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彼此的成长
康先生明早去体检,红石大佬明天参加学校组织的秋游。回家的路上两人都沉默着,对明天的未知,有不确定,也有兴奋。只有小嘟妹吃虾条的“咔哧”声在车里持续响个不停。
人多少都是对自己有所期待的,有的人写在脸上,有的人藏在心里。柯瑞妮.斯科特在《认知与改变》中提出,只有行动,才是最快的改变自己的办法。事实证明,我们三个是“行动派”,为什么要改变呢?不是完美主义在作祟,而是想和孩子一起成长。
步入中年的康先生一直对自己的外表有所误解,因为他看起来比同龄人年轻很多,所以就下意识地把自己归类为90后,“正年轻呢,体检?不用不用。”
直到从小玩到大的朋友的爸爸去世了,他在从葬礼回来的路上开始擦眼泪,看到朋友的憔悴和衰老,想着原来已经到了跟父辈人谈“永别”的年纪了,虽然不想承认,但还是被拉回了现实。
他开始回归健康的饮食方式,也不再排斥我买的保险,单位每年组织的体检通知也不再压倒包包最底层,今年还在手机上设置了时间提醒。一天,他很难为情地问我:“我是不是变得惜命了?”我说:“你长大了,你是在珍惜身边的所有爱你的人,你好好的,大家才会开心生活啊。”
红石大佬对于秋游的概念一直停留在“秋天自驾游”中,他不习惯离开父母的游玩。“虽然跟同学一起玩也是蛮开心的,但是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有说有笑的,有时候还是会寂寞。”
我们一直以来目光都注视着他,结果让他误认为他就是所有人生活的焦点,一旦失焦,当然寂寞了。我和康先生开始试着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希望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另一种形式的快乐。
一开始他是排斥的,认为谁都没有妈妈安排出行来得周到,谁都比不上爸爸开车又稳又快,爸爸妈妈还会在旅行中给他玩接词,猜字的游戏还会讲笑话,想睡觉了可以枕着妈妈软和的大腿,路上永远不寂寞。
去年按照学校的安排统一参加了秋游,一如既往地排斥,耷拉着脸出的门,可是回来后却是兴高采烈,知道睡前都没有讲完他们出游的趣事。今年暑期的夏令营更夸张,带了个电话手表出的门,结果睡前一定要跟我讲呀讲,每天的趣事都讲不完。孩子其实要求地也不高,有趣就好,比起舒适,他们内心的获得感才是终极需求。
在爱的富足中彼此成长,感受彼此情感的流动,这就是一家人抱团的真谛。这会传承,因为曾经感受过,并一直被感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