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真伪鉴定的误区和对策
常听到一些所谓的钱币专家在鉴定别人的古钱币时说:“这钱形制与书上已确认钱不同,缘宽了些,背郭过细,地张不平;锈浮,无层次,锈色单一;字疲软无力;铜色发黄,落地声音脆亮;材质与x钱不符;图谱未登过,我也没见过。所以一眼假,是臆造品!”“专家”这段鉴定用语,真实地反映了目前钱币鉴定领域中的几个误区,即“以形制判真假”;“以锈蚀判真假”;“以铜质判真假”;“以钱文判真假”;“以声音判真假”;“以数量、重量判真假”;“以前人见没见过判其真假”。
古代铜钱真伪的传统鉴定方法为目鉴,以前确实主要依赖于古钱的形制、表面锈蚀状况、钱文以及铜质等鉴别技术,若遇到从未见过的或与谱录形制不同钱币,经常会被定为“臆造品”,其依据就是谱录没有,也未见出土过这种形制钱币。但这种仅依据形制、锈色、币材某一种差异就定该钱生死,动辄以专家未见过,谱录未载过,定待鉴钱为臆造品,其霸道的作风实在令人气愤。
中宝微拍平台线上拍卖、交易搞活动,免费体验一次拍卖、交易。不收费,百万藏友都在用,藏友自己上传藏品做好推广,在线交易,不收取任何费用,是您出手的好选 择。关注公众号(zbweipai)即可享有。
官网:http://www.zhongbaowp.com/
什么叫臆造品?就是制造者,脱离所在时空,不顾现实,仅凭想象,设计制造的产品。今天的臆造品也确实较多,但在古代,古人造钱币时同样是“臆造”。古人设计钱币时,不可能考虑为后代人来提供分型分式。应当说古人造钱币是一种艺术和想象的创造,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会受太多形制的约束,受限制的只应是当时的技术条件而己。如果你有兴趣对一个省的收藏市场和博物馆考察一番,就会发现,即使是再大的专家,也有许多从未见过的钱币。钱币表面锈蚀状况、钱文以及铜质等方面的判断,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结果的准确性也值得商榷。
一、技术变误区,发人深省;利益遮望眼,人是关键。
很长时间以来,形制、锈色、材质、钱文、声音,几项技术一直被视为古钱币真伪鉴定的“武林秘籍”,是判定古钱币真伪的不二法门。钱币大师无不被奉为掌握此等秘术的高手。可是当人们回转头,检视被这些大师以上五项技术判定了的真伪的古钱币,其错判误断的现象比比皆是,让人惊骇,甚至出现两位大师对同一古钱判断各异的情况。这些状况说明这些技术并不完全可靠,大师们尚不能以它们立万儿平天下,何况凡夫俗子,怎能奢望以它们轻易判定古钱币的真假呢?
古钱币传统的真伪鉴定方法目鉴,是通过掌握技术的经验实现的,鉴定家功失高低是以鉴定钱币错判误断多少来确定的。千百年来,不见一位凭五项技术和经验不犯错误的鉴定大师。原因就是这些技术无法量化,没有科学标准,只能凭个人悟性和感觉去摸索去体会。而这些技术相辅相成,错综难分,所以以一种技术就可以判别古钱真假确实是唬人的误区。况且鉴定古钱币除了技术,更重要的是鉴定人的思想,生活在物欲横流社会里的鉴定家,很难脱俗,不被社会的物质诱惑所左右。当前鉴定界出现的官办机构专家蛮横霸道的情况,已激起广大泉友的不满。这些被利益遮蔽双眼的官豢专家的古钱币鉴定,不用说,它们自然只能在错误的泥淖中扎根。
下面,我们就对这些被“专家”吹得神乎真神的“鉴定秘籍”,实为鉴定误区一一加以剖析。
1、 以形制判真假
“形制”是什么?所谓“形制”,是现代考古学中的一个名辞,是对出土古钱币具体形态进行划分的一种手法。古钱币的形制学,是类型学考古中对出土古钱币进行分型分式的一种方法。是以钱币本身厚薄,直径大小,边缘穿郭宽窄,价值等级分型分类的方法。而这一方法的使用是有前提的,是针对从墓葬或遗址或窖藏中发掘出土的古钱币群进行的;也是有固定目标的,是在已知为古代真钱的前提下进行的。也就是说,用形制来分析的古钱币,不论是什么形态,都是以钱币真品为研究基础的。
