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只告诉我错了,请告诉我什么是对的
有一本绘本,叫做《大卫,不可以》,绘本极其生动地还原了母子间的日常,每一个画面都是孩子在尝试做点啥,而妈妈在大喊一句话:“大卫,不可以!”
每一个看过《大卫,不可以》的孩子都非常喜欢大卫,因为这个天真无邪、把家里搞得一团糟的小男孩,让他们觉得开心又释怀——世界上原来还有一个孩子,是像大卫一样在墙壁上乱写乱画、把浴室变成一个沼泽地、头戴铁锅敲得叮当乱响……还像他自己一样被妈妈骂呀!
每一个看过《大卫,不可以》的妈妈都有同样的感慨,是不是天底下的孩子都一样的调皮捣蛋,异想天开,眨个眼的功夫就会把家里弄得天翻地覆,跟在屁股后面也收拾不完……
初读绘本时,只觉得生动、有趣又生活化,好可爱。转念间思考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父母们说了那么多遍,孩子还是要做错呢?这里面究竟有什么奥秘?
这里面确实有个秘密,因为通常父母们发现情况会及时制止,但只告诉孩子做错了什么,却没有把原因告诉他;又或者告诉了孩子原因,却没有告诉怎么做才是对的,给孩子讲明白。孩子对这个世界的理解都是新的,你“讲”的,也许跟他“想”的完全是两回事。
每个人的学习,都是借助旧有经验来进行新知识的链接,如果没有旧有知识的链接,则完全靠全新体验留下的信息形成经验,从而为下一次的经历和学习奠定基础,这就是经验的积累,最后通过丰富的经验,总结提炼出规律,才能熟练运用提高效率。《卖油翁》中的“唯手熟尔”也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在儿童接触新事物,形成新经验的时候,第一次输入的信息很重要,一定要正向输入,也就是告诉他,怎么做是对的,而不是不断地告诉他什么是错的。当你只告诉他什么是错的,其实如同他面前有千万扇门,你只告诉他,开错了一扇门,却没有告诉他,究竟哪扇门是正确的,于是他还需要不断试错,直到“悟到”或者“碰巧正确”,这样的过程对家长和儿童都是一种煎熬。
举个例子,我家小妞小时候真的是啥都干,两岁多的时候,对家里的小洞洞特别感兴趣,总拿小手指这里扣扣,那里扣扣。家里的电源开关我都用专门的保护插塞上,深怕她把小手指头扣进去,卡住或者触电,都是不可想象的结果。
可是越防什么,越来什么。一天,她居然跑到插座板那里,用力一拔,把电视插头给拔了起来,电视顿时黑了。她看看电视又看看插头,一时不知道怎么办,于是想试着把插头再插回去。
孩子爸发现了这危险的一刻,吓一大跳,立刻上去阻拦,把孩子手打开,不让她碰插座,孩子委屈地一下子哭了起来。
其实那一刻的孩子爸是满满的保护欲,深怕孩子有事,不让她碰插座,是为了避免有危险,这也是一般家长的正常反应。但是这样的做法只是给孩子留下了一个深刻印象“这玩意不能碰”,可是孩子那么强的好奇心和奇形怪状的脑回路,会给他们留下N个再去探索的理由和机会。在孩子心目中,你不让她碰插头A,不等于不让她碰插头B;你不让她拔插头,不等于不让她插插头。这是尤其重要的事情,请大家学会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
于是我走到孩子身边,告诉孩子:爸爸很爱你,他是因为非常非常担心你受伤,才不让你碰的。我们要使用这些危险的东西,必须要学会正确的方法。
孩子理解了爸爸的行为是出于关心和爱,情绪好多了。但是在教授正确使用方法前,需要首先强调“电”的危险性。
跟孩子沟通,重要的事情最先讲,结束前还需要强调。这些沟通常识,需要落实在日常的生活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于是我对她说,电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不小心,会死亡,而且很难受,很难看,就像动画片里的,摸到电是不是会变成黑色的爆炸头。动画片里的猫不会死,但是人摸到电就会死的。
小妞极聪明,立刻问:那为什么你和老爸可以摸?
我接住她的话:那是因为我们很小心地用正确的方法来摸。
第一,只能用干手摸,手上有水千万不能摸,水会导电,把电传到你身上。
小妞赶紧把手在衣服上擦擦。
第二,只能摸塑料的地方,不能摸金属。我一边指给她看塑料的插座头,以及金属插片,让她亲自摸摸,知道应该摸什么地方,并亲自示范给她看,如何抓住插头。
经过前面的提示,以及我们如此严肃认真的态度,小妞对电有了感受,知道怕了,拿起插头的手都是小心翼翼,深怕碰到金属片。
第三,握住插头后,把金属片对准洞洞,记住,两个金属片就对两个洞洞的插孔,三个金属片就对三个洞洞的,先看清楚,对准了再插。千万千万插的时候不要挨到金属片,就算没插好,也千万不能摸。
经过我的教授与训练,小妞一下子就知道怎么插插头了,反复试了几次,她对这事也就不再好奇,后来除了有一次主动展示给爷爷奶奶看,她会插插头。剩下的时候喊她帮忙,她还会说,电很危险,她不能碰。其实她比我们想象更明白生命的重要,只是需要我们告诉她怎么做才是对的。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请不要只告诉孩子错了,不可以,那样做是将她扔在了一个庞大的迷宫里,她既要解锁事情的真相,还要解锁你情绪的密码,太难太难了;请你心平气和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做才是对的,那才是我们传递经验,传递文明的正确途径哦!
愿天下的孩子都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