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什么都没做,视频却被传上网了
——《大象席地而坐》观后感
配图均来源于:豆瓣人世间,总有这么几点,是人们不愿意承认的:
一、一个人最大的问题,很可能是生而为人。
二、人是一定会死的,也没什么下辈子。
三、有些问题没有出路,哪怕去死也没有。
1.
在一个平凡的星球上,有那么平凡的一天,其中一个平凡的我,在一个平凡无奇的下午,用最平凡不过的4小时,看完了一部说不上平凡的电影——《大象席地而坐》。
现在,又开始用平凡的心情和笔触,记述着平凡的观影体验和感悟。
一切都太平凡了。哪怕电影那么漫长,那么平静,那么冷峻,我想我也可能和胡波一样,从头至尾,眼神里都没迸发过一点光芒。
没什么波澜壮阔,也没什么感同身受,没什么大彻大悟, 更别提痛哭流涕,真的一点都没有。《大象》是部纪录片,冷静客观地把世界翻个面展示给你看。
反正世界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嘈杂,晦暗,聒噪,荒谬......操蛋。这和“打雷要下雨,雷欧!下雨要打伞!雷欧!”的童谣基调相同,是科普式的常识。
胡波用近4个小时告诉我:“你看这些人,都操蛋的有10根手指。”我也只能回答:“哦,操蛋的。”实在没办法大惊失色地诘问:“天呐!怎么会有这种事?!!”
2.
走投无路的状况是真的存在的。这也是常识。
就像电影里一众主角:为朋友出头,却误杀对手的少年;与朋友老婆偷情,致使朋友跳楼坠亡的混子;和老师偷情,视频被到处散播的女孩;即将被送进破败逼仄的敬老院的老人......
少无所养,老无所依,电影刻薄又犀利地描绘出了不同人生阶段的所有人类的全体绝望。
仔细琢磨一下,其实在悲剧开始引吭高歌伊始,这些失落的灵魂也曾尝试挣扎,反抗,沟通过,也曾试图解决问题,但影片最“卑鄙”的一点在于,它把父母,老师,朋友,子女这些本该最亲密,最尊敬,最友爱,最坚固的关系,完全不顾一切地放在了对立位置。
父亲暴躁,肆意谩骂;母亲浪荡,言行轻佻;老师冷漠,袖手旁观;朋友伪善,撒诈捣虚;儿女薄凉,无情无义...还有泼妇骂街的原配,粗鄙浅薄的找狗夫妇,招摇撞骗的假票贩子,甚至还有从没出现的一走了之的爸爸,色欲熏心的科长等等等等。
全是微渺如蝼蚁的市井小民,演绎的都是腐朽不堪的众生面貌。
3.
所以,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处每一角,影片都是萧瑟的,悲凉的,萎蕤的,腐败的。无论是什么力量,怎样表现,最终都会走向不幸和灭亡。
你看,起初的韦布隐忍不言,重情重义,到头来什么也没得到,反而一句一句撕心裂肺的“TMD”“TMD”向丢毽子的老人叫嚣,意外得到一个毽子。人间的秩序,根本没有道理可讲。
你看,无论是穷追猛打的于诚,还是放人一马的于诚,善无善报,恶无恶报,跳楼死的不是他,一枪却打在了他腿上,善恶倒置,善与恶却都将人推向渊薮。
你看,黄玲和副主任这两个人互相依偎的人,明明“什么都没做”,一起去KTV的视频却在网络上疯传,流言蜚语,毁天灭地。人们不会相信灵魂的吸引,他们只相信性欲的驱使,他们不会理解寂寞的寒冷,他们只会脑补肉体的肮脏。
《大象》就是这样。它绝望到不让你看到一点希望,吝啬的不愿酝酿一丝暖意。哪怕是点起一点微弱的光火,它也要用各种黑色幽默、冷嘲热讽的手段亲自把它掐灭,还不忘嗤笑你的天真善良。
“呵。这世界坏的很呢。”
4.
当所有角色在被各种恶劣的因素,各方阴暗的力量共同逼至绝境,直到走投无路的时候,大家做了一个决定:要去满洲里看大象。一只席地而坐,一直坐着的大象。
我明白,这是一种遥远的意向。一种连妄想都算不上的虚妄。
你看所有人,也没有迫切要去的愿望,每个人都是吊儿郎当,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晃里晃荡、慢悠悠、心不在焉地荡过去的。甚至连票都很怠惰,直达大巴轻易就被随随便便取消,只能先前往沈阳。去?不去?走?不走?看?不看?都无所谓的。
因为老人们也说了:“换个地方也不会好的。”所以每次当有关满洲里“大象”的台词出现,我都很想拉他们一把说:“别往那儿走,那儿没有出路。”但一想到他们转过头来看我的样子,我又不得不放手:“噢,还是往那儿走吧。反正哪儿都没有出路。”
韦布说:“还能怎么办?”这不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独白么?
还能怎么办?在“还能”两个字上加重音。
其实都一样。当哪里都没有光亮,那在黑暗里,往哪儿走都是没有错的。
5.
我本以为就是这样的,我以为所有人都认同,认同某些糟糕根本无题可解。
但我闲来无事翻影评,却惊异地发现很多观众对此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还大有不平则鸣的架势。
这部分观影人大致都在Diss电影无病呻吟,故作腔调——“别把堕落当深沉,把放纵当青春,把错误当伤痛好吧。”“拧巴又狭窄,不是一众主角自己作出来的吗?”“为什么要把老师、学校、父母塑造成反派呢?”......
我冷静品评一番,突然心生艳羡。这些坚信“绝处逢生”“办法比问题多”的人,可真是幸福啊。
这话是真心的。
我天生丧逼,生来阴暗消极。对“丧文化”的认同和欣赏,只是为了确认和我一眼的“丧逼”的存在。——这世上就有这些生来颓丧的人。
但“丧文化”如果大行其道,那一定是不对的。世上理应幸福的,应该是那些正向、昂扬、欢悦的乐观主义。
他们永远能在悲哀里攫取能量,能在碎石渣滓中找出钻石,能用彻骨的无望提炼出零星的美。就像吃货的逻辑那么简单,深陷绝境也别怕,一定有破解的方法,不是红烧排骨就是劲爆辣子鸡啊。
6.
你看。我们都看到过世界的污秽和糟粕,但依旧保持温暖和坚强,这是我们这些丧逼可望不可及的能力。
我很欣喜能看到这些反对《大象》的评论。这意味着,小小寰宇的美和好,总有人替我们铭记在心。
真幸运。这世界存在着我们这些丧人烂人,也孕育了你们这些阳光美好的人们。
如果丧和美可以共存,那最后的赞歌就由你们来颂,我就放任自流,一丧到底,毫无后顾之忧地向这只席地而坐的大象吼一句:
大象,请你起立啊!...
算了,站起来看到的世界,其实一样的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