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功夫--------从洗髓经、易筋经到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
(原文)2,十三势行功心解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虑,所谓顶头悬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边转虚实也。
发劲须沉着松净,专主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运劲如百炼钢,无坚不摧。
形如搏兔之鹄,神如扑鼠之猫。静如山岳,动如江河。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有脊发,步随身换。收即是放,断而复连。往复须有摺叠,进退须有转换。
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馀。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於缜密矣。
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净,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牵动往来气贴背,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若车轮,腰如车轴。
(介绍)以心行气,为生成能量之势,所以要周身松沉,才能够敛气入骨,涨筋腾膜;以气运身,为传簇能量之势,所以要不偏不倚,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下行能量生成后,必要传簇上行,生成虚灵顶劲,身体通了则无迟重之虑。能量要阴阳转换通灵,才能圆活。
发劲须沉着松净,专主一方,即内三合;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即周身一气一体。
人体双足、双膝盖、双胯、双肩、头,为九曲连珠。能量传簇如九曲连珠,在这九个部位顺遂畅达,则发出的劲力就无坚不摧。
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上下内外对拉拔长则身体成弓,我身为弓,拳为箭,敌亦为箭。用我之弓放敌之箭。
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为曲,周身关节部位要有折叠旋转,一气为直,压缩旋转的曲是为了求一气之起落。力由脊柱将根节能量传簇上来发出,根节能量则由一条腿上压缩旋转的“实”发出,随身阴阳转换以发出连绵不绝的劲力。虚实转换,蓄发合一,收放合一,劲力由虚实转换连接。劲力的往复需有横向旋转的折叠,进退须有上下压缩的转换,即压缩旋转。
以心行气发力先是极柔软,能量周身传簇后就极刚强。呼吸与以心行气、能量传簇合拍,就能灵活。
以心行气以起落为宜,为直养;劲力以压缩旋转蓄发,为曲蓄。
心为司令,气为军旗,腰为帅旗。令统军帅。
以心行气,先让能量周身传簇,再归聚于心,发力只在方寸之间。
敌人不动,我就不动;敌人一动则我先动。劲力以能量方式周身传簇而不外发。
心先动,身后动,腰腹松静则气敛入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后,上下行能量是在骨骼中传簇的。
神舒体静,刻刻在心。
周身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时刻以周身整体蓄发能量。
以心行气时心力后贴脊柱命门,拉动脊柱压缩旋转,敛气入骨。
精神内固则外形安逸。迈步如猫行,用脊柱的伸缩带动阴阳转换,以气运身如抽丝,不可剧烈。
身体之意在精神,即在以心行气,而不能在气(即能量)本身。过于追求气(能量)则滞。
刻意追求气则无力,不追求气则气自充满周身至纯阳刚之体。
腰如车轴,气(能量)如车轮在带脉围绕腰旋转。即带脉充气。
(原文)以上十三势行功心解对应歌诀如下:
命意源头在腰隙
变转虚实须留意
气遍身躯不稍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
因敌变化示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
刻刻留心在腰间
腹内松静气腾然
尾间正中神贯顶
满身轻利顶头悬
屈伸开合听自由
意气君来骨肉臣
(介绍)命意源头在腰隙,包含几层意思:一是肾水为生命之本;二是命门之处是元气与上下贯通之力的结合部位,生成真气之所在;三是内五行传簇中从肾开始向上抱;四是腰腹部位的河车运行是最大的能量发源之地。
腹内松静气腾然,这句话大家要注意。习练太极拳的初级阶段因为以心行气河车运行的原因,是空心实腹的;在炼神还虚的阶段,能量开始涨筋腾膜,自行流串,以心行气之意开始若有若无,勿忘勿助,有意无意,此时才能够腹内松静。不能刚开始习练太极拳就腹内松净,那样就是空无一物了。即先要习练出精气神的能量后才能还虚,而不能自始就虚。
意气君来骨肉臣,意气均由心生心使,大家注意。
(原文)3、打手歌
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黏随不丢顶。
