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人”的感动
上班的路上,一如既往的插上耳机听书,听着别人的故事,瞬间感觉心里不是滋味。每天我最享受的时刻就是读完书掩卷后的那份满足。可现在,我却似乎感觉自己做的远远不够,因为比我优秀的人,人家还比我更拼命的努力。这时我想起一句话:“人最怕的就是自我感动!”
一直想提笔补上自己的回忆录,可心中的却还是心猿意马、得过且过。惰性对于人就是安逸的惯性不想改变。计划制定出来了,可还是敷衍的写了几句后无从下笔,不愿也不能用脑子去构思。每每看到那些刷着抖音、玩着游戏的同龄人们,我还是小有成就的,因为我和他们不一样,可是仅仅这样就够了吗?从小我不是矢志于不平凡吗?一个人无法清醒的认识自己,终究是人生一大障碍!高不成低不就往往成为大多数人的代名词。但是我也要这样吗?来自我内心强烈的否定是我心有不甘,可是能让别人感动大概也只有作为成功人士在聚光灯下的感慨!
每天早晨,当闹钟响起的时候,我仅有的反应就是赶紧找到手机然后关掉闹钟,然后继续无动于衷的睡着、躺着,哪怕是装睡,也要为自己找一大堆合理的借口!天太冷,被窝太舒服,这种诱惑的确是常人难以抵挡的。当我晚上刷微博看到别人五点多起床去坚持一件事的时候,除了片刻的敬佩外,看看标题绝对不会点看仔细看!因为我担心自己被“感动”,而去干点什么。懦弱从来不是表现在行为上,更多的时候他是一种心理的状态!
付出了不一定有回报,但是不付出那是一定不会有回报的!用二十年专注一件事,绝非常人所能,父母的不解、乡邻的非议、亲朋的躲避以及来自陌生社会的压力往往就是压到自己内心的最后一根稻草!内心的坚定需要来自鼓励和认可,而往往大多数时候我们只能自吹自擂。
人生是唯一的、不可复制,来自陌生人的感动,有可能让我们迷失自我——在别人的故事里寻找自己角色定位往往是不会有结果的。我想要什么?沉默的大多数依旧浑浑噩噩,有答案的少数却遭受来自世俗强大的攻击,成功突围的几个却成了众人膜拜的对象。人总是从众的,心中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却往往会通过征求别人意见的形式来求得别人的认可、赞同,倘若是反对的人多了,自己反而没了看法,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合群”吧!那些当年热衷于谩骂孔子的人却乐此不疲的学起了国学,当“国学班”大行其道的时候,那些人把国学当做一门生意来做。而对于大众来说,那些奉为圭臬的话自然而然的就代表孔子,也由衷的被那些人所感染,自然而然的认为原来孔子也一直在待价而沽……拾人牙慧得来的只言片语反而被当做自己追求上进的谈资来感动自己。
从一开始,我就尝试着读经典本身,虽然难读,但不至于被他人的想法所误导。然而,而今的我,还远远不够,虚心向学只能是我唯一的选择。“夜深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才是我该有的态度!这些年有赖于经典的指引,才让我的内心一直坚定、从容,也让我认识到内心的强大需要不断的从书本中汲取滋养。感动只能是人们对某人某事的一种情感宣泄,作为当事人的我们万万不可陶醉其中。如果有一天, 让你心动的再也感动不了你,让你愤怒的再也激怒不了你,让你悲伤的再也不能让你流泪,你便知道这时光,这生活给了你什么,你为了成长,付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