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用性阅读指南》
想让阅读变得有价值,第一步就是要有目的的去阅读。我的目的是明确的,因为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如何将知识转化能力?”我想通过阅读《实用性阅读指南》找到答案,这就是我阅读的动机和初衷。
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用性阅读指南》在开始之前,让我们来了解下《实用性阅读指南》的作者:大岩俊之
大岩俊之,一位优秀的销售,速读法的研习人,每年读书三百本以上的讲师,致力于改善人的阅读习惯,教你最实用的读书法则,让书中的每一个知识都能在实际行动中发挥最大的作用,让每个人都能从读书中获得收获、实现成长。
第一章 有效率的读书
确定读书目的
读书是要带着目的去阅读的,带着主动意识去行动会更加专注,因此也会更集中注意力,容易有所收获;明确目的,知道自己“想从这本书里得到什么”,再去阅读,这样就能集中火力,更容易找到想知道的信息;读书的目的设定得与“行动目标”相近。
如果我们要讲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想获得进步和改变,那就必须要明确自己的目的,如果是消遣,那就不要讲效率的问题,如果想获得知识,解决自己的疑惑,获得行动上的指导,那么就必须明确自己目标,保持专注力。
只摘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先想好关于书本的“问题”,然后在书本中找出应对这些“问题”的答案;只要一有问题,人类的大脑就会想要找出答案;关键的三个步骤:读书目的,掌握梗概,确定问题。把焦点放在“目的”和“问题”上,在翻开书的同时,也会专注于自己需要的内容。
结合书的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在书中去寻找答案。当我们把目标设定为问题的时候,我们在翻开书籍阅读的时候,就会集中精力去搜索这些问题的答案,这和我们在考试时做阅读理解题的状态是完全一样。
通过序言、目录和后记掌握概要
序言:是一本书最先读到的部分,它凝缩了一本书所有的要点。目录:看完目录,就能找一本书的所有内容。后记:后记通常会有作者对全书的总结,编撰此书后的感想,以及对相关人员的感谢。
通过序言、目录和后记,我们就可以了解一本书究竟写了些什么,哪部分是重点讲述的内容,依据我们的目标进行取舍,知道自己该去读那部分内容,了解什么东西。
要有时间意识
有时间意识的话,效率会迅速提高。阅读商务类书籍完全不用从头读到尾,而是要摘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专注于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筛选和专注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
不试图全部理解
一本书的重要内容只占整本书的20%,20%中最重要的仅有4%。最开始就找出书中最核心的那4%去集中火力,这样取得的效果要好得多。
学会果断舍弃书中非必要部分的那一瞬间就是你终于可以记住书内容的时候。
对于书籍内容的筛选,是我们能记住所需内容的关键步骤,舍得之道的含义是“有舍有得,先舍后得”的道理。
有意识地“输出”
所以输出包括向他人讲述和写下来两个含义,并且通过向他人讲述,也更容易记忆书的内容,在博客,公众号以及各种自媒体平台上,总结书的内容来介绍给别人。
我采取的方式是在简书、豆瓣、微信读书,蜗牛读书、头条号等平台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用自己的理解结合相关的问题,写出自己的实践和想法。
争取多读
采用“并列读书法”,同时阅读几本书,短短一天时间内多次阅读不同的书籍,这样一来头脑也会不断的转换思考,反而对书本的印象更为深刻。
我的建议是,这里可以用主题阅读的方式,所选择的书基于同一主题。如目的是阅读能力提升,则可以列出书单,选择几本书同时阅读,便于互相对照补充,加深理解、快速掌握。
不被他人的意见左右
看了推荐去买十本书,适合自己的可能也就两三本,概率是0%到30%。
用手机来对自己的心愿书单做记录,将他们放在京东的关注里,查看会十分方便。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到实体店去看一下心愿书单上所列的书籍,真正翻阅和听别人说好与不好是完全不同的感觉。只有通过试读才能理解这本书到底适不适合自己,书里面有没有自己想要的内容。
不借书
借书来看的话,“从书里认真汲取精粹”的意识会相对较低;好不容易借到手,读书的兴致有可能也消失殆尽了;自己掏腰包购买书籍,就会有回收相应价值的想法,这也是我们阅读的动力。
任何事情想要获得收获和回馈,都必须有所投入,没有投入就没有回报,读书也是如此,不要去借书,而要投入自己的精力和金钱去买书阅读,才能获得收获。
第二章 边读边做笔记
如何记录读书笔记
通过读书笔记,整理知识和信息,帮助记忆。通过反复阅读,会加强理解,记忆也会加深。
读书笔记不一定非要用笔写在纸上,也可以用手机记录下来,也可以用讯飞输入法录制出来,所有这些做法的目的只有一个,加深记忆和理解。
把书弄脏也要记下来