那么,反过来,用形制来鉴定古钱币的真伪,就会有很大的片面性了。埋藏在地下的古钱币,出土的数量、形制并真正到了考古所和博物馆是极其有限的。由于发掘工作的局限,并无人知道还有多少古钱币、多少我们未知其形制的古钱币被埋藏在地下。用已知的形制去判别也许是无限的未知本身也不合逻辑,更何况我们每个人的见识更加有限。
因此,形制学适用于对已知古钱币的分析和研究,对古钱币具体时代的推定,对于未知古钱币的真伪鉴定,如果仅凭形制学来判断,结论显然是片面的。
2、 以锈蚀判真假
古钱币外表有无红斑绿锈,常常被当作判断古钱币真假的一项重要标准。事实上,古钱币的表面锈蚀情况,会因埋藏地区不同、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出土古钱币中有锈蚀严重的、也有表面崭亮如新的,甚至在同一坑口钱币的表面,可能呈现几种不同的锈蚀状况。同是东北地区出土古钱币,来自黑龙江五常的古钱币是亮苹果绿色铜锈;来自吉林通化的出土窖藏古钱币是棕绿色铜锈;而辽宁铁岺出土的古钱币的锈是光滑的翠玉色;同为辽宁的阜新市窖藏出土的古钱币是粗糙无光的绿色铜锈,并有深蓝色锈块。
对古钱币表面锈蚀层真假的认定,单靠人的眼力往往是有限的,因为人的视力不可能深入到微观世界中去。要获得古钱币表面锈蚀层的准确信息,必须依靠科学仪器的检测。如视频显微镜提供微区形貌,X光探伤揭示内部结构,X光显微分析仪给出微区成分或元素分布,X光衍射、激光拉曼检测锈蚀分子结构组成,激光拉曼、显微红外或溶剂法检测锈层是否用胶等。
这些需要仪器检测才能定论的问题,显然用人眼来判断难免有偏差。
3、 以铜质判真假
古代铸造的古钱币,绝大多数采用了铜锡或铜铅锡三元合金,从春秋战国至清末,贯穿始终。但是,其合金中各元素的比例,则是按所铸古钱币的性质与用途有所增减。所以,各种古钱币的合金比例是不相同的。即使同一种古钱币,也会因非一次浇铸等具体情况而出现合金不尽相同的情况。
其合金的颜色,在铸态毛坯时,绝大多数表面呈灰黑色,断面应随含锡量高低而从浅黄色过渡为银白色,含锡量越高越白亮。当表面经打磨加工后,一般应为浅黄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埋藏环境千差万别的地下,出土古钱币表面的颜色呈现黄、红、灰、黑、白等颜色,都是有可能的。
人的眼睛是不可能分得出合金化学成分的。未从事过专业有色金属合金熔炼的人,对各种青铜合金在各种条件下应具有什么颜色,也难有理性的认识。看着表面发红,不等于是红铜;表面呈现黄色,更不能等于是黄铜。有许多古钱币出土时锈迹斑斑,亦有金属色泽光亮的。如同为清代咸丰通宝钱,宝巩当千红铜钱和当千黄铜钱,都如同刚打磨出来的新钱,并无眼睛看得见的结晶绿锈。类似外表的各代钱币,都有不少在展陈或在收藏家箧中。
所以,从古钱币表面呈现的金属色泽来判断真假,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4、 以钱文判真假
也有以钱文的字形来鉴别古钱币真伪的。因钱文大多与古钱币同时铸出,钱文假则古钱币假,这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但是,问题在于怎样识别钱文的真假?有人见到不认识的字、不规整的字、觉得别扭的字或不成句子的字就判假;甚至有人指责钱文中某一画长了、某一画短了,某一画高了或某一画低了;某字遒劲,某字疲软等,并依此立判真假。
