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行

2020-07-13  本文已影响0人  印果_c625

旅行家理查德.波顿告诉我们:“在呆板的日常生活中,所能享受的最大快乐,莫过于经过了漫长的旅行后,置身于一个陌生的世界,在这里你可以摆脱世俗的牵绊、生活的压力、虚伪的假面具、家庭琐事的重负。这是一种重生的幸福!”

果真如此的话,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地方会比去西藏旅行,更能让我们感受到重生的幸福?

无论是为了寻求理想,还是为了逃避现实,西藏,这个跟月亮背面一样神秘的地方,业已成为现代都市人的新图腾和旅行者的终极圣地。

作家三毛曾经说过,她自第一眼在地图上看见撒哈拉,就无法自拔地爱上了它,撒哈拉,黄沙漫漫,天地辽阔,不知有多少人,也是这样第一眼在地图上看见西藏就义无反顾地喜欢上了它。

西藏,雪峰皑皑,牧场无边,高原上的居民们纯朴善良、乐天知命,对三毛式的人物来讲,它是可以寄托爱情和理想的撒哈拉。

西藏在某种程度是一个想象的产物。但是当你到了西藏就会发现,西藏本身竟远远超过想象,如此辽阔的天地,如此恢宏的建筑,如此坚韧的民族,如同一切伟大的事物,它几乎超出了人类想象力的边界。

在网上有个问题曾引发了讨论:时间用来读书和旅游哪个更好一点?

其实古人早已经给出了答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不是一个先后关系,而是并列关系,读书和旅行应该是同样重要的。

钱锺书先生说过: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西安、南京、洛阳和北京,少了学识的浸润,没有了刀光剑影,丹心汗青,它们只是一个个耳中熟悉又眼里陌生的地名,故宫、避暑山庄、岱庙、曲阜三孔,有了文化照耀,它们才不是被时间风化的标本,而是活了成百上千年的生命。

不去读书,就是一个邮差,风景过眼就忘,就算踏破铁鞋,又有什么用处呢?

阅读不仅仅会让现实的旅行更加丰富,更重要的是能让精神突破现实和身体的桎梏,来一场灵魂长足的旅行。

《小窗幽记》中有两句诗: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哪怕是身处深山,阅读也能让精神插上翅膀,来一场跨越地域千万里,时光千百年的精神旅行。

在阅读中可以去古罗马斗兽场看一场酣畅淋漓的角斗,可以去古希腊听智者们激动人心的演讲,可以去三国时期探访竹林七贤与他们一起饮酒作赋,也可以去宋朝汴京的市井感受那里的繁华和热闹,前人的著述都是开启一段精神旅行的大门,在这里,你可以去任何地方见任何人。

这就是阅读的巨大魅力,但是不去旅行,一味地读书,也只是将自己困在文字的牢笼里,孤独地去想象。

人生一直都是在阅读,“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善游山水者,无之而非山水:书史亦山水也,诗酒亦山水也,花月亦山水也。”

读书是精神的旅行,而旅行又是身体的阅读。二者同时进行,又缺一不可。就如有人总结的“读书,是向内旅行,去往精神世界。旅行,是向外读书,探索天地苍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