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选择》
相信你应该已经喝饱了心灵鸡汤,听够了成功故事,《刻意选择》一书更像是一副降噪耳机,帮你屏蔽了那些看似正确却没有一点实用价值的建议。这是一本轻松好读的励志书,用一个轻松的心态阅读本书,从刻意选择与众不同的行为开始做出改变,助你突破惯性思维,掌控自己的生活。。
精华。
总结罗希特不断进行细微的刻意选择练习得出的各种人生算法,我们将学习到用来多方面提高自己的三种技能,也就是这本书的三个重点内容:
更好地思考,更好地工作,更好地沟通。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重点内容:更好地思考。
有四种人生算法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思考。从挫折中快速恢复;掌握自己的命运;“透支”自己,专注在自己最擅长的地方;以及最后,学习新知识。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算法:从挫折中快速恢复。
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会经历无数次失败。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也会经历各种挫折,或者在朋友圈说错一句话,或者没有按时完成工作,这些挫折会让我们遭到一时的尴尬,或者被上司批评一顿。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些挫折,然后继续前行呢?
答案是从挫折中快速恢复。拥有较强复原力的人,总是能够很快接受现实,从逆境中走出来。那么如何从挫折中迅速恢复呢?罗希特提供了两个办法。
首先要改变解释风格。面对困境和挫折,人们一般会有两种态度,一种是积极的,一种是消极的。比如老师让学生画猫,消极的人会说:“我根本不会画猫,我简直太失败了。”而积极的人则会说:“我不会花画猫,但是我会画房子!”面对挫折,改变内心对它的不同解释,可以减少挫折对人们的影响,有利于迅速恢复。
其次要降低要求。当你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屑一顾,或者你认为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时,或许是因为你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重要。一直觉得自己被他人忽视的话,会让你行为失调,做出无心的却会伤害他人的行为。所以很多时候别人并非是有意冷落你,他只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更好思考的第二个算法是掌握自己的命运。
我们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作者罗希特却要去学抽烟。因为他发现,在新公司里,融入集体最好的方式,就是跟同事一起参加“烟歇”。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感觉很放松,彼此关系也亲近了不少。如果他不会抽烟,就不能加入到“烟歇”队伍中来,想融入新环境会很难。
但是一个月后,罗希特却选择了戒烟。因为他已经和吸烟的同事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而他为了健康着想,就果断戒烟。吸烟或者戒烟,都是罗希特的主动选择。
生活中有很多选择,有的像吸烟一样冒险,但重要的是,要掌握自己的命运。
那么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呢?罗希特也提供了三种办法:
首先去领导而不是跟随。有人说我刚踏入职场,职位很低,只能一切听指挥,只能跟随。罗希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有所选择。
他到澳大利亚的第一份工作是兼职节目设计。但他在工作中发现,整个项目管理非常混乱,他便主动开始做一个项目经理该干的活。于是没几天他就被全职雇佣了。有时候机会并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争取的。
其次要接纳自己的不足。比如我们会认为“开小差”是注意力不集中,但是在职场上,“开小差”也许能给我们带来好处。比如开电话会议时在纸上涂鸦,也许就能带来新的灵感。
最后实在不行就选择离开。如果你在工作中感到极度无助和痛苦,缺乏自由,而且长时间陷入其中无法自拔,那么不用忍受,选择离开会是最好的办法。自己要掌握自己的命运。
更好思考的第三个算法是“透支”自己。
这里的“透支”指的是,尽自己的能力投资学习。作者曾受邀参加过一个高端人士研讨会,这些人都是年薪百万的成功人士。他们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几乎每人每年都会花费1万至10万美元,用于个人成长。比如购买各种课程,雇佣专业私教,或者参加高端会议等。成功人士普遍认为,在事业早期进行自我投资,非常有利于未来个人发展。
但“透支”并不是不顾自己经济实力盲目花钱,作者提出了三个建议:
首先要专注自己最擅长的方向。很多人认为成功,就要尽力弥补不足,像著名的木桶理论说的,补足短板才能装更多水。但是事实上,很多成功人士都在深度挖掘自己擅长的地方。永不满足才能精益求精。
