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The Challenge Children:建立合作型亲子关系

2017-11-19  本文已影响0人  故兮时

The Challenge Children中译本为《孩子:挑战》,由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和精神病医生Rudolf Dreikurs和Vicki Soltz共同编纂。这本书不是一本理论通识,而是对经典亲子案例的分析和解读。Rudolf Dreukurs将累积的40余年的育儿经验与心理学家阿德勒的精神分析理论相结合,创设性的提出了独到的育儿理念和原则。在此基础上,他又邀请了领导过多个家庭关系研究小组的Vicki Soltz将自己的育儿体系付诸实践,希望给“新手”父母和“不达标”父母提供帮助。因此,我将这本书视为亲子关系案例分析集,它并没有晦涩难懂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而是通过生动真实的日常育儿案例,辅助我们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从而实现亲子双方的和谐关系。

全书共有38章,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概论,主要说明了父母的亲子教育上所面临的两难处境;第二部分共36章,围绕着民主,平等,自由和规则(责任)四个主题提出了建立合作型亲子关系的34种模式或方法;第三部分上附录,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一个便于读者自评和反馈的环节。在附录中,作者为读者提供生动真实的37个案例,帮助读者更好的反思和夯实全书内容。

首先和大家分享一下第一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共2章,只为了说明两个问题。其一,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难以管教。其二,孩子的真实世界上什么样子的。

德雷克斯认为对孩子的养育应建立在文化传统之上,是一种随着社会文化发展而变化进步的一种方式。“女性宣告:我们与男性平等,这使得丈夫失去了对妻子的统治权,父母亲也失去了对孩子的统治权。”我们不能拿着一整套体系完整的传统教养模式生搬硬套在现代化孩子身上,父母教养方式需要不断革新,因时而变,因人而异。德雷克斯最先提出“平等的亲子观”,同时他也承认很多成人做不到这一点。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文化教养方式认为成人优于孩子;另一方面是因为潜意识中成人会将自己和孩子比较,从而提升内在满足感。建立平等观念会让成人很快丧失对孩子的控制权,失去优越感。

德雷克斯对于亲子间平等关系并没有抱有盲目乐观的态度,他强调虽然民主平等的教养方式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认可和支持,但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将放纵当成了自由,将混乱当成了民主”。故而,平等催生了自由,自由产生限制和责任。德雷克斯批判了当下普遍存在的“小霸王”现象,说明以孩子为核心的家庭,父母给予孩子无限自由,使自己成为了孩子的仆人。我将其视为“畸形的民主型亲子关系”,其主要特点是“孩子享受所有的自由和权利,家长承担所有的责任和义务。”畸形的民主型亲子关系使孩子很难形成规则和规矩意识,缺乏责任心和界限感。他们无法真正建立起有价值的自我,一直停滞在寻求快乐的本我阶段。而遗憾的是,造成孩子发展停滞的恰恰是以爱为信条对他们施加教养的父母们。所以德雷克斯反复强调“自由必然与规则相伴,没有规则,就不会有自由。”而所有的民主、自由和规则建立的前提都是平等的亲子观念,因此他强调建立“平等的家庭关系”。

另外,德雷克斯在第一部分向父母展示了孩子们的真实世界。年幼的孩子总会出现一些匪夷所思,不被成年人理解和认可的行为。德雷克斯认为这些行为背后都有着显性或隐性的动机和需求。父母只有真正做到了解孩子,才能有效解读孩子行为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才能有效改变孩子行为发展方向,弱化和消除孩子的不当行为。在这部分,德雷克斯详细的从三个方面指导父母认识孩子,分别是(1)孩子对归属感的强烈需求;(2)孩子善于观察却也容易误判;(3)孩子既能够认知自己的内在环境,也能够与外部环境交流。其中影响孩子性格特质最重要的三要素是家庭氛围(家庭成员间关系),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对孩子的训练(教养手段)。

父母只有确立起平等的亲子观,平等的认识和对待孩子,才有可能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型亲子关系。为了迎接孩子的挑战,德雷克斯从丰富的经验阅历中总结出34种手段方法,我将它们简要归为以“平等、民主、自由、规则”为主题的四大类。

