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香,桂花落,桂花食
岭南的花儿开放,是有些不大分四季的。隆冬里缓缓步行于海堤,耳边听不见水流动的声音,放眼望去也只是看见灯光与月色倾洒在江水上,水流缓缓,波光粼粼。
这样的夜晚,虽然寒凉会随着北风迎面扑来,但一路有阵阵熟甜的香气相随,那花气袭人得让人顿起靡靡之念。
不用寻觅香味的去处,闭着眼睛都会知道,这样香味来自这河堤的岸边种着的一排排的桂花,香得这甜媚,难怪徐志摩在他的诗里直说桂花“香得凶”。
桂花,又名木樨,江门本地有开得黄澄澄的金桂,也有开得白花花的银桂。它们终年都会开花,只不过,在秋天里花会更香更繁盛一点而已。听闻有花色珠红如丹霞的朱砂桂,可惜未曾见过。
桂花无论是植于路旁,还是植于庭院,都是不争不闹。花儿隐藏在叶底的缝隙间,悄悄地绽放在枝节底,那花粒又细又碎,让人只能闻香看不见影子,就如杨万里诗中所述:“看来看去能几大,如何著得许多香 ?”所以本该是不起眼的。
可是据说单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一句,就引来金主完颜亮兴起了占领杭州吞并南宋的欲望。这历史真假与否不作讨论,但也能从侧面论证了桂花是如何诱人。
桂花香诱人,为了能够延长享用它的香气,人们会制成干花食用。在桂花花开时节,于桂花树下铺下竹蓆,用长竹敲落桂花,再用鹅毛挑出碎叶残枝和碎瓣,只剩下饱满完整的桂花备用。
这从采花,选花,烫花,淋花,漂花,控花,渍花到最后包装这个过程,必须要一气呵成,而且当日清晨采摘的桂花必须要在当日加工完成,否则花枯色变,色香味全无,不能用了。
在江南乡下惯例,在中秋要吃的桂花糖芋头,桂花藕粉糖糕,桂花茶、桂花酿酒,桂花丸子,桂花栗子……无一不是借了桂花的香,桂花的名。也是,桂花那种清芬的香气,的确与甜食茶酒最相配。
弄一碗桂花栗子羹。栗子的甜味与桂花的香气互相辉映,栗子粉糯,入口细腻,桂花香气绵软悠长,栗子有了桂花后,那味道被烘托得更圆满。浅尝一口,满口便都会是桂花香,如同秋天在眼前呢。
苏浙人爱以桂花作甜品,而挂上桂花名的菜肴似乎也不少。只是普通肉丝加上木耳用来炒蛋,因为蛋花烩炒成菜后颜色嫩黄松碎,形态和颜色都酷似桂花,就变了木樨肉了。
《白门食谱》载:“金陵八月时期,盐水鸭最著名,人人以为肉内有桂花香也。” 南京著名菜桂花盐水鸭,实际烹饪中并没用到桂花。只不过是中秋前后,桂花盛开,这时制作的盐水鸭色香味最佳,于是就呼为“桂花鸭”。鸭子配上桂花,立时风雅不少。
只是,桂花不是挂名就是配角 。只用桂花独当一角的也除了《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挨打后吃的木樨清露,还有谁?
不过,“现从井上取了凉水和吃了一碗,心中一畅,头目清凉。”那“一碗水里只用一茶匙子,就香得不得的了”。这样的愉悦,还有什么能比得上?
无戒学堂日更第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