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后雷厉风行
2023年8月27日 星期日 雨
做为一个管理者在做决策的时候,绝不是“一时头脑发热”做出决定,而是三思后的结果。“三”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含义,《道德经》里有这样一句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什么是“三思而后行”的“思”呢?它是“思想”的“思”。如果一个人想掌握新知识、不与世界脱轨,就要不断学习。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保持长久的竞争力和思想活力。几乎每一位优秀的管理者都在不断地学习管理手法、管理理念以及管理哲学。只有拥有了学习能力,才能彻底提升自己,让自己在管理上升到更高的层次,进而能够快速决策。
“三思”中的“思”即思危、思退、思变。“思危”就是指“居安思危”的意思,也就是说任何时候都要有忧患意识。古人常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说,一个个处于忧虑、忧患的状态下才可以生存下去,而那些没有忧患意识的人往往在安逸生活中消亡。因此,一位优秀的管理者一定会有忧患意识和居安思危的意识。
“思退”,即留一条退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兮旦福。世事难料,凡事均要留有后路和余地。如果管理之路是"华山一条路",遇到突发事件,就会让单位走向绝路,面临生死抉择。
思变,即思考未来可能存在的变化。当今时代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变”是永恒的,所有人都处在这种"变化"的环境中。如果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就会被社会淘汰。思变的目的在于,管理者能够在社会变化的浪潮中找到更适合单位生存与发展的方法。
“三思”中的“思”还指思前、思后以及思侧。思前想后就是对事物的来龙去脉进行思考,找到规律与症结,进而解决问题。思侧,是多方位进行思考,挖掘出更多细节,最后解决问题。“三思”的“思”也可以理解思天、思地、思人,只有顺应天、顺应地,坚持"人伦",才能最终解决单位的问题。
三思而后行是谨慎行事的方式,管理者真正学会了"三思",就不会草率地做出决策。“三思”的目的是做决策,当时机来临时,管理者需要快速做出决策,这就要求领导者的"三思"必须是高效的,是短时间内完成决策,也是是要果断、雷厉风行,绝不拖泥带水。
“雷厉风行”一是严如雷霆,二是快如迅风。对于既定目标、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必须坚决迅速、不折不扣、有声有色地去完成。“雷厉风行”是一种工作作风,也是一种做事态度。
同时,"雷厉风行"还是一种自信,这种自信建立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之上。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之所以有些优秀的管理者能够雷厉风行做出决策,是因为他早已成竹在胸,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甚至提前预知了结果。
对于管理者而言,如何才能做到雷厉风行、果断决策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凡事预则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提前做好准备。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事情就会处理得越好,做决策时也就越果断。
雷厉风行做决策是一种“自信”的表现,缺乏自信心的管理者,无法成长为拥有领导魅力的管理者。其实自信心有多强,能力就有多强。
自信心是一种“心态”,如何保持这种良好心态呢?要知道,所有的经历都是我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无论最后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对自己的每一次“选择”都能积极、正确面对,并且接受每一次选择后所产生的“结果”,这样就会越来越自信。
除了自信,还得拥有紧迫感,这样才能成为雷厉风行的决策者,果断决策,激情工作,时时刻刻督促自己做事情,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提升执行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管理的工作。决策是一种能力,雷厉风行是一种做事风格,只有将雷厉风行与决策结合到一起,才能展现出优秀管理者的形象。
![](https://img.haomeiwen.com/i2178738/a2612d54699dda0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