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读书笔记

错乱的一代——《去年冬天我们都在干什么》

2017-09-20  本文已影响31人  2297c5f5098e

文/林则徐则林

无意中看到有个读者说:德国文学在歌德横空出世之后才能与英法等量齐观,而共和国文学若能在80后手中崛起,我相信,必是因为蒋峰。

蒋峰,何许人也,为何会有读者给予这么高的评价?看到这么高的评价,任谁都会充满了好奇吧!我当然也是,所以在网上找了他的资料和书来看。原来他和韩、郭、张悦然、七堇年、王若虚等人一样,都是从新概念大赛出来的。而与韩、郭的“偶像派”写作生涯不同的是,他是个十足的实力派。他还被列入了“80后”实力派五虎将的行列。其中分别有:李傻傻、胡坚、小饭、张佳玮、蒋峰。中间三位我并不熟悉,但看完蒋峰的书后,前后这两位我算是知道了他们有多厉害了。

李傻傻又叫蒲荔子,去年他出了一本《你是我的虚荣》的书,很幸运的是,我买到了他的亲笔签名版。去年也看了一些书,就写作风格而言,这本《你是我的虚荣》绝对是我去年读过的书里最喜欢的一本。有机会再介绍给大家。如果说李傻傻是以写作手法见长,那么蒋峰就是以写作结构的精巧而闻名于天下的。以至于有人说他太过于炫技,看他的小说需要一个很高的起点,不然会看不懂。

以我们这次要讲的这本《去年冬天我们都在干什么》为例,小说开头就已经把故事的结局给写出来了。我作为一个平时也写点东西的读者,在看完第一章的时候,感觉后面应该没有什么好写的了呀!但看页数怎么还有那么多。他用小说的前三章给大家讲了一个悬疑的故事,而后又用了七个章节来写这件事情的发生经过。在读到一半的时候,那个做坏事的人好像突然就被揪出来。可当你接着往下看的时候,又仿佛回到了故事开头的起点处。

这本小说每个章节都是独立的,不管你从那个章节开始看,你都能进入到故事中去。而每个章节又是遥相呼应的,比如你在看完了第4章,接着看第5章时,你会感觉他并没有去做一个紧密的衔接。记性好或一口气读下来的读者可能就会发现,原来他的第5章是接第2章的,而第6章竟然又是与第3章的故事内容相对接的。开始看真的很不习惯,但当我看完整部小说后,又因重新回顾而开启了一个纵观全局的上帝视角时,我才发现整部小说的结构设置的太巧妙了。你明明觉得写的很乱,却一点也不影响它的叙事。就像我们说的散文精髓一样——形散而神不散。简直是让看的人欲罢不能。一个如此年轻的作家竟然能够把结构玩成这样,怪不得有人会说,蒋峰酷爱“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写作结构,也精于此道了。

流水账似的小说当然是好读的,不需要太多用脑,一条线下去,很轻松就能读下来。可这就像人们口中所说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一本结构精巧的小说,可能会给读者的阅读带来层层的阻扰和困扰,但读过之后,你发现那些故事的情节也好、人物和语言也罢,记不记得都没关系。因为一开始读的时候你的感觉就是乱的,所以,会触发你进行更多思考,思考小说写作的意义、思考小说的结构和时间线、思考小说里人物命运的前因后果,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作为读者的我们是有自我思考能力的人,如果一开始作者就将小说的写作意图都展现出来了,这种直白的给对读者又有何意义呢?

若你以为他只是写一个悬疑故事的,那你就错了。因为,这本小说悬疑的部分只占到了30%都不到。所以,他的小说的特点总是用前30%写一个悬疑的故事,而后70%则用来讲现实。里面也是有青春、有伤痛、有离别、有无奈、有性、有爱的。

绝大多数小说家的小说里都是可以找到自己影子的。而蒋峰一个83年的作家,毕竟年龄摆在那,如果故作深沉地去写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也不是不可以写,只是怕就没有写自己经历过的那些事感受深刻了。就像韩寒在新概念大赛的成名作《杯中窥人》一样,以及他后续出版的《三重门》等,由于写的太过老到,与他当时的年龄不相符,以至于陷入了是他父亲代笔的风波中。12年的时候,他不得不将《三重门》的手稿重新出版,还取了个《光明·磊落》这么有意思的名字。这本书我也买了,光明其实是一本空白的笔记本,《三重门》的手稿就放在了“磊落”里。

