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邑的传说(89)

2022-08-04  本文已影响0人  王振普_40d9

武帝把刘弗陵安排进了东宫,把"钩弋夫人"送去了大王邑,诸事妥当以后 ,召见了东方朔。

东方朔刚一进未央宫大殿,还没跪下,武帝的怒骂兜头而来:"狗东西,我的马呢?哪去了?"

"不知道啊!"东方朔拿着明白当糊涂,耍赖。

武帝怒喝道:"除了你,谁还有这样的胆子盗走御马?嗯?"

抵赖不过,东方朔只得招认:"这不是按您老人家的意思办的嘛。"

"放屁!"武帝骂道。可是他并不生气。东方朔聪明无比,鬼怪精灵。为人君者,常常有不能表达的内心想法,做臣子的又常常不能领会,唯有东方朔"甚合朕心"。这是武帝喜欢他的重要原因。

"陪我去看看司马迁去。"武帝对东方朔说道。

东方朔叫了起来:"召他来就是了,我不是陛下召见的么?您老人家偏心啊。"

武帝解释道:"前些日子,司马迁去湖县筹建思子台,可能是累着了,这些日子没有动静。我了解他的身子骨,风烛残年啊,你以为像你似的,噱驴一个?快走吧 ,辇车等着呢。"

东方朔习惯了武帝的打骂,颠颠的跟在武帝后面,问道:"陛下,重林现在怎样?"

武帝瞪了他一眼:"不准再提这事!你要再说,就割掉你的舌头!"

东方朔做了一个鬼脸,果真伸了伸舌头。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关于司马迁的生平,可参阅拙作《暮春中的诗和酒》。)早在商周时期,司马迁的祖先几代就在朝廷修史。有汉以来,祖辈都是史官。武帝时期,父亲司马谈病死,子承父业,司马迁凭着过人的才华做了太史令。后因李陵事件因言获罪,被施以"宫刑"。

要论君臣关系,武帝和司马迁为史所仅见,非常特殊。武帝当然是非常威严的,脾气又非常暴烈。但是他无法使司马迁屈服。《史记》中的《本纪》,是帝王的传记,司马迁硬是把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死对头项羽写进了《本纪》,曰《项羽本纪》,而且,在《高祖本纪》中 对刘邦多有微词。仅凭这一点,武帝就可以处死司马迁。但是武帝有知人之明,他明白,司马迁在尽一个史官的本分,他想告诉别人的 ,是历史的真相。武帝还想到 ,司马迁喜欢项羽乃人之常情 ,怎么可以阻止一个修史的人讴歌赞美心中的英雄呢?武帝曾经为了《项羽本纪》大发雷霆,司马迁却非常平静的告诉他,我只能这样写,要么你把我处死吧。弄得武帝只好抑制住自己的脾气。如此耿介,敢用生命来维护自己权利的,世有几人?武帝非但没有降罪于司马迁,反而把他由"太史令"擢升为"中书令"。级别很高,相当于后来的"尚书令",掌管国家的最高机密。

武帝和东方朔都不敢相信,此时的司马迁,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他仰面躺在床上,两眼无神,形如枯蒿,苍白的长发如凌乱的蓬草。

司马迁居然看到武帝和东方朔走了进来,挣扎着企图坐起来,被武帝制止了:"躺着吧,怨我来晚了。"

东方朔道:"陛下,是不是叫御医过来?"

司马迁道:"东方大人……不必了。"声音极其微弱:"我乃修史之人,自知大限已至,再去劳烦他人 ,罪过也。所幸,……陛下驾幸寒舍,还能再睹圣颜,死而无憾。"

司马迁突然攥住了武帝的手,是通常所说的回光返照:"陛下,微臣此生只为大汉 ,非为陛下一人 ,陛下可懂?"

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司马迁到最后时刻,仍然不肯说违心的话。

到了此刻,武帝才读懂了司马迁,才看清了司马迁是怎样一个人,一切都有了合理的解释。包括他为什么力排众议为李陵说话,为什么把项羽写进了《本纪》里,为什么在《孝武本纪》(武帝的传记)里要不厌其烦的记叙他求神问卜的事?他是一个为了真理而以命相搏的人啊。

武帝大为感动,连忙说道:"我懂你,真的很懂你。"

"天不假年啊陛下。四十多年了,微臣追随陛下,为了大汉,宵衣旰食 ,不敢稍有懈怠。而今,微臣就要告别陛下, 再不能为大汉效力了。"

这话非常伤感,调皮如东方朔,低着头,用脚蹭着地面。

"陛下,微臣还有个不情之请。"

"你说吧。"

"微臣死后,把我葬到茂陵吧。我想陪着霍去病将军 ,看哪个敢侵我大汉?"

武帝郑重的点了点头。

"陛下 ,微臣去后 ,中书令一职尚缺,王重林可任,陛下定夺。"

司马迁说完,溘然长逝了。时年67岁。

"未完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