通过对书中教养方法对归纳总结,我发现本书除了具有养育孩子的实用价值外,也兼备了更新父母教育理念以及帮助父母重新建构对孩子认识的重要作用,而且后一种价值要比前一种价值影响更为深远。接下来,我想和大家简要的分享三种教养手段,这些手段很多父母平时都在使用,但从没从更深层次去分析和解构过这些教养方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德雷克斯用平实的语言,帮我们厘清了这些教养方式的深远意义和实用价值。

(1)避免奖赏和惩罚

现在,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最受父母推崇,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更偏好于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奖励,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偏好控制和支配孩子,对于孩子忤逆父母的行为更容易实施严惩,棍棒底下出孝子,虎妈虎爸式的教育方式实质上就是一种权威式的教养方式。而德雷克斯对奖赏和惩罚两种方式都不看好,他认为“满足感要通过贡献和合作得到”,如果父母一味的通过奖励赢取孩子合作,其实是剥夺了孩子的基本满足感。惩罚对于当今的孩子用处也不大,他们宁愿接受严惩也要维护自己的权利。由此可见,奖赏和惩罚可能会短期缓解孩子的不良行为,但并不是孩子真正想要改变的,而是父母以自我为中心强行施加在孩子身上的。德雷克斯看来惩罚是父母对害怕挫败感的掩饰和逃避,奖赏是对孩子的贿赂,而孩子显然要比我们想象的聪明,他们并不会为了一时的小恩小惠或惩罚而改变自己,反而会激发他们的叛逆感和反抗心。真正想要改变孩子,最恰当的方式是在尊重孩子基础上的积极引导,“当他们确定我们尊重他们,也尊重他们自己做决定的权利,他们就会接受我们的引导。”

(2)注意说话的语气

在教养孩子时,父母更倾向于谈论的内容,而忽视说话的语气。但德雷克斯认为孩子和成人说话时,对说话的语气往往更敏感,更容易从成人的语气中捕捉讯息,成人的语气更容易刺激孩子的不良行为。因此,在和孩子沟通交流时,成人应“弯下腰杆”,站在平等的地位上,和孩子像朋友一样的交流,而不是以上位者或者权威者的语气对孩子颐指气使。否则,你将会亲手折断与孩子亲和的交流和沟通,更会伤害到孩子的感情。我们要相信,孩子远比我们成人想象的要聪明敏锐,很多时候,就像我们公然嘲笑孩子的无知一般,孩子也在暗地嘲讽成人的愚昧。

(3)“和”他们说话,而不是“对”他们说话

谈过和孩子说话要注意语气,接下来谈一谈和孩子讲话的内容。德雷克斯区分了“和”孩子说话和“对”孩子说话的差异。“对孩子说话是在告诉他我们要他怎样,是让他顺从,是我们在思考;和孩子说话是我们和他一起思考,找寻解决问题或改善情况的方法。”站在平等的地位上和孩子说话,更容易和孩子建立起合作,亲密的亲子关系。

我认为同孩子沟通交流的艺术要比与成人沟通的艺术复杂得多,需要我们更有耐心,更加细致。德雷克斯一直强调建立亲子平等的家庭观,因为从他丰富的经验中发现孩子远比成人想象的更聪明,更具有潜力。我们认为的孩子是弱者,孩子很弱小,从某种程度上看其实是成人的主观臆断和一厢情愿。成人和孩子唯一的差距就在于,我们身体成熟度要远高于孩子 ,这使得成人比孩子更有能力对这个世界“指手画脚”。

最后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林奕含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一个片段,一直被李老师性侵害的思琪曾两次试图向母亲房太太求救,第一次她问房太太为什么自己家从没有性教育方面的意识,房太太对思琪说性教育是对有性需求的人的教育。第二次思琪给房太太做了个比喻,思琪对房太太说她听说她们学校有一个女学生和男老师在一起了。房太太脱口而出的反应是那个女孩子那么小就这么骚。两件事彻底阻断了思琪想要向母亲求助的想法,从此之后的思琪甚至再也不想和世界说话。林奕含用生命给我们铺陈出一个难以遗忘的悲剧,简单看这两起生活琐碎的事件,不难发现成人太愿意站在成人的世界里漠视孩子的言行,而孩子往往都是敏感脆弱的,如果父母能够子女多一些耐心和倾听,多一些平等和尊重,将会和孩子成为很好的合作者,将会建构积极健康,意义深远的亲子关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