其次是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当财力有限的时候,选择享受过程而不是注重结果。比如作者就曾在换辆新车,还是带全家去看奥运会的选择中,犹豫不决。后来他选择了后者。这个选择让全家受益匪浅,观看奥运会的经历成了他们永远难忘的美好回忆。
最后卖掉拥有的东西。如果真没钱怎么办?比如创业初期时间肯定比钱多,那么就把时间花出去,学习技能或者拓展人脉,也许你会得到很多钱也无法买来的收获。
最后,更好思考的第四个算法是学习新知识。
这里所说的新知识,是那些看似无用的知识。比如乔布斯年轻时学过书法,还学过冥想和禅修。这些当时看来似乎没用的知识,在乔布斯的事业发展中起了很大作用。比如书法中的字体、间距、版式等知识,让苹果公司推出的麦金托什机,成为世界上第1台拥有自己内置字体的电脑。而禅修和冥想,塑造了他追求极简的设计风格。
那我们该怎么学习这些新的知识呢?作者提供了三种途径:
首先多提问。很多人害怕提问,因为提问会暴露自己的无知。也有人认为有问题直接上百度就行了。但很多时候,人们意识不到自己的无知。所以要保持像孩子一般的好奇心,多提问,多听别人的见解,会有助于我们了解更多的知识。
其次是了解一点不熟悉的知识类型。罗希特有一次偶然发现一本农业杂志,读完让他受益匪浅。他从轮耕技术的使用,认识到有时需要放弃眼前利益,遵从长远目标。这个方法也是在告诉我们,要保持好奇心,不要完全拒绝那些看起来和自己无关的知识。
最后要和多花点时间在沙发上。成功学都在鼓吹勤奋,而罗希特却建议我们不妨闲下来,躺沙发上看看纪录片,学习一下TED演讲,甚至可以天马行空地想象一番,都会让自己有意外的收获。但是如果你躺沙发上看真人秀肥皂剧的话,那就是浪费时间了。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个重点内容:更好地工作。
要想更好地工作,作者也提供了四种人生算法,分别是超要求完成工作、做一个正直的人、学会共情、学会“拖延”。下面我们依次来看。
首先要完成领导没有要求你做的工作。
有些人认为,在工作中只要完成职责内的分工就好了。实际上,只完成份内的工作,很难有机会证明自己。而且上司也会经常交代一些职责之外的事,你也不得不做。
那怎么才能完成领导没有要求的工作呢?有三个方法可供参考:
首先要看清真正的需求。通常一个问题,既包含这个问题本身,还包含问题背后隐藏的潜在需求。比如有人想跳槽,说在这里压力太大,工作量超负荷。这个问题的表面现象是,他想换一家单位。但是,背后的原因可能是这个人处理工作的能力有限,无法融入现有工作造成的。如果不提升个人能力,换一家单位还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其次要把工作做到超出领导预期。比如作者在澳大利亚工作的时候,要求配合美国同事做PPT。因为澳大利亚使用的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在拼写上有点不太一样,这虽然不是他的份内工作,但是他都仔细将拼写改正过来。因为这些细小的工作,作者得到了更多发展机会。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分外之事,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最后要重新描述自己的岗位职责。与其坐等绩效报告或岗位评估结果,不如自己坐下来,认真梳理自己的岗位职责,考虑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样在和上司讨论岗位职能的时候,会有更主动权,从而让自己处在更有利的位置上。
更好工作的第二个人生算法是做一个正直的人。
在那些看不见的地方,往往显示出一个人的真正品格。苹果手机刚上市的时候,很多人好奇它的后盖为什么不像其他手机,可以随意打开。有人强行打开后,大为惊叹,发现它的内部线路板漂亮得像一件艺术品。这和那些只求外观华丽的手机形成鲜明对比。连客户看不见的地方都要做到最好,这就是乔布斯的追求。
那么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呢?
首先告诉大家真相。商场上经常有信息不对等的情况。比如你的产品的原料,你的求学经历,虽然大家也不是非常期待了解,但如果你能坦诚说出来,会给大家一个诚实的好印象。
其次要履行承诺。履行承诺不但职场上的规则,更是做人的准则,说7天无理由退换货,就要做到一周内允许顾客无理由退换。
最后就是署名。署名能产生无形的约束力。在网上发布任何内容,可以试着像写作业一样,写上自己的名字,这样不但约束自己,避免随意和不负责任,也让大家看到你的诚意。
更好工作的第三个人生算法是学会共情。共情简单来说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关怀对方。
在职场中,如果能转换视角看世界,不仅能够很快融入工作氛围,还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职业收获。那么如何才能学会共情呢?这里有三个小技巧。
首先想象一个富有戏剧性的背景故事。因为成长和工作背景不同,有时候我们很难理解对方的行为。为了能够产生共情,那么就必须要想象一个故事背景。比如,有时你会接到一个特别无理的电话,你完全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这时就不如想象一下,他刚刚冲泡好一杯香浓的咖啡,还没喝一口,一不小心全洒了,这时的心情可想而知。虽然这个场景只是我们的想象,但却可以消除对对方的偏见,产生更多共情。
其次要在工作中注意那些无意激励。比如客服工作人员,如果老想着减少与一个客户的单次电话沟通时间,那么就会越来越不耐烦,总想早点结束谈话,不愿意花时间去真正解决问题。如果我们了解对方的工作环境,也就会理解一些不合适的言行,从而产生共情。