其实,从发掘品上的钱文来看,字形的规整与否,笔画的有力与无力,都与真假无必然联系。在发掘出土的古钱币钱文中,有十分漂亮的字,亦有十分拙朴的字,而这才附合历史的真象。在东汉至三国的墓葬中,常出土有铸铭文的铜镜,其中有许多错字、反字以及至今无法释读的字;为什么不判假?只因为是从墓葬中出土的,假设离开了墓葬出土这个前提,又该如何判别呢?宋以前造钱文的是许许多多普普通通的工匠,而不是固定的一个人造所有的钱文,亦不是书法家,更不是机器,不能要求钱文与今天印刷的字体那么规范。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技术水平,在范模上造出各种字形。刻制钱文时会受不平的模面或币材软硬的限制,不如今天在平面的纸上写字那么顺利。我们无道理也无法要求古人按照我们今天的审美观,一律造出好看的钱文。
既使同一钱文,有人看了会认为漂亮,亦有人会认为不好看。字的好与不好之间,即使现代书法也不可能达到共识。不但一字有许多种写法未得到统一,而且处在许多文字的发明阶段,目前还有许多字至今尚未定论。
所以,视钱文的字形来鉴别古钱币的真伪,也是难以令人完全信服的。
5、以声音脆闷判真假
也有以钱币落地声音的清脆与沉闷判定古钱币的真假。理由是古钱币年代越久,钙化越严重,钙化后的铜钱失去铜的原声,用金属撞击声音沉闷,声音越小,时间越久。凡是发现声音尖高的古铜钱,说明没有钙化现象,可判定为新彷品。其实,铜钱不会钙化,而是电化学反应将币材内部锡铅分子置换出来,造成原分子结构间出现空隙,结果形成腔膛效应,撞击后声音自然就沉闷低回了。但地域环境差异,使电化学反应能否产生,反应深浅大不相同。有的产生,有的根本不产生,有的深度反应,有的略微反应。这时用金属撞击,古钱声音就会千差万别,以声音沉闷、尖高、脆亮、低回判真假,就会制造出冤假案。所以以声音脆闷判古钱币真假是不科学的,是不足以服人的。
6、 以数量、重量判真假
还有一种十分可笑的鉴定方法,是以存世的数量来判真假。
例如,当鉴定人见到1枚未见到过形制的钱币时,经过观察比照认为是真品。当见到第2枚时,也许还认为是真品。但当再见到更多件时,就会认为全部是假的了。判假的理由,是数量多了。这说明,认第1枚为真品时,依据就不充分,凭感觉判断为主。辽钱以前很少,现在一坑就可出不少数量,罐藏有时一种钱就出几枚几十枚,并不存在少时就真,多时就假的问题。不仅钱币不能以数量判真假,其它一切文物都不能以数量判真假。
若按这种逻辑判真假,北方地区(承德)某时一处窖藏出土数百枚以前只零星见到的“通行泉货”钱,似乎遥辇汗国当年就埋进了现代造的假钱?而阜新地区一坑就出土数千枚辽钱又如何解释?如果散落民间岂不全假?
还有以重量判真假,也存在问题。铜钱在埋藏过程中失重,是由于基体中的金属元素迁移去出后造成的。但金属元素迁移的速度,取决于青铜铸造质量和埋藏环境。仅由于各地环境的不同,就会造成千差万别的后果。有的出土时器物就已完全矿化,有的出土时表面如同刚铸制出来不久。
所以,不对铸造内部结构和出土环境的了解就作出判断,显然依据是不充分的,鉴定意见难免片面。
7、以前人见没见过判其真假
这也是一种可笑至极,但现实中屡见不鲜的鉴定思维。虽然这里表面上说前人没见过,谱录没载过,其实,骨子里是自已没见过。以自己没见过,谱录没载过,就判定一种古钱币伪赝。说穿了就是霸道的“牛二”作风。他们不知道“未知世界永远大于已知世界”,“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中国铸钱三千年,已出土多少,还有多少没出土,谁也不知道。拿已知判未知,能正确吗?说其荒谬是轻的,其正确的定义应是狂妄,是无知,是犯罪!把假的说成真的,是错误,可以改正;把真的说成假的,是犯罪,损失无可挽回。
二、鉴定古钱币需要建立起科学的鉴定体系
上文所举数例鉴定古钱币的方法,皆针对古钱币表面,用的是难以让人理解又无法得到证实的说法和语言。而且这些方法常常会因各人的理解和把握的不同,对同一件古钱币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这是目前各地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