无论是向别人借书,在图书馆借阅,还是在书店里站着浏览,都不能把书弄脏;在自己觉得重要之处做记号,之后也只有自己才能明白,一本个人专属的书籍由此诞生;不光简单地贴上便签而已,而是要在便签上写上一些关键词,以便于看到这个标签,马上就知道此页讲了什么内容,最重要的地方要折两次。
现在我们很多人都会用kindle或者一些读书的应用,利用其自带的笔记的功能,在读书的同时把它们记下来。这么做有助于我们依据自己的需求和目的,快速找到所需要的知识和内容。
如何制作读书笔记
直接摘录一部分内容,有一些地方的你认为特别重要,或者作者在这里总结了自己想说的主题,这部分可以直接摘录下来。;做摘要,分项罗列,很喜欢就可以分项写下来了;写下自己的感想,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一定要随时记录下来。
把对自己最重要的部分摘抄下来,不管是用纸笔还是用其他记录方式,然后将自己的所感、所思所悟也记录在旁边,这样你将受益匪浅。
把握书的结构层次
掌握整体概况,写出自己想要信息的页码,直接阅读。抓住整体的层次结构之后,才能接下来按章节整理书中的信息。
把握书的结构层次,有助于形成整体的框架,有利于知识的体系化,将零散的知识组成有机的整体,用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具体问题。
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把头脑中正在思考的内容,以可视化的图形呈现出来的思考工具。
思维导图运用于读书的各种好处:整理思路;大幅度提高构思水平;提高记忆力;容易产生新的创意;可以简短的总结大篇幅信息;图表等增加视觉效果,让人一目了然;可以用演讲、会议、项目管理等,应用范围广泛。
这个我建议大家去找一本专门讲解思维导图的书,先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并做一些练习。建立宏观的认识和进行过实操之后,再具体到用思维导图来做读书笔记的问题。
读书思维导图的准备工作:空白纸、彩色笔、书籍。
思维导图的基本规则:请将纸张横向摆放;不要用黑色笔而用彩色笔;放在正中央的图像要用三种以上颜色,要有立体效果;从中心开始呈放射状伸展旁枝;分枝(曲线)上只写单词;多利用图画、符号的形式。
尽管CAD软件的功能已经十分强大,但手绘的能力还是必须有的,这有助于我们真正理解软件的精髓。思维导图也是一样,尽管有很多电脑和手机端的工具能辅助我们快速画出思维导图,但不自己手工去画几张真正的图,我们就无法理解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在手机端可以使用幕布这个软件,在电脑上可以用iMindMap这个软件来制作思维导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我们有了理论基础和实操之后,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就显得十分重要,它可以大幅的提升我们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读书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
在思维导图里面写上书名,发售日,出版社等信息;根据自己确定的“读书目的”,“深入思考的目的”,将思维导图继续制作下去;从中央向外延伸的所有分支都用不同颜色表示,从而更容易分清;根据“阅读目的”、“深入思考的目的”的具体内容,继续往下写得到的“答案”;只需要写下遵循“阅读目的”得到的“答案”就可以了;可以添上读完书后的所感所悟等内容。
我想说的是,这些方法在我们使用软件的时候同样适用,只不过是工具不同,理念完全一样。
如何制作一本书的思维导图
按顺序总结一本书的章节、标题、小标题,整理书中自己感觉重要的部分;一开始,并不清楚一本书里到底有多少内容对自己来说是重要的,可以先做一个黑白草稿,然后再用彩色笔描画;一边对着一本做了很多标记的书,一边制作思维导图。
不是读完了书再做思维导图,而是边读书边制作思维导图,关键的信息在两个字“同步”。
第三章 牢记读到的内容
为什么记不住书中内容?
人类大脑的构造原本就善于忘记,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如果不主动记忆,只一天就会忘记大部分内容。
我们要从理论上理解,记不住是正常的,人就是要善于忘记。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利用主动记忆来记住大部分内容。
反复阅读,留存记忆
一本书如果能读上个两三遍,就能从不同角度对书的内容有所理解;反复阅读和一次性阅读相比,可以品尝到完全不同的“阅读深度”;但实际情况是,真正会将同一本书读上个两三遍的人,少之又少。
如果书只读一遍,只能叫了解;读了两遍,可以说认识,读了三遍,才有可能理解,我们通常所说的“深度阅读”的基本的特征就是要多读。
丢弃80%的内容,找出重要的20%
全书最重要的20%,占有80%的内容,为了方便记忆,请从整本书里找到这重要的20%。
对于阅读获取知识来讲,提炼的能力至关重要,通过阅读整本书,来提炼出其中的20%,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带着感情阅读
人感叹或是惊讶时所产生的情绪波动,大脑会记得特别牢;边读书,边调动感情;从平时起,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出来,这样就能很好的调整情绪;这个与其说是读书训练,也许更应该说是情感训练。
