手机是常年静音的。当时没有接到这个电话,但看看前一天相同的号码也给我打了电话,我就回拨了,是快递员的。

那是寄到我工作室的商务合作包裹,但周日和昨天我都不在工作室里。这位快递员在问了我的办公室之后,立马就开始指责我了,说什么“送了两天了你人都不在,你人不在干嘛把包裹寄到这里”“快递一直签收不掉你知道给我添了多少麻烦吗”之类的,我让他把包裹放在传达室,然后又是一顿指责“你们传达室不让放,快过年了没人了你少买点包裹不行吗?送货送不掉还让我倒霉”……

其实在他口气不好的时候,我的火气已经上来了,甚至很想跟对方理论一番,但后来被我忍住了,我控制自己的语气,跟对方说明了我今天会在工作室里这个情况,让他第二天再送。我也想过要解释一下,后来想想也就算了。

我能理解快递员的心情,但是接受这种当面的指责,我依然还是会有生气的时候,甚至我能想到很多的合理理由怼回去,但是对我来说也没有什么好处,拉低自己的不适区,不值得。

以前对于生气、发怒这类情绪,实际上是把自己的情绪当做了武器,别人攻击我的时候,我就要亮出自己的武器去攻击他。这种“武器”是把双刃剑,不仅伤人,还伤己。

后来在学习解决自己情绪问题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与其把情绪当做是攻击别人的“武器”,还不如把它看作一个“信号”,这个“信号”提醒我们当下有问题无法解决。

《非暴力沟通亲子篇》里有一个观点我很赞同——所有的行为都在试图满足某种需要。

打个比方,我想打游戏,这个行为背后的需要并不是“我需要游戏”,而是“我需要快乐”,“打游戏”这个行为只是满足快乐需求的一种策略。

再拿那通快递电话来说说。我生气是我应对别人指责的一种行为,而“我生气”背后的需要在于“我希望得到客观合理的对待,而非主观臆想的评价”。

所以情绪只是表达我们某种需要没有被满足的一种行为方式,一旦了解了自己选择这种行为背后的需要,我们就有可能找到和平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情绪是我们应对外界事情的一种自动化手段,如果不能找到引发这种情绪的根源,就很难让自己真正的快乐起来。

把情绪当做一种提醒自己去寻找其他方法解决问题的信号,回归内心,找出真正的需求,才有可能转换自己的思维,解决情绪问题,让自己回归平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