鉴于以上对古钱币鉴定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古钱币鉴定建立起科学的鉴定体系。在承认“未知永远大于已知,个人学识仅是知识海洋中一滴”的前提下,深入古钱币深层次结构中,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抓住古钱币与时代风貌及区分真伪有关的明确的技术特征,进行量化,确定标准,找出规律,集合成一套便于操作,可以杜絶鉴定人主观左右鉴定的,科学的,以科学检仪器测为主,专业人员目测为辅的,中国古钱币鉴定体系,具体内容大致如下:
1、形制内容,要确定量化标准。每个历史时期内的朝代、国家钱币,因铸造技术、方法,文字演变阶段,钱文序读方法,币材配比标准相同或相近,都有一个大体相近的时代风貌。如唐五代辽早期的钱币,在相同等级上,如同为小平,或同为折五或折十,它们的直径、穿郭、厚度都会大体相近,面背峻深或平夷也大体相近。文字字体、钱文读序、币材颜色也都会大体相近。这种时代共性,与其它时代的区别是明显的一目了然的。
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将一定数量五代各国钱币的形制(直径、穿郭、厚度;面背峻深或平夷;文字字体、钱文读序、币材颜色)数据进行归纳提炼,得出唐五代钱的共同形制标淮。符合这个标准的钱应就是五代钱。在时代标准下,还可以制定每个国家的形制标准。如辽早期钱钱文读序以旋读为主,而南唐钱只有顺读钱,这种读序即可作为鉴定辽钱和南唐钱的一种个性标准。如有人把旋读“保大元宝”钱硬塞到南唐钱中,用这种读序标准一衡量,其荒谬之处立即现形。再比如,唐五代辽早期钱钱文书体以隶书为主,有人若拿来一枚楷书年号钱,就可以断为赝品。因为它与五代形制标准不同。
2、锈色判断信任仪器。因为当代作伪技术已能做出烧不坏煮不掉的名种锈色,人眼已难以分辨。故此一定要坚决抛弃目鉴锈色,坚持用科学仪器诊断锈色。如视频显微镜提供锈色微区形貌,X光探伤揭示锈色内部结构,X光显微分析仪给出锈色微区成分或元素分布,X光衍射、激光拉曼检测锈蚀分子结构组成,激光拉曼、显微红外或溶剂法检测锈层是否用胶等。最简捷方便的办法,是用查尔斯镜验锈。所有假锈镜下均成红色,真锈原色泽不改变。
3、币材检测抓住关键。当代冶炼技术已可以准确合成古钱币三元合金,也可用废旧古钱币溶化后重铸古钱币,故一般成分检测很难确判断币材真伪。但无论新合成或旧铜重熔的三元合金中的微量元素及痕量元素,都会与真钱中的微量元素及痕量元素有很大差异。所以币材检测,应抓住关键的微量元素及痕量元素变异,改一般成分检测为微量元素及痕量元素检测,通过一定数量的检测,归纳出北方南方各朝代古代钱币三元合金中微量元素及痕量元素分布量级,并以此作为标准检测古钱币币材的新旧。
币材、锈色是古钱币真伪鉴定的主体,是古钱币形制钱文的载体,如币材、锈色经科学检测真实可靠,形制文字无改刻挖补现象,就可以认定此钱为真。古钱币真伪鉴定,其实并不神秘。在不唯上,不唯书,只尊重检测事实的前提下,只需简单的一两步科学仪器检测就可以得出准确无误的结果。有些吃官粮或蹭官粮的所谓专家,故意把古钱币真伪鉴定说得玄而又玄,神秘莫测,拒绝科学议器检测,说到底是妄图垄断古钱币真伪鉴定的话语权,鉴定方法越玄秘,越不容易掌握,方显得专家的尊贵神圣,才显现专家话语的字字千钧。一句话就是为专家自己唬人披上一件天师的法衣而已。基于此,泉友们对这些专家的古钱币真伪鉴定话语不必太介意,因为它们可能对,更可能错误。甭管说这话的是什么人,就是国家钱币鉴定权威也同样不必介意,因为他依据的不是科学,而是靠不住的经验而已,而已!