相信喜欢阅读的人心中阅读是件快乐的事情,这对于阅读获得收获非常重要,情绪对阅读的效率和动力会有巨大的影响。
以向他人复述为前提来阅读
输出分为“说出来”和“写出来”两个方面,自己若要理解,就先教会别人。
教别人的前提是自己要理解,而理解是一个对知识思考加工的过程,知识只有经过思考加工,才能真正为我所用。
整理成故事来记忆
比起别人创造的故事,自己创作的故事,更容易被自己接受,因此会更牢固的记在脑子里;本想把一篇文章记下来,但由于做起来毕竟有些困难,而记住一些单词和短语更容易;既然是创造故事,就必须用强大的想象力。
最具说服力的文字就是由动人的故事引申出道理,故事本身不仅容易记忆,也容易理解,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进而认同其观点。
使用首字来记录文字
通过首字来记忆这种方法,在碰到必须按顺序记住的事情时特别有效,如果要一次记住好多东西,这个方法也很有用。
对于英文来讲是首字母,对于中文来讲,就是提炼每一部分的标题来帮助记忆。
创建形象,联系记忆
尽量创建一些现实中不太可能的形象;通过让形象之间建立联系,来辅助我们进行记忆。
为了弥补文字的抽象,我们需要建立一些具体的形象来让文字指向具体化,以辅助我们记忆。
便利贴记忆法
制作便利贴,尽量选择同一位置或场所,如身体的某些部位。
把这些便利贴贴在自己随手可及随目可视的地方,这样便于随时加以利用。
第四章 将书中内容付诸行动
知识,只有付诸行动才可发挥效果
通过采取与作者相同的行动,或者说按照书上所说的方法加以尝试,总能得到一些收获;人是一种害怕失败,容易止步不前的生物;将想法化为详细的步骤,一步一步向前行进。
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将想法变为行动,认识的只有痛苦才能改变,只有行动才能改变。最大的失败是不采取行动,因为那意味着放弃。
将自我指导用于读书
引出对方的潜能,促使其自主行动的沟通技巧,从书本内容里发现行动目标,然后实践。
积极主动,发现目标,付诸行动。
从书本上设定行动目标
“行动目标”,意思就是读完书后具体要做些什么?“何事、何时、多少”具体用数字表示出来,做到量化可度量;设定行动目标的关键之一,是要明白“什么是不紧急但重要的事情”;如果设定目标与现实的差距太大,就没有办法顺利达成,从而逐渐变成一件折磨自己的事情;实践起来比较容易的“行动目标”。
设置行动目标,并把它量化,行动目标不能与现实差异太大,实现起来要比较容易达成。
想象自己达成目标时的样子
达成目标的时候,具体会处于怎样的状态?会是什么心情?会看见什么?会听到什么?会感觉到什么?
只有想到达成目标时自己的样子,才有可能成为那个样子。
明确现在的位置
要知道“行动目标”与“现状”之间有多大的差距,客观分析自己的现状。
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知道我们应该做什么。
思考与行动目标之间的差距
从“现在的状态”到“最好的状态”,就是两者之间的距离,就是你的差距所在。
行动的目的是为了缩小差距,进而达到“最好的状态”。
为了填补差距的具体行动
考虑缩小“现在所处位置”与“最佳状态”之间的差距时该做什么;给出五个以上的行动方案,运用5W1H的提问范例:怎么做?和谁做?在哪里做?何时做完?
给出多个方案的目的,是为了后期的选择择优,以找到最好的路径。
从所写的项目中选出一项
从所写的行动方案里选一条最想做的,并问自己,如果这么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要事只有一件,方法只有一种,选择其中最好的一条道路并前进。
将行动细分成从明天就能开始的小步骤
需要自己给自己支持,让这些想法能够转化为实际行动;为了能这么做,这一周里我可以干些什么?
必须把行动细分到可执行的单元,我们才有可能付诸于行动,这就是所谓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确定需要实施的事情
确定什么时候去做,确认一下自己达成目的以后的心情。既然要行动,就一定要有时间节点,否则就永远无法行动。
将行动告知他人
为了让你切实的付诸于行动,有件事一定要先做—“将行动告诉他人!”
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其他人员也来监督我们的行动,保持我们前进的动力。
付诸行动
成功采取行动的人,也请将最终结果告诉给他人。
行动的反馈的对象,不仅包括自己,也包括他人。
第五章 读书对人生产生影响的实例
在这部分,作者为我们推荐了几个方面的书单。
读书+创业
《周末创业》—藤井孝一
我的书单:《会赚钱的妈妈》—克里斯特尔·潘恩
读书+自我启发
《思考致富》—拿破仑·希尔
我的书单:《刻意练习》—安德斯·埃里克森,罗伯特·普尔
读书+考取资格证书
《考上就靠心智图》—荻原京二、近藤哲生
我的书单:暂无
读书+掌握领导力
《人性的弱点》—戴尔·卡耐基
我的书单:《交办的技术》—小仓广
读书+提升工作技能
《销售的铁则》—片冈洋
我的书单:《做事的常识》—小仓广
写在最后的话
阅读大量书籍来储蓄知识,这点非常重要。缩短时间,高效阅读的诀窍;记忆书上的内容,并且利用思维导图在笔记上做总结;运用指导技术,采取行动获得成果。马上吸收,掌握一本书的知识,设定目标,马上行动起来。只有行动,才能改变!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