(介绍)能量上下相随了,就吞吐自如,敌人劲力难以进来。四两拨千斤,绝不是将敌人的力量向外拨开,而是拨动千斤的意思,而四两劲是以心行气抽丝换力牵动出来的,四两抽丝换力劲就能发出千斤力。所以大家不要再幻想用四两劲去拨千斤了,何况拨动千斤用的不是拨,而是引进落空,引进是向内引进,即用压缩旋转的下行能量吞入对手劲力,再六合发出,借力打力。沾连粘随就是自身能量与对手能量的阴阳转换,对手劲力进来我就吞入,而不是与对手劲力硬顶,也不是拨开对手劲力,实战中是没有一个对手想跟你玩划圈游戏的,所以只能用吞吐的阴阳转换来沾连粘随,而不是跟对手划圈的沾连粘随。
引进落空合即出,此句即为吞吐的进出。
(原文)4,太极拳解
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
刻刻留意,方有所得。先在心,后在身。在身,则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所
谓“一气呵成”、“舍己从人”、“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也。
须知: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视动犹静,视静犹动。内固精神,外
示安逸。须要从人,不要由己。从人则活,由己则滞。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
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以己依人,务要知己﹐乃能随转随接;
以己黏人﹐必须知人,乃能不后不先。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黏依能跟得灵,方见落空之妙。往复须分阴
阳,进退须有转合。机由己发,力从人借。发劲须上下相随﹐乃能一往无敌;
立身须中正不偏,方能八面支撑。静如山岳.动若江河。迈步如临渊,运劲如抽丝。
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
(介绍)身动心静,气敛神舒,以心行气,神领力而驱使身体动作。刻刻需留意自身与对手劲力,才有所得。太极拳心为先,身为后,心动则身动,身动则无心意而任其舞蹈,是为神行,有意无意是真意,就是所谓的“一气呵成”、“舍己从人”、“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也。
须知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看着静其实里面在以心行气,看着动其实里面心气中和。内固精神,外示安逸。接敌需要舍己从人,不要由己,从人则活,由己则滞。刻意追求气者,其实无力,只有养气者才内外刚强。尚气者,心意不静,神气不宁;养气者,心意清静,神气安宁也。尚气者,即抛弃心意而单独求气者也;养气者,习练以心行气也。
敌人不动,我则不动;敌人微动,我则先动。与敌相接,欺敌贴面,舍己从人,沾连粘随,观己知敌。知己,才能随意转换与敌人劲力相接;知人,才能不后不先,占据先机先势。
用虚灵顶劲提起精神,则无迟重之虞。黏敌依敌能跟紧,方见落空之妙。劲力往复要分阴阳,身体进退须有转合(只能量传簇的结合)。机会由自己在与敌黏随时寻找,力量从对手身上借来。发劲要有上下相随一气之起落,乃能一往无敌。
立身须中正不偏,方能八面支撑。静如山岳.动若江河。迈步如临渊一般上下阴阳转换能量,以心行气如抽丝一般。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
(原文)5, 四字秘诀
(原文)敷:敷者,运气于已身,敷布彼劲之上,使不得动也。
盖:盖者,以气盖彼来处也。
对:对者,以气对彼来处,认定准头而去也。
吞:吞者,以气全吞而入于化也。
此四字无形无声,非懂劲后,练到极精地位者,不能知全。是以气言,能直养其气而无害,使能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矣。
(介绍)敷,为以大欺小,以强欺弱之势,挤按住对手劲源,使对手不能动。
盖,泰山压顶之势,我之气圆活而意达极远,手未动而将对手背心罩住,对手也能感知出来身体已经被我劲力包围而不敢动手。
对,刚对刚地硬打。
吞,唯有武禹襄先生明确地说出了太极拳的吞吐,就是引进落空、借力打力的实质:以气全吞而入于化也,即用自身压缩旋转的下行能量将对手打来的能量引进到自身体内并传簇到脚,与自身能量阴阳转换合一后为我所用。所以化劲不是简单地将对手劲力拨开或顺对手劲力而走,而是吞吐对手能量。
纵观武禹襄先生拳论,说出来许多其他前辈大师没有说出来的功夫:贯通, 力从人借,折叠、转换、吞。综合这些功夫,就是引进落空、借力打力的太极功夫。周身贯通了,就能够双向传簇能量,就能够吞吐对手劲力,实现引进落空,借力打力。
从敷、盖、对、吞四字秘诀中,大家可以一窥太极拳的全貌,即太极拳是一种横行霸道的技击术,除了引进落空、借力打力的吞以外,敷、盖、对等技击方式均是以巨大的技击能量直取对手以达到应者立仆的!
其实这些意思就隐含在其他前辈大师的拳论之中,但是均被当做最高机密而隐而不宣。而武禹襄先生以对太极拳纯真的热爱而传承之,所以其心为公,毫无保留地告诉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