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习俗 2-和岁月一起溜走的儿时月饼的味道
刚刚又认真查阅了有关中秋节的习俗,无论是潮汕地区的拜月娘,还是中原地区的赏月、吃月饼,或是其他地区不同的人文习俗给中秋节注入的各种庆典活动,都离不开“团圆”的主色调。
人们以各种形式表达的就是团圆的气氛和愉悦的心情。
相必在东汉时期张衡在把这个日子固定在农历8月15的时候,也没有想到会传承至今,而且没有背离最初的意愿。
他肯定也不会想到中秋节延续至今,被人们注入其中的活动内容近20种。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用他们的智慧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幸福,期盼团圆的美好愿望将永远流传。
也是中国人民骨子里的怀旧情愫,让承载着华夏文明血液的中秋节日,在中华大地腾飞的今天被放到了不可替代的位置上,成为国家性节日。
因此中秋节成了人们普遍期待的日子,儿时不懂人情世故,只知道在中秋节可以吃到有红绿甜丝、芝麻、冰糖、花生、核桃仁夹心的月饼。
也就只有这一种记忆深刻。
每年秋天父亲在去县里开会回来的时候,都会拿回来用牛皮纸包着的一斤(四个)月饼。
这四个月饼的分配是这样的:爷爷会分到一个,父亲母亲一个,我三(弟弟76年出生后就是四个)人一个,剩下的一个会被母亲拿去给族里最年长的老祖宗。
我们家里的这三个月饼其实最终还是被我们瓜分掉,爷爷基本是看一眼后就会对母亲说:分给孩子们吧。
那自然父亲母亲的那一个也是被我们分吃掉的,只是不会在同一个时间里给。
属于我们的那一个会被平分成三(四)份,我们几个就像吃珍馐一样珍惜这一年才能吃一次的美味。
后来有月饼吃随时都能吃的时候,我可以大口大口吃,为了找小时候的味道,但至今也没找到。
后来也用小时候的吃法:把月饼分成四份,用牛皮纸包起来碾碎,然后用手指蘸着那些末末放嘴里品。
鬼知道月饼怎么变了味?连红绿丝和冰糖都不是那时的味了。
一直都在找,一直都在失望中回味,吃月饼的心情都不及回味的心情甜蜜。
尽管现在吃月饼已经不再需要等待一年那么久,随时随地,想吃就可以吃到。
是哪儿出了问题了吗?让儿时月饼的味道变成了奢侈品。
那起名为“老味道”的月饼里也只有看到那三个字的瞬间欣喜,月饼入口,又变成了对真正“老味道”的回味。
以为是过于着急,于是又拿了刀,切了四份,把其中一份碾碎,一步一步照着记忆里吃法再来品尝。
依旧是禁不住的连连摇头……
索性中秋节不再对月饼抱任何期待,专注团圆的喜悦,回味童年的的味道,享受当下的美好。
或许中秋节传承至今,就是因为在历史的长河中融入了太多关于向往美好的故事,比如对一种味道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