最后可以面对面直接问出来。比如问“你生气了吗?你看起来很难受”等。这些问题可以直接反映对方的情绪,或者印证你捕捉到的情绪。往往有时候这些问题比较私密,可以小声询问,鼓励对方分享自己的感受。不管是鼓励对方分享,还是自己主动分享,都可以让双方迅速建立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
更好工作的第四个人生算法是学会“拖延”。很多成功学的方法论都在教我们如何克服拖延症。但罗希特却说,不要怕拖延症,及时比准时更重要。
准时是讲究按计划一丝不苟、按部就班地工作,而及时是要求人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不盲从原来的计划。
比如我们从小接受的学校教育,就是按照计划准时教授固定的知识,以备未来某个时间能用得着。但进入职场,我们经常面临的是突发的急需解决的新问题。这时,及时就比按部就班更重要了。那么如何能做到更及时呢?这里也有三个小技巧。
首先可以进行有计划的拖延。比如你要准备一份文案,却一直找不到思路,与其早早就坐在电脑前苦思冥想,不如出去走走,活动活动身体,呼吸点新鲜空气,也许就会有灵感了。高效能人士的拖延都是有计划的拖延,就像家里的牛奶快没了,你不会专门为此跑一趟超市,而是会等其他日用品也需要购买时再去。
其次要做到更专注。现代社会,社交网络无时无刻不在分散着人们的注意力,如果不对自己有所要求,很难做到专注。樊登老师曾提到过,为了让自己专注,关闭了微信朋友圈和微信信息提醒。在家里工作的时候,他就把手机放在另外一个屋子里。
最后要增加及时性学习。现代社会信息大爆炸,信息更新速度特别快,学校储备的知识远远不够用,我们每天都会面临很多新的问题。这时对症下药,及时学习就显得特别重要。比如喜欢写作的人,以前可能只需要写就行了,但现在自媒体发达,要想成为网络大v,就要学运营,并且不同平台有不同调性,必须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库。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第二个重点内容,四种人生算法让我们更好地工作。要完成领导没有交代的工作,做点分外之事。做一个正直的人,信守承诺。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学会共情。不要怕拖延,及时学习,及时解决问题,比按部就班一成不变更有收获。
接下来是今天的第三个重点内容:更好地交流。这里作者也分享了四个人生算法。
第一个人生算法是讲故事。人生来就喜欢听故事,讲故事比讲道理更有说服力。心理学家发现,和一个干巴巴的事实相比,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更能引起人们的回应,人们也更乐于分享。这就是为什么会讲故事的政治家更受人欢迎,讲故事的广告也能收获更多消费者。那么如何才能讲好自己的故事呢?罗希特提供了三个小技巧。
首先只要做不用说。讲故事的最好方式就是不用刻意讲。美国零售业巨头好市多,是零售业务员工流失率最低的。它的创始人詹姆斯•辛尼格的方法就是,每天到全国各地的店面巡视,他和员工交流,只叫对方的小名,并且总关切地询问对方的家人情况。这让他和员工之间产生亲近感,不需要他讲故事,员工们反而都很乐于和他分享自己的故事。
其次要让故事更真实。让故事真实的最好办法就是换成第一人称。分享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比发生在朋友身上,或者听来的故事,更真实更能打动人。
最后是从历史中获取灵感。被时间检验过的故事更有说服力,有时借助历史感杜撰故事,也会有很好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虚构历史故事要在不违背道德原则的基础上分享。
做到更好交流的第二个算法是做一个积极的倾听者。
伏尔泰说过,“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只有学会倾听,才会有更好地交流。学会倾听,不是当对方说话时我们保持沉默,这样会让对方感觉你心不在焉。要做一个积极的倾听者,需要在恰当时刻打断对方谈话,增加互动,建立充分的信任。
那么如何能成为一个积极的倾听者?作者也给出了三个小技巧:
首先少附和多问细节。和别人聊天时,不要光顾着点头附和,这样会显得很被动。可以适当插话,引导话题走向。比如对方在和你聊旅游见闻,你就可以问他,路上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哪个地方让他很难忘等等。这样适时打断,可以将话题引向更深更广的维度。
其次重复对方的话。重复对方说过的话,会让对方觉得,你非常重视和他谈话,增加对你的信任。美国最受观众喜欢的脱口秀主持人艾伦•德詹尼丝,在节目中就经常这样说,“我听到你说......”或者“你刚才说到的那点,我觉得特别有趣”,这样会让对方觉得,他是特别认真地在倾听,也更愿意敞开心扉。
最后就是按照剧本走。防止“尬聊”或者“把天聊死”的技巧,就是进入对方的语境,按照对方设定的剧本走。比如对方如果问你,小时候在农村生活的怎样?你千万别直接说:“我是在城市长大的”,这样一下子就没得聊了。你可以简单说一下,然后告诉他,你在那里生活时间很短,记忆已经模糊了,你更向往后来的生活等等。同样如果我们问别人问题,多关注对方的兴趣点,这样才能越聊越开心。
