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有偿征稿2...想法国学与传统文化

小孩子才有资本喜欢李白,大人要读苏轼才能被治愈

2019-07-26  本文已影响0人  古龄精玺

其实小时读苏轼的诗词,只是被那磅礴大气的诗句所吸引,“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只觉得读得酣畅,嘴巴跟着大开大合,声浪从胸腔喷薄而出,摇头颔首间尽显潇洒霸气。而出于这些感官上的爽快而喜欢苏轼的理由,并没有让自己很好地去理解他,甚至后来读到更豪迈的李白的诗词时,还会喜新厌旧,觉得苏轼还是稍逊李白一些的,因为李白的豪迈里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浪漫、有引逗天地万物的雄奇、有“仰天大笑出门去”的不羁。而苏轼比之李白,多少有点直男的束手束脚。

可是,越长大,越走进世俗世界中,才越来越读得懂苏轼的人生况味,那是一份对自我有内省,对生活有热忱,对人生有通达,对宇宙有敬畏,持重、放达又自恰的人生况味。

现在才恍然,年少时自然喜欢李白,因为年少时不知天高地厚,自恃一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想要对抗全世界,突破所有法则和边界。可我们都不是天才李白,不是谪仙人,千千万万的我们更是平凡之人。可是又有几多人甘于平凡?于是我们困顿挣扎,歇斯底里要取一金箍棒去捅破穹顶。在头破血流后,或垂丧,或奋勇。就连大家苏轼也会有此惘然之时,曾经名动京城的大才子却只能在赤壁旧地上感叹“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他何尝没有过宏愿,何尝没有奋争过,可即使才情卓绝的苏轼,也只能在世道的无情前感叹自己“多情”了。他不像李白,即使世道不容他,他也依旧“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继续傲首。但这是一种放弃吗?抑或是一种选择?

他当然没有放弃,依旧无畏于苍茫人生,只是选择了释然。“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放弃造物主般的完美主义掌控欲,选择了坦然接受人生悲喜。轻装上阵,笑对人生。仕途赋闲,那就泛舟、筑堤,那就画竹石、练书法,那就做快乐的吃货。

或许有人说,这是失败者的飞翔。可是何为成功,何为失败?人类本就渺小得如蜉蝣一般,人生本就短暂的如须臾一般,斗天斗地,比日比月,最终所得终究不过一个“心安”。心安的方式千百种,折腾能让你踏实你就折腾,苟且能让你舒服你就苟且,个人选择不同而已。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学生时代读《赤壁赋》,简直是暴殄天物,少不更事的年纪,哪里懂得这里的大智慧。再观之,才知道苏轼给予我们的,是一种明白天地可畏,苍生可敬的自然观。没有敬畏,人就会傲慢,傲慢让我们野心勃勃,横冲直撞。有了敬畏,人才会在踏实中浪漫,在浪漫中踏实,有挟仙遨游,抱月长终的宏愿,但也要有“知不可乎骤得”的自知,以及“托遗响于悲风”的希冀。这样的克制圆融,是李白没有教会我们的。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看,苏轼哪里束手束脚了啊,他不似李白逗弄天地万物,那是因为苏轼对自然有敬畏之心。李白的大气在胆量,可是苏轼的广阔在胸怀。他的胸怀是能装下宇宙的。他教会我们的变与不变间的辩证宇宙观。我们总在时代滚滚车辙中,匆忙赶路,赶着赶着就忘了我们出发的原因。我们总害怕被瞬息万变的时代节奏抛弃,却不知道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个时代其实都“曾不能以一瞬”,所有变化过后,“物与我皆无尽”,那么我们还害怕什么呢?着急什么呢?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其实人类本身就多么富足而自由啊,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这些造物者的宝藏,俯首皆是,我们甚至不用信手拈来,“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侧耳、睁眼即可享有,无穷无尽。就像富足的童年治愈人的一生一样,人类只有感受到自己生而为人的富足,才不会一生汲汲营营,莽莽撞撞。

我喜欢苏轼,喜欢他诗词文里,持重、放达又自恰的人生况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