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发心的种子

2018-06-21  本文已影响0人  楚音_

我一直在寻求有人固贫守穷教书育人的原因,原来不用找答案,只需要去了解经历就明白了……

有这么兄妹三人,单亲家庭,只有父亲,家庭收入只靠那十几只羊。某天,父亲说,家里撑不下去了,希望三个孩子中有一个人退学干活养家,还可以减轻负担。退学意味着自此放弃更好的命运,换谁谁甘心?三个孩子学习都很好,考去大城市大有希望。

可大妹说,如果三个人里选一个,那一定不能选最大的,也不能选最小的……她说,让哥哥和妹妹去上学吧,我留在家里就好。

大妹说得很若无其事的样子,手却是抖的,兄妹开始哭,父亲也在流泪。

大妹子自此留在了在了家中,在他的记忆中,每逢放学,大妹都会侯在家门口,永远高高兴兴的样子,道:哥你回来了,饭做好了,快吃吧!

烟熏的痕迹挂在脸上,她有时忘记了擦,黑一道白一道,他咬着牙帮她擦脸,不敢说话,怕一开口会哭,会让妹妹难过。

愧疚化为动力,他加倍努力地学习,后来是村里唯一个考出去的学生,离开的那天,父亲借用了村里唯的辆“大解放”,上面站满了村民,“大解放”跟在机场大巴后面,一路跟到机场为他送行。车上没有大妹,那天她来不了,家里不能没人。

他初出西藏时没过语言关,老师讲的他听不懂。他把父亲和妹妹们的照片摆上书桌,让他们看着他学习,一年后学业追了上来,汉语流利。

可最困难的不是学业,腐心蚀骨的是思乡之情,路费太贵回不了家,节假日他自己在学校待着。

春节最难熬,他一个人躺在宿舍里,看着桌上的照片流泪,流着泪读大妹给他写的信。

有一次大妹邮寄过来200元钱,是她在村里捡易拉灌、酒瓶捡了大半年换来的钱。大妹说,读书累,哥哥要吃好点儿。

  他在西安读完初中,在湖北大学毕业。

  他学成归来时,小妹也在拉萨读完了高中,终于熬出头了, 多亏了大妹和父亲的苦苦支撑。

  父亲带着大妹小妹早早等在了机场,当他站到面前时,他们还在四处张望寻找。

  多年的离别恍如隔世,家人已认不出他来了……他离家9年,去时13岁,归来时22岁整。

  他泪眼模糊地看着他们,头发已花白的父亲,容颜憔悴的大妹。大妹用自己的青春换夹了哥哥的未来,她本该拥有更好的命运。

    他后来选择当老师,主动要求调到最艰苦的纳木错小学,再后来成为那里最出色的老师。教学奖拿了很多,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

    他的选择,应该和当年大妹的辍学有一定的关系。往事无法回头,故而当下愈发要尽力,他是在尽力去卫护那些大妹的命运,让她们的人生多一些理所应当的可能性。

  在贫困地区的老师身上,不乏他这样的故事,很多老师背后都有一个大妹。发心扎根在那里,是为了那里有个更好的未来。

和安守贫困的老师比起来,某些所谓的支教志愿者又算什么呢?不是非要拿他和别的人比,只是人总该拿发心来比比真心。不是说提到支教就值得认同,去个十天半个月的那种都值得鼓励。善行不应入魔道,人总应时时审视下自己的发心——

你真的是去教书吗?

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别把什么暑期体验和真正的支教混为一谈。

别打着什么“告诉孩子们外面的世界”的名义去攒合影照片。

你到底是把支教当成一份需要认真履行的义务和职责, 还是为了拍照卖惨、发帖博喝彩,为了自己的存在感,去把孩子当道具?

知道你年轻,有热血,总想做点儿什么。

可骂的就是你这腔盲目喷薄的热血!

那些大妹上个学不容易,老师一职,本应是虔心渡他们的船……

如果你发心不够,就不要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