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500字音乐是你,另一个自我复活的地方

那些年,那些歌

2016-04-26  本文已影响0人  扬子江

初一那年十一假的时候小学同学来我家玩,当时听他哼了一段旋律觉得很好听,便问他从哪听来的,同学很不屑地看我一眼,说我连林俊杰这么流行的歌都没听过。那是我第一次听说林俊杰。 那个时候对流行音乐没什么兴趣,甚至内心有点抵触,可能当时觉得流行音乐与我从小被灌输的文化理念格格不入,莫名地认定听了几首歌就降低了自己的身段。现在想来小孩子的思想真是天马行空。从那次开始自己慢慢地关注起流行音乐来。

或许我最开始的“流行音乐启蒙教育”来自于校门口的那家音像店。那家音像店正对我读的初中大门,每天各种歌曲单曲循环震耳欲聋,可算苦了教学楼靠街的那些班级。从张韶涵的《欧若拉》到蔡依林的《野蛮游戏》,从林俊杰的《江南》到潘玮柏的《快乐崇拜》,伴随着清晨朗朗的读书声和傍晚放学时的喧闹,如暮鼓晨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后来高一的时候一次回到初中,那家店正在放张韶涵第四张专辑的《泪光》,远离故土到郊区上高中的伤感瞬间让我感慨时光飞逝岁月如梭。

当时家教甚严,不准听歌。所以Mp3自然是买不了的。但是谁能阻拦一个孩子学习英语的热情呢?在这个借口之下我妈给我买了一个随身听,简陋的松下CW05。不曾想这个随身听陪着我度过了接下来的六年,从卡带随处可见的03年听到iPod都出到第五代的09年。每天书包里会装最近买的卡带,但是只要在家随身听里面一定得放上英语磁带,以防我妈突然检查。用后来大学同学的话说,作为一个“心细如尘”的男生,我在掩盖蛛丝马迹各种反侦察手段上面向来滴水不漏,直到高一我妈收拾我的书桌在抽屉深处发现满满一大盒卡带才算真正被识破。

初一下学期的时候,我家从市中心搬回郊区。原来到学校十分钟的路程延长为40分钟,晚上放学交通高峰期甚至要一个多小时。从金山桥出发,在杨庄转67路,每天四趟,这段时间里随身听陪伴我消磨了太多无聊的路途。后来新增了610路公交,可以不用转车了,于是不知道所少次回家的时候在歌声和各路喇叭鸣笛报站喧哗的混音之中沉沉睡去,直到在终点站被司机大叔叫醒。

虽然那时的装备只值100多块钱,但我却不屑于买门口音像店的盗版卡带,生怕会脏了我的随身听,冥冥中一种“贫贱不能移”的精神支撑着我宁愿挨饿也要买正版卡带。校门口2块钱的卷饼夹鸡柳就是一顿午饭,省下来的钱都给了新华书店的音像店。学校离市中心不远,当年的金地商都三楼还是冠名新华书店的博库书城,进门过了收银台右拐就是音像区。我隔三差五的就会在午休时间去逛一圈,所以经常是在新专辑发布的第一天就买到了卡带。那种心情估计和现在iPhone上市第一天就买到的心情差不多。

我买的第一张专辑自然是林俊杰的《乐行者》。那位同学当时嘴边的旋律是这张专辑的主打歌《就是我》。后来在网上看到对林俊杰第五张专辑《西界》的评论说相比于第一张专辑音乐成熟了不少。我不太懂如何定义“不成熟”的音乐,但是那句烂熟于心的歌词“对没有错”成功的把我拉下了流行音乐的茫茫大海。对于林俊杰,我始终觉得他最完美的专辑莫过于第二张《江南》,除了几首唱遍大街小巷音像店的主打歌之外,像《精灵》、《相信无限》这些少有人知的歌曲也深得我心。一直觉得林俊杰的专辑总是富有创意,这在《江南》中体现的淋漓尽致。除了正常的歌曲之外,专辑中有三段很短的音乐。第二段《起床了》就是一个人听着《第二天堂》起床刷牙洗脸的声音。第一次听到觉得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以为我买了盗版专辑,后来越听越觉得“有味道”。他的歌编曲上也很有创意,可以用“丰满”来形容,因为总是能听到各种奇奇怪怪的乐器的声音,使一首普通的歌也立刻生动活泼起来。作为流行音乐的启蒙,他让我领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的美丽。用一句最装逼的话来说就是,他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第二个被我熟知的歌手是张韶涵。那个时候《欧若拉》来势汹汹,一发布就大举侵占了校园内外,门口音像店在放,校内广播在放,班上同学在唱,颇有一种全民洗脑的氛围。在整个躁动和不安的初中三年中,《欧若拉》与那种喧闹的氛围相得益彰,算是与当年的生活最合拍的一首歌。张韶涵以“小身材,大能量”的口号出道,高亢的声音确实能量满满,但我一开始不太理解为什么是“小身材”。当时还不知道PS有着起死回生的神奇力量,只觉得专辑封面上的张韶涵一双大长腿俨然一副女神样,直到后来电视上看到她才发觉那么小一只。初二过年的时候第一次一个人坐长途汽车回南京外婆家,在高速上雪突然开始下起来,在窗外漫天的雪花中我第一遍从头到尾把《欧若拉》听到完。后来在不同的环境听了无数次这张专辑,但是每次一听到最先浮现脑海的还是那场高速上突如其来的大雪和当时回家过年的急切心情。