当然建立科学鉴定古钱币真伪体系同时,并不是完全否定和抛弃传统的鉴定古钱币真伪的技术和方法,只是提醒大家要进一步完善它们赋予它们更多的科学性标准性,并把它们纳入科学鉴定古钱币真伪的体系之中。需要完全抛弃的是:“以数量、重量判真假”和“以前人见没见过判其真假”两种错误思维。分清敌我,才有可能团结大多数泉友共同建立科学鉴定古钱币真伪体系。
古钱币是古代青铜铸造中最简单、最原始,且数千年未有重大变革的一项技术。所以,从它诞生以来,就伴随着造假生长。古代造假是为了让减质减重的假钱能和真钱一样使用,而现代造假是为了让假钱能冒充珍稀钱币品种骗取收藏者大量钱财。因为出发点和目的不同,所采用技术方法与工艺特点也不同。古代造假是尽可能节省成本,现代造假是想尽办法骗过人眼。尽管两种造假殊途同归,但遭遇与结果并不相同。古代造假因是当时人、用当时技术工艺、当时原料,造出的假钱,虽然在质量、重量、直径与真钱有所区别,但在使用上并无多大阻碍。现代造假用现代人摹仿古人、用现代设备摹仿古代技术工艺、因现代原料或翻铸旧料替代古代原料,造出的假钱,充其量只有古代真钱之形,而绝不可能有古代真钱之神与内在的微观世界。
当前一些人,把古钱币造假说得神乎其神,使人以为满眼皆假。其实,这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意在把水搅浑,排斥异己,打击对立势力,夺取古钱币鉴定的话语权,以为个人与既得利益集团攫取最大利益。有人认为,现在的科学技术十分发达,神七都发射成功了,还有什么造不了的?其实真实情况是,现代科技能造很发达的高科技的东西,但难以造时过境迁的古代各种器皿。古代一种技术在实践中发展,是为了满足社会上层贵族的需求。因此,它集中体现了当时最高的工艺技术水平。一种技术一旦终止,必然会有新的技术来取而代之,从而支持(满足)社会的需求。
春秋以后,分型铸造加铸后焊接技术,取代了西周及其以前的整器铸造工艺,西汉时期发明了叠铸工艺。南北朝以后,翻砂铸造逐步完善,逐渐将范铸驱出铸造领地。这些都说明一个问题,即一个时代过去了,就再不可能复返了。可以肯定,今天的人们,如果没有长期从事过专业青铜铸造技术的研究、训练,出于商业目的,要想采用宋以前的传统铸造技术,铸制出具有当时铸造工艺特征的青铜古钱币,几乎是没有可能的。如果专业研究部门组织大量人员攻关,通过作大量的古代青铜范铸的模拟实验,作长时期的努力,是有可能造出与古代范铸结构相同的青铜古钱币。但既使铸造出来,其研究成本也不是商业目的所能接受的。而且是新的铸造状态,要做出数千年才能逐渐形成的表面微观状态,也是不可能的。凡认为现代民间可以随便地用范铸技术铸造出古代青铜古钱币的人,大多是对古代青铜范铸技术无所了解的人。
三、结束语
古钱币真伪鉴定仅是古钱币鉴定最初级阶段,而古钱币断代及古钱币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评估,才是古钱币鉴定的核心与终极阶段。其中,又以古钱币断代为古钱币鉴定的技术之冠。俗话说,能辨古钱币真伪是古钱贩子级,能准确估评古钱币价值是古钱商人级,能有理有据为古钱币判断年代才是钱币专家级。纵观近现代所谓钱币大师,当代专家,有几人为古钱币断代及古钱币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评估,做出了名实相符的贡献?有,但是很少。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较多,四九年建国后凤毛麟角。看看近几十年的古钱币谱录著述,从《中国历代货币大系》、《中国钱币大辞典》,到众多的官编民辑的古钱币谱录著述,有几种在古钱币断代上做出了新探索新贡献?不是绝无仅有,而是少得可怜,和十三亿人口、两千万钱币爱好者的中国太不匹配。
原因为甚?就在于人们太急功近利,把古钱币研究精力过多地放在了古钱币真伪鉴定上了,把个人经验放到了科学检测之上,对鉴定技术不能在科学分析基础上进行归纳、提练、量化、标准化,而是把鉴定方法神秘化、唯心化。结果,虽然培养出不少眼睛长到头顶的贩子级专家,而真正能为古钱币断代及古钱币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评估的专家却难觅芳踪,迟滯了中国古钱币研究的进程。
本文写作的目的,只是想在分析传统古钱币鉴定方法,欠科学,较片面,易成为误区的事实,呼吁专家和众泉友一道,共同建立一套科学、简单、便捷、准确的现代古钱币鉴定体系,使大家尽早从古钱币真伪鉴定中抽身,投入到需要更多关注的古钱币断代及古钱币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评估上来。天地日月,吾心可鉴。
中宝微拍平台线上拍卖、交易搞活动,免费体验一次拍卖、交易。不收费,百万藏友都在用,藏友自己上传藏品做好推广,在线交易,不收取任何费用,是您出手的好选 择。关注公众号(zbweipai)即可享有。
官网:http://www.zhongbao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