更好交流的第三个算法是要有自己的观点。我们不能为了更好交流,而去一味附和别人的观点。处理一件事能否有自己的观点,决定着你到底是一个积极的、主动的角色,还是被动的、一味服从的盲从者。但坚持自己的观点并不意味着固执和保守,也同时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允许自己做出改变。这之间要保持一个微妙的平衡。
如何保有自己的观点?书中给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要将信念和事实分开。现在自媒体很发达,但不妨碍有些人会夸大事实,甚至扭曲事实。很多事情就像罗生门,站在不同角度有不同解释。所以对于网络热点不要急于跟风,要学会辨认,是不是会被误导。
其次不要当笨蛋。也就是说在没有任何事实依据,没有任何能力的情况下相信某个观点,并为其争辩。比如如果你从没吃过某样东西,就无缘无故讨厌它,那么,这就是笨蛋的做法。我们选择相信某种观点,一定要说出自己的道理,有理有据才更能说服人。
最后不要让自己待在一个不显眼的位置。心理学家发现,从众是人类的本能。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大多数人不一样,怕遭到反对或报复,就会尽量保持沉默。克服沉默的方法,就是去展开辩论,即使这会让周围的人感到不舒服,但强迫自己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会提高认知,拥有自己的观点。
更好交流的第四个算法是简化信息。大多数人在写作中,都喜欢用专业的繁复的词语,来证明自己的专业性。但事实是,能用最简洁的词语,把内容简单完整地说出来,才更能说明你的专业能力。
在职场上简单完整地说明一个问题尤其重要。因为很多时候,你能拥有的只是一支笔,几张便利贴而已。你必须把自己的构思简单明了地说出来。
那么,如何让信息更简洁呢?作者同样给出了三个方法:
首先要意识到“知识的诅咒”。“知识的诅咒”是说,我们一旦知道了某事,就无法想象这件事在未知者眼中的样子。这样我们就无法分享这个知识,因为信息不对等,我们不知道该如何解释一个在我们看来已经约定俗成的东西。
比如有些老师教一门课已经教了10年,教科书他都可以倒背如流了。可对学生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老师就必须按照一个小白的标准,一点点交给学生。打破知识的诅咒的办法,就是强迫自己向不了解你熟知的话题的人,去解释这个话题,然后看他学到了什么,忽略了什么?这样就能不断增强简化知识的能力。
其次是动手画而不是动嘴说。人是视觉动物,对图案的理解能力要远远超出对文字的理解。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创始人,就是凭借在一张餐巾纸上画简单三角形的方式,讨论出了他们将要开通的新航线。
最后要尽量使用平实的语言。大量使用生僻词纯粹是为了展示词汇量,在学校写作文时使用还没什么,但要在工作中和人交往,就不必使用太多的词汇量,你只要用平时的语言,说出来让对方明白就行。如果写一篇文章,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大声读出来,如果觉得不是平时说话使用的语言,那就一定要改过来。
好了,说到这儿,今天聊的内容就差不多了。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重点内容:
首先有四种人生算法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思考。尽快从挫折中恢复。要有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去领导而不是跟随,如果不实在不行就放弃。还要学会“透支”自己,专注在自己最擅长的地方,注重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结果。最后学会一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它们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有四种人生算法让我们更好的工作。多做点分外事,完成领导没有交代的工作。做一个正直的人。试图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在工作中营造更多共情,受到更多理解和支持。同时不要怕拖延,及时学习,及时解决问题,比按部就班一成不变更有收获。
最后我们讲了可以让我们更好交流的四种人生算法。学会讲一个好故事比单独讲道理,更有吸引力。适当打断对方谈话,做一个积极的倾听者。不要怕不合群,要拥有自己的观点,并且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将它说出来。这些都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和他人加强沟通,更好地交流。
以上就是《刻意选择:学会用左手吃饭》,在工作中,如果我们能做一些像左手吃饭这样的刻意练习,就会全面提升我们的职业收获。
金句
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会经历无数次失败。
创业初期没钱怎么办?那就花时间。
成功人士总是善于做自己职责之外的事。
不要怕拖延症,及时比准时更重要。
让故事真实的最好办法就是换成第一人称。分享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比发生在朋友身上,或者听来的故事,更真实更能打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