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读书想法

照顾自己,你会吗?

2019-05-27  本文已影响0人  波罗蜜928

最近,密集地阅读了李辛先生的《儿童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南怀瑾先生讲座集结成稿的《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徐文兵先生的《饮食滋味》(此处用先生二字,实是为表达对各位的尊重和敬仰),不禁感叹于渊博的中华传统文化,看似深奥的东西,经先生解读,有种豁然开朗、大道至简的感觉。

了解一点中医常识,辨证虚实寒热。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说照顾好自己,你真的会照顾好自己吗?

也许你会说,我会!我非常注重养生的。我知道要早睡早起;我知道要多吃青菜;我知道要每天喝够八杯水等等等等。

但我想说你错了,这些是所谓的科学理论说的养生之道,它是不是真的适合你?
不一定。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状态是不同的,虚实寒热都不同。就说每天饮够八杯水,如果你本来就是一个湿滞的体质,还喝这么多的水,根本运化不了,反而可能造成水肿。

我自己就有亲身经历,我不爱喝水,可是为了健康,每天盯着喝够八杯水,结果水肿、尿频,湿气反而加重了。

所以我们要想照顾自己,可能首先要对自己这一个身体有一些基础的了解,也不需要你成为中医,但是最起码的一些知识或者症状,还是需要学习一下的。

尤其是带孩子的妈妈们,通过这些基础的了解,我们大概可以看到孩子的状况,然后对症加以调理。

比如我一直会重视孩子的舌苔和大便情况,几乎每天会查问,当发现舌苔厚腻,大便不畅,就会给他们饮食清淡,同时请他们少吃一点。仅仅通过这个简单的辨证,我的孩子极少生病,儿子九岁了,没有打过针(除了防疫针)。

静下来,聆听心的声音

照顾自己除了身体的层面,还有心的层面,能量的层面。

有多久你没有静静的坐下来听一听内心的声音?
心里还有多少始终放不下的物质的或精神的抓取?

西方科学实验证明,很多实质性的疾病都和身心状况是非常有关联的,比如胃溃疡、肿瘤、乳腺增生等等。

每天我们的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的事情,遇到了过去了,你是否把它放下了?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和尚带着他的徒弟下山,途中经过一条河,岸边有一位女施主,过不了河,请求帮助。于是和尚就把女施主背过河,徒弟非常的惊讶,等到晚上的时候,终于还是忍不住就问师父:师父,您怎么可以背女施主过河?和尚看了徒弟一眼,说道:“过了河我就把她放下了,你到现在还没有放下吗?”

我们的心里有太多对于未来的期待、想法,物质的、精神的通通的抓在手里,于是很多很多的人,尤其是妈妈们,过得那是一个焦虑啊!

殊不知这种焦虑会让你整个的生命状态,能量状态下降,让自己在一个低能量的水平,继而会影响到你的孩子,甚至整个家庭的氛围。

一个不够放松的人,他周围的人又如何能够放松下来呢?“一人向隅,举座不欢”的道理就在此呀。

所以真心建议你每天哪怕只是花五分钟,三两分钟也好,静坐,把自己的心神收回来,观察一下自己,和自己在一起,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听一下你内在的小孩也许已经呐喊了许久的声音,去看一看,这个被你遗忘了那么久却从来没有放弃过你的自己。

曾经有这样一个个案,女人特别爱花,非常期望自己的爱人能够时不时的送花给自己。可是不解风情的丈夫,总觉得那是一个很不实际的东西,说我给了你最好的礼物人民币啊!

在无奈中,女人依然带着这样的期许,黯然神伤,很久很久。

直到有一天,她自己跑到花店,买了几大捧鲜花回来,然后坐在那里,一枝一枝地精心修剪、拼插,然后把它放进花瓶里,摆起来,静静的看着娇嫩的鲜花,吸嗅着那芬芳的花香,那一瞬间她觉得幸福极了。那一瞬间,她突然热泪盈眶:对不起,我遗忘了你那么久,可是你从来没有放弃过我!谢谢你!——这是她对自己说的话。

我们的身体,每秒钟都有无数个细胞在为我们而服务。当累了、痛了,也许向我们发出了很多的预警,可是我们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直到它崩溃,无法再坚持下去的那一天。

所以停下来,偶尔停下你追逐的脚步,停下你抓取的手,听一听内心的声音,去感受一下每一口空气如何通过你的鼻腔,透过气管进入肺,参与到全身的循环;去感受一下你的每一次心跳,推动着血液奔流在你的全身。

静下来,聆听心的声音。

生长收藏,尊重生命的节奏。

照顾自己,还有特别重要的一点,找到并尊重自己身体的节奏。

日月升降,斗转星移,四季更迭,这是大自然的节奏,而我们的身体也会有这样的一个过程。

生长收藏,它处在什么样的节奏?当我们去顺应它,就会有一个最佳的状态。如果你总是违逆,那么对身体就是非常大的消耗,就需要我们很大的能量再去补足。

有一个例子,很多在公司上班一天,都已经非常疲累的人,尤其很多年轻人,他觉得身体健康就要锻炼身体,即使极度疲惫,他依然跑到健身房去跑步机上锻炼身体,大汗淋漓。

可是他不知道这个时候身体最需要的是“阖”,是休养生息。如果本身底子足,这样损耗还没事,但是若元气不足,就会倒在跑步机上了,这样的报道不在少数。

如果真的注重健康,倒不如在工作的时候,适度的做一些原地踏步,时不时的站起来,换一下位置姿势更好。这样可以让身体劳逸结合,有喘息补足的机会。身体有自己愈合的能力,但是需要能量的支持。

如果你认真观察,你会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比如我的孩子,我从来不会干涉他们吃饭的自由,想吃什么吃多少,我一般不会太在意。

我就会发现其实身体很奇妙,比如我的儿子非常喜欢吃粽子。如果他今天贪嘴吃了两个大的肉粽子,那是不太好消化的,接下来的几餐他基本上就不怎么吃东西了。

如果之后运动量比较大,户外运动比较多,可能一两顿之后他就又恢复正常饮食;如果之后户外运动并不太多,他可能需要两天左右的时间才会恢复正常饮食,直到他的身体,把吃进去的东西全部运化开了,该排的排泄掉了。

所以我们根据生活环境状态,要找到自己身体的节奏,顺其自然。顺应“生长收藏”的节奏,让它有一个自然循环的过程,方可生生不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