《梦里花》是我买的最后一张她的专辑。当时是高一的寒假,我从住校改为走读。寒假就留在了郊区学校外面的出租屋里。徐州的冬天很冷,我的房间里生了一个小火炉,当然这为两年后的冬天我煤气中毒埋下了伏笔,这是后话暂且不提。那年寒假过得异常压抑。家里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每天坐在书桌前做各种参考书。因为是郊区,住的房子是在学校对面的农村里的。我从二楼的窗户看出去能看到高高低低起伏的瓦房,像极了我外婆家的模样。陪伴我整个寒假的就是《梦里花》,以至于里面所有的歌现在一听就是一种悲凉的调子。那个寒假里有天我给我外公打电话说今年过年不回去了,我站在窗户边,窗外正下着小雨,天阴沉沉的一片肃杀的景象。后来再一次见到外公已经是我高考完第二天,接到电话说外公突发脑溢血,七天后就离开了我们。我已经忘了为什么当年那个窗边的场景会让我跟《梦里花》里的一首歌《泪光》联系起来,但是日后一听到这首歌我就会回忆起那个没能见到外公的寒假,想起那通电话。这算是唯一一首让我觉得不忍听到的歌,后来每次Mp3里听到我都会立刻换歌。

张韶涵后来的专辑批评的声音很多,最近一张同名专辑尤为如此。事实上任何人都已经很难再现《江南》或者《欧若拉》这样的神话,曾经“十首歌曲全主打”这么牛气的口号再也喊不出来。过去用随身听的时候总是觉得新专辑发的太快,每个月都要买几张专辑,导致我钱永远不够花。如今已是换了两次Mp3,手机随时随地都能下歌,却再也刷不出自己喜欢的歌。

第三个让我着迷的歌手是SHE。初一的时候有一天中午我在家午睡,醒来时迷迷糊糊听到外面不停的在唱一句“你是美丽的月光”,朦胧中这缈缈的歌声像从天外传来,妙不可言。后来一直想知道这是什么歌曲,问了周围的同学没有一个知道。坐在我后排的女生让我尝试哼一下旋律,我咿咿呀呀的唱出来她很无语的给我说那句歌词是“你是唯一的神话”。于是乎从《Super Star》开始,我便深深迷上了这三个女生宛如天籁的和音。《Super Star》之前的专辑我一直没尝试去听过,别人也一直给我说她们是从这张专辑才开始火起来的。连同之后的《奇幻旅程》,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歌曲而是她们专辑要卖18块钱,比林俊杰的整整贵了6块钱。我当时理解为她们是三个人,所以肯定要贵一点,后来发现王力宏和周杰伦的也那么贵,才知道应该跟唱片公司有关。当年林俊杰属于海蝶,而王力宏是索尼旗下,一听就不是一个档次。后来林俊杰加入华纳,身价倍增,不可同日而语。《Super Star》和《奇幻旅程》我是一起买的,两张我一直没有好好听过,因为觉得有太多的歌不喜欢。由于随身听没法随时切歌,也不能单曲循环,听一张这样的专辑实在是痛苦。之后一张《安可》着实惊艳,算是我上学途中翻来覆去听的最多的了。

中考完的那个暑假我仗着考上一中明目张胆的买了一张SHE的《Forever》,是她们出道十年的第二张精选辑,也是整个高中阶段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专辑。高一军训那会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我都会听这张。直到有一天对床的男生给我说他每天都听着我的歌睡着我才知道那个耳机的漏音是多么严重。歌曲最神奇的力量莫过于一首歌对应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不论时隔多久一听到那熟悉的旋律当年的场景和情感都会再次浮现。哪怕现在我只要一听到《星光》我就会想起那些夜晚,想起累人的军训,晚上的自习,想起一号宿舍206的一切。我总会小心翼翼的对待这首歌,不敢听太多遍,怕听的多了再也找不回那种身临其境回到过去的感觉。《Forever》是我买的最后一张她们的专辑。因为上了高中离市中心远了也渐渐失去了当初的狂热,不再觉得追星买专辑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件事。07年《Play》发布,我只在偶尔经过商场的时候听喇叭里放过几句《中国话》,那时就感觉一个时代落幕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从那之后对买专辑的热心程度渐渐降低。初三的时候有一次参加酒席有一种酒盒子里面送一个很小很简易的收音机,我如获至宝,成了我高中偷偷听歌的最佳工具。当时徐州广播电台有一个FM99.6,徐州音乐广播。那句广告语“FM99.6,城市上空最美丽的声音”被我和高中同桌模仿了很多遍。当时的主持人叫罗川,声音充满磁性,其他几个女主播的声音也很好听,很难不让人浮想联翩。每周六晚从七点到九点都有音乐排行榜,前一个小时是内地榜,后一个小时是港台榜。那是我一周最期待的时刻——可见当年我的生活悲剧到了一个什么地步。所有我听到的觉得好听的歌我会记在一个专门的小本子上,高中毕业的时候记了整整两本,大一买了Mp3后一首一首地下载下来。真是佩服当时的远见卓识。

大二那年暑假我们家搬家,所有私藏的物品都不得不一一清点。高中有一次吵架我妈扔了我很多磁带,剩下的已经不是很多了。我把它们拿出来一张一张排好,我知道以后不会再听了,但是看到那些色彩斑斓的封面我就知道这里面其实藏着一个大大的世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