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我们并没有想象中爱自己的孩子

2016-06-17  本文已影响57人  学会取悦自己

父母眼中的爱

最近搬家,由一个15平米的宿舍搬到了大概实用面积为50多平米的房子。房间更加宽敞、明亮、干净,有大电视机,各种玩具、大床,独立的厨房和厕所。但是我家两岁半的孩子却不愿意呆在新家。搬进新家的前一周每天都吵着要回那个15平米、堆满各种杂物的宿舍。孩子爸笑话小家伙,说她傻。

一位在学校工作的邻居,在孩子不到一岁的时候就给买了学区房。在北京,稍好一点的学区房得五六万一平米。这位邻居是工薪阶层。为了还房贷,只能请家里的老人轮流帮忙看孩子。一天见到孩子的母亲对刚学会走路的小家伙说“我们为了你,把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养老的血本都拿出来了,还得省吃俭用,你还这么不乖”。再一次见到这个孩子大概是半年后,完全认不出来了。当初那个活泼可爱的小家伙已经变得沉默寡言,也不怎么与小伙伴互动了。当时心里极为心痛。

或许孩子想要的好,跟我们父母觉得的好,相差甚远。或许我们并没有想象中爱孩子。我们爱的是面子,是虚荣。

有好几次,我们心血来潮带着孩子出去玩。给她买她喜欢的玩具,给她买质量好的衣服,带她去吃好吃的。我们原以为这样,孩子会非常感激我们因此变得更加听话。而实际上我们错了。当时孩子确实很开心,但是事后该怎么调皮还是一如既往的调皮。我们很生气的说“爸爸妈妈对你这么好,给你买这么多好吃的、好玩的、漂亮衣服,你怎么还这么调皮呢?”。孩子感觉莫名其妙。

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爱并不是那么单纯,而是带着期待,混杂着交易的色彩

扪心自问,作为父母的我们,很多时候相比于陪孩子玩,我们是否更加愿意玩手机游戏和刷朋友圈呢?因为孩子的游戏对我们大人来说实在太过简单和无聊,所以即使知道陪孩子玩很重要,我们还是提不起精神。另外虽然我们很清楚看电视对孩子有很多害处,但是为了让孩子不烦我们,我们是否还是宁愿孩子安静的看会电视。所以从这些方面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爱自己的孩子。

打破完美父母的幻想

我之所以要那么努力的呈现“我们并没有想象中爱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个事实。并非为了批判那些为孩子买学区房的父母。也不是想指责父母对孩子的爱夹杂各种私欲。而是想说明一个更重要的事实,揭露一个隐而不宣的秘密:任何人都无法成为完美的父母。尤其对于强调孝道的中国文化来说:大多数父母都期待自己成为社会期望中的完美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心目中树立完美无错的父母形象。而这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压力,给孩子造成非常糟糕的影响。简单的说:如果父母是完美的,那么亲子之间的不愉快的制造者只能归咎于孩子了。这样一来孩子从小就建立了“我是惹麻烦的人,我是个坏小孩”的概念。所以有完美父母情节的人培养出来的孩子常常有股深深的自卑感。

父母的不完美对孩子的有利影响

心理学家梅希说“在积极的、互惠的关系背景之中经历的令人受挫的体验,是无创伤的,可以推动心理的发展”。如果母亲偶尔的不完美处在孩子能够忍受的范围之内,而这种不完美将成为孩子正常发展的一部分,而不会阻碍其正常发展。另外当我们更真实的与孩子互动时,我们的孩子会更好的认识人、认识真实的社会。也更能接纳他们自己的一些“不好” ,意识到人是“好”和“坏”的组合体,从而学习接纳自己及他人的“坏”。最终能够更加轻松、自然的成长。

需要澄清的是:这不是说提倡我们成为不完美的父母,而是提醒我们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告诉孩子我们也有情绪不好的时候,我们也有累的时候,所以我们无法任何时候都能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从而帮助孩子建立优缺点兼备的真实地父母想象,打破完美父母的幻想(孩子出生后也会建立一个完美父母的幻想,用来应对不安全感的威胁)。

我们无法成为完美的父母,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做一个足够好的父母。一个足够好的父母会给与孩子什么样的爱呢?答案是孩子真正需要的爱

孩子真正需要的爱(该部分主要参考姜澎.《对科研结果的过度解读正在伤害儿童教育,早期教育的三大迷信尤其如此》.文汇教育)

0-3岁孩子发展的任务和需要,或许和我们大多数人想象的都不同。

美国的科学家们认为正是儿童3岁时词汇量的差距,导致了孩子成年后的差距。理由是: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左右调查发现,社会中上层家庭的孩子和底层家庭的孩子,在3岁时词汇量相差一半——中上层家庭的孩子3岁时的词汇量是1100个左右,下层家庭的孩子3岁时的词汇量是500个左右。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中上层家庭的孩子和底层家庭的孩子的这种词汇量的巨大差异呢?父母的社会地位?家庭的财富?早脚?答案却是:

科学家在上述参与调查的孩子身上戴了一个监测器,发现中上层家庭的家长在孩子0-3岁时对他多说了3000多万个词。于是科学家认为,这才是起跑线。

然而这个研究并未就此打住,一部分的科学家对上述研究结论持怀疑态度。同时通过在中上层的家长中调查——为何同样的阶层,有的孩子说话晚,有的孩子说话早?而这些家长都很重视早教,都对孩子说很多话。

于是推论孩子词汇量的差别和家长对孩子说的词汇量无关。

那么就是是什么导致了孩子词汇量的差别呢?

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差别在与父母如何回应孩子的话,正是这一点,导致了孩子词汇量的差别——低回应家长孩子的词汇量,只有高回应家长孩子词汇量的一半。

这么说,是不是孩子不管发什么音,我们都要回应呢?答案是否定的。

科学家们又发现。如果家长过于焦虑,时刻回应,反而会破坏了孩子的发展。

因为当孩子发第一词的时候,家长很激动,过一段时间,不再激动了,孩子又会推动自己发出新的音节,吸引家长的注意。正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这种最自然的互动,造成了孩子健康的发展。

简而言之:0-3岁的孩子最需要的不是词汇量,最需要的是和照顾他的人有持续性的、敏锐的回应和互动。

哈佛大学心理研究中心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叫“无表情实验”。

实验开始时,妈妈和孩子之间有自然的互动,等妈妈转过身再回头时,面部就毫无表情了。从孩子的反应可以看出,孩子很快就陷入了焦虑。如果孩子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可想而知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另外研究发现:能适应困境挫折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至少有过一位稳定可靠的照顾者,家长、老师或其他人。

罗杰斯说:我们日复一日地给孩子们喂饭、换尿布、穿衣服,安排游戏,擦眼泪。在这样似乎平凡的生活工作中,我们有时会淡忘自己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受我们照顾教育的孩子的生命中。

当孩子需要时,我们能够在他们身边很重要。最终,对孩子有最大影响力的,是我们真诚实在的为人。

综上所述:对于0-3岁的孩子来说,真正需要的爱是:拥有一个稳定的抚养人,给与高质量的陪伴、回应和互动。而非父母们想象中的大房子、学区房、好吃的、好玩的,漂亮的衣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