《去年冬天我们都在干什么》是05年出版的,小说主要讲他在上中国防卫科技学院那两年不到时间里的故事。从小说里我们看到这所大学其实是所骗人的学校。为此我上网查了一下,百度第一条点进去竟然转成了什么互动百科,我不知道互动百科和百度是什么关系。因为百度搜索竞价排名曝光后,我就已经对这个搜索引擎搜出来的部分东西存疑了。互动百科里显示的中国防卫科技学院看着还是蛮正规的,是一所全日制、全封闭的军事化管理的学校。可再多搜索几条贴吧内容,就发现很多自称是该学校学生的人在爆料说,学校如何违规招生、虚构学校资质、毕业证无效等。而在小说里,这些也有写到,那些大四的学生快毕业了,才发现毕业证是国家不承认的。所以,闹事打砸学校的东西。可没什么效果,他们就去打人,欺负大一的新生。而作者作为大一的学生也参与了这场规模达400人的斗殴事件,大一新生伤了17人,而大四老生从楼上掉下去终身残废和成植物人的就有四人。

也正是从蒋峰的小说里,让很多人认识了这所学校。而他又是怎么进入这所学校的呢?像他这样的人肯定是偏文科的,十四岁就开始写小说。所以,他想凭自己的各科文化课的成绩考一个好的大学肯定是不行的。而新概念大赛举办的前三届,获得一等奖的高三学生可以直接保送。如陈佳勇、宋静茹、刘嘉俊等分别被北大、复旦、华东师大等国内一流大学免试录取。所以,他跟母亲说,文学也一样可以让他上一所好的大学。可是,他去参赛的那年大赛停止保送了。他向父母说的关于不用学习靠文学便能升学的承诺,就这样灰飞烟灭了。而当中国防卫科技学院这样一所首都学院向他抛出橄榄枝时,他便去了。

开学第一天,差不多就有一半的学生退学,他也想退,回去复读也好,哪怕就是不读也罢!但不知情的父母并不赞成他这么做。在待了两年不到的时间里,身边到处都是聚众赌博、打架、泡妞的人,他也身在其中,过着无比堕落的生活。学习成了让人耻笑的事情,认真读书你就是个怪人。这个年龄段的人,大部分都是独身子女,他们从小就有一种孤独感。到了学校,这种孤独感并没有消除,堕落的生活让他们越来越孤独,对未知的未来的那种迷茫又感到非常的无力。

两年里,当他写完第一部26万字的长篇《维以不永伤》后,他选择了退学。从此全国各地流浪,一座城市,一部长篇的速度继续着写作。

07年录制朱军的《艺术人生》,和他去的还有另外三名女作家,她们分别是山东大学后继续去新加坡留学的张悦然、四川大学的颜歌和北大中文系古代文学的博士步非烟。而蒋峰是一所流氓大学只上了两年学的大学生。所以,那期的话题自然就围绕着关于退学的问题进行了。据说,他没有按照台本顺着朱军来,谈话肯定是不愉快的,节目组就将这段给删掉了。还是一个编导告诉了他节目播放的时间,他没告诉朋友、同学,连父母都没说。他只告诉了他的姥姥,因为姥姥喜欢看这个节目。可是播出的时候,并没有他。

人生好似一个死循环,几年前他说要靠自己的文学才华上大学的梦想破灭了,辜负了父母。现在,他又在姥姥面前食言了。节目播出十天之后,肺癌晚期的姥姥就去世了。这两件事情也许会成为他这一生的伤痛吧!

这本《去年冬天我们都在干什么》里,事无巨细地讲着大学里的那些荒唐事,也算是他对那段大学时光的一次回顾吧!在这本小说里,所有的人物近乎都真实地存在于我们所生活的现实里。转过身,向后看,也许他(她)们就站在你记忆的某个节点上。他们是“80后”,是世人眼中垮掉的一代人。

而我认为,他们并没有垮,他们只是错乱了而已。作为计划生育下的首批独身子女、作为素质教育下的首批被实验者,他们有选择吗?

人生下来,干干净净,每个人都是父母的宝贝。是时代造就了他们,是时代后来又觉得他们丢人而想抛弃他们。所以,垮掉的永远是时代,他们不是垮掉的一代,他们只是错乱的一代而已!

The Ned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