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回归

2024-03-18  本文已影响0人  阿媛_d125

二十多年前,先生家的新屋落成。儿子即将成婚,不管有钱没钱,房子必得装修一下,这似乎是所有为人父母必须的任务。

先生家家境不是很富裕,新房子落成已两年,但只是个空壳,墙面还是毛坯。即便举债也必须风光大婚,这是中国大部分家庭的“人之常情”,风光的很大一部分便是房子。

房子有三层楼,三百多平米,按世俗常理新婚夫妇住最好的楼层、最好的房间。造房子家里已经举债亲友,实在负担不起三层楼的装修,于是安排新婚夫妇住二楼,老人住三楼,装修便仅止于二楼。婆婆一直睡在几乎没有装修的毛坯的三楼直至去世。

其实二层楼仅我们两口子住着空间上已属奢侈,先生便在最初的装修中为我辟了一个书房,因为我的嫁妆之一的几口袋书总该有个安身立命之处,且这是何等文雅之事。书房陈设简单,一桌一椅一书柜。除了书柜是新做,其余都是旧货。窗帘是跟熟人要的枣红色的绸纺布,我踩缝纫机缝了边,先生亲手安装。所有窗帘都是这种色调,就图个喜庆,至于环境适配度、格局、品味等等,太过奢侈,高攀不起。

书房是我的私人领地。从娘家十几平米的小房间忽然投身如此阔绰的空间,有穷奢极欲之感。我在这书房中度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竭力发挥书房的功能:看书、写作。而随着女儿的出生、成长,书房日益蒙灰。我的书房几乎随身附着:见缝插针看本书、写几行字。而后随着女儿长大,需求更大的空间,但只局限于二楼,女儿便看上了我的书房,占为己有成了她的闺房,这一占便是十多年。

斗转星移,人员更迭,三楼早已荒芜。去年整栋楼重新装修。最好的楼层给新的一代,这似乎是潜规则,女儿便理所当然占据了三楼。我和先生似乎又回到了结婚最初的时候,两个人占据一个楼层,书房又回归最初的模样。一桌一椅,一书橱,都是旧货,还有我这个旧人。时空轮转,似乎一切都没变。我坐在修整一新的书房,洁白的四壁泛着光泽,新铺的地板还有原木的清香。

一切都没变吗?

正是烟花三月,即便紧闭门窗,都能感受到那份盎然春意,我却不由想起那句“却道天凉好个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