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生都有机会培养、优化自己的大脑
今天早上雷哥分享了稻盛和夫先生的《活法》,其实这类关于人生大问题的书总的思想说来说去也就那几点,但是诚如雷哥所言,我们这一生能够坚持做到二三条人生哲理,我们也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
其实关于人生的意义这个话题,前段时间我一直在问自己,但就是找不到明确的答案,每天忙于工作,忙于brandpeng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惟独丢失了自己,所以何言人生的意义呢?其实如果于我一人而言,我觉得自己相对比较不会迷茫,因为自己早已养成了自律的习惯,并且喜欢阅读与写作,但是当我肩负妈妈这个职责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就很容易焦虑,特别是当brandpeng一大堆坏习惯摆在你面前的时候,当自己能量低的时候就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下因为brandpeng身上有很多不好的习惯,我又要帮助他改掉这些坏习惯,因为我比之前变得更有耐心,更加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知道问题是出在父母亲身上,发现自己潜意识里肯定有对brandpeng的不满,才映射出他的不自信。
雷哥说我们要养成说谢谢的习惯,一开始他也开不了口,但慢慢地练习之后现在成为他的一种习惯。这让我想到了前几天看到的一篇文章,我们的神经是可塑的。所以接下来的每一天,不管brandpeng的行为是怎么样的,我也要尽力帮助他养成好的习惯。
在我们皮球大的脑壳里有1万亿个细胞,800-1000亿个神经元细胞, 每个神经元平均有10000个突触,与其它神经元相连,这个极其复杂的神经网络每时每刻都在高速运作,为我们的心理活动提供了生理基础。在经历各种心理活动时,有的体验如雁过无痕,没有给大脑留下持续的影响。但是有些强烈的、持久的或不断重复的心理活动,会给神经结构留下持久印记,就像河水反复冲刷出来的河床。这是因为What fires together, wires together (一起放电的神经元会互相连接),从而使短暂的心理状态变成长期的神经特质。日复一日,大脑结构就发生了变化。这就是基于体验的神经可塑性。
现代神经科学最重要且实用的发现之一就是神经可塑性——通过主导自己的注意力,我们可以重塑大脑的放电模式,并重塑大脑结构本身。
这意味着什么?
大脑不是成年之后就“停止发育”的,我们终生都有机会培养、优化自己的大脑。
如何重塑大脑?从重塑自己的体验开始。就像锻炼身体肌肉一样,我们可以锻炼大脑的“情绪肌肉”。让特定的神经细胞以某种方式相连,建立新的回路,以新的、更有帮助的方式一起工作。
因为有了神经可塑性,让纠正负面偏好成为可能,因为心理活动会影响大脑。现在的你,可能有这三种情况之一:
·不觉得身边有什么美好的事情 ——因为我们总是忙着解决各种问题,注意不到身边那些“美好”的小事,那些只是正常,不需要额外关注,比如一朵花、一片叶、一个温柔的抚触、一个放松的呼吸。
·注意到了,但体会不到,因为我们急忙赶着做下一件事,没时间停留在“没问题”的地方。
·注意到了,也体会到了,但没有形成大脑回路,没有改变大脑结构,因为我们停留的时间太短、重复的次数太少。
无论你是哪种情况,都不需要责怪自己。这是大脑的本能使然。
好消息是,我们现在就可以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每天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的时间,主动去发现世界的、别人的和自己的美好。
在每个美好的感受上停留几个呼吸的时间,充分沉浸在美好的感受里,让爱和温暖、欣赏和感恩、宁静和清晰、勇气与信心、喜悦与淡定常驻你心,在大脑中形成新的神经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