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时间紧迫感帮你完成说服——拆自《好好说话》
一般情况下,说服别人做一个自己想要的决定,要么就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要么就直接给对方施加压力,往往只会加速对方的反感,或者,对方干脆放弃做决策。人的大脑都会偷懒,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会不怎么爱做决定,习惯先观察,等判断清楚后再做下一步决定。
比如,前不久学历较低的弟弟四处找工作,恰逢自学考试考试报名我和弟弟打电话时,说到这个事情,我说,自考报名了,特别好通过,你正好提升学历好找工作,可以试试。
他回答我说,这个考试好难啊,我还没想好,等过两天再说。我当时就说,我是为你好啊,你可以考下试试,结果,等报名结束了,他还没做好决定。
我当时是又气又恨,那种皇上不急太监急的挫败感是油然而生。
到底有没有好的办法有效说服别人呢?是有的,在《好好说话》一书中给出了我们答案。
诚如书中所言,说服,可以使用时间紧迫感这个方法来加速对方做决策。
现在,我们来分享一个常被用到的技巧—紧迫感。
在做决策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对于那些稍纵即逝的机会、对于那些很有可能会一去不返的事物总是特别敏感。
比如,有个平常交情也就一般的同学,没什么事大家也不会特别约出来见面。但突然听说他要出国了,以后再也不回来了,在送别之际我们就会感受到特别依依不舍,“同窗三年,缘分不浅,以后大家一定要常联络啊!”
又比如我们常见的电视购物频道,主持人常常一边在搞特价,一边在屏幕边上打出一个倒数计时码表,这是告诉我们最后的折扣时间,大家一定要把握。
同样的道理,用在之前的案例中,或许我们可以这么说
“小姐,不好意思,我刚才一见到你,就觉得对你很着迷,很想跟你再进一步认识。但可惜我现在有事在身,不得不赶着离开,所以如果你不介意的话,可以给我一个联系方式吗?”
当一个女孩看到你的时候,她脑中面对两种可能:要么是个好男孩,要么很不怎么样。所以在通常状况下,人的大脑会偷懒,它会试着用最省事的方法—先不给你电话,而是要看看你的行为和表现,等判断清楚之后再决定下一步,这叫作“决策延迟”。
在这个案例中,在已经说出自己即将离开,所以如果不给联系方式之后就再也见不到的时候。
女孩面对的选择就发生了变化:如果这个男孩不怎么样,即使给了联系方式也没关系,大不了再拉黑嘛;但万一眼前这个男孩就是自己的真命天子,那现在不给电话以后就再也联系不到了。
此时在时间的紧追感下,人的大脑往往会从偷懒模式切换到安全模式,即用最保险的方法提前做决策—先留个电话再说。
可见,这种利用时间的紧迫感的方法,用在决策上,往往通过轻轻推对方一把,就可以达到临门一脚的效果。
你看,那当我们用时间紧迫感来让他人做决定时,就营造了一种时间危机感,让对方在较短的时间内思考,做出选择。
那如何利用时间紧迫感来加速对方做决策呢?根据片段拆页我细化了三个步骤。
首先,表明意图。你想让对方做事的目的或者是原因。比如刚才片段中例子说男士说我一见到你,就觉得对你很着迷,很想跟你再进一步认识,这个就是意图。
然后,强调时间的紧迫感。表达歉意,告知时间紧急,但是不能让对方产生逆反心理。可以采取中立的态度。比如,原文中说,但可惜我现在有事,不得不离开。
最后,给出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是站在对方角度考虑,最好让对方在短时间内建立安全感就可以接受的方案。原文中,那个男士就说,所以如果你不介意的话,可以给我一个联系方式吗?”
当然有的朋友会说,我最反感这种给我压力的,把我逼急了,我就不做决定了。
其实利用时间紧迫感,一定不能给对方太多压力,要合乎情理,给出的建议,也是也在对方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因此,这种利用时间紧迫感加速对方做决定的事情,一定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决策,对于那些需要深思熟虑做决定,对我们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事件是不适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