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精要主义》:一次彻头彻尾地洗礼
如果你懒得看过程,可以下拉到最后。
在我近乎疯狂地想要获得更多,因此将计划表详细到分钟,将愿望list写满3张a4纸,却常常因为to-do list中一个小小事项没有按时完成而闷闷不乐然后陷入恶性循环时,我看了彭小六的书单,然后开始了这本《精要主义》的旅程。于我而言,这是一次彻头彻尾地洗礼。
![](https://img.haomeiwen.com/i643334/33a708dc6474f221.jpg)
生之智慧,在于摒弃不必要之事。——林语堂
本书首先以一个显而易见的职场例子,即一个为了赢得所有人欢心却无力安排自己的生活;这对刚入职场的新人来说,可能是一个必修课。“If you don't prioritize your life, someone else will."
OK,精要主义的宗旨:更少但更好。
1.那么成为精要主义者之前,需要回答一个问题:我要的究竟是什么?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选择的能力。——马德林.恩格尔
事实上,“纠结”这个词的出现让没有选择能力的人找到了归属感,但却反映出这一队伍的庞大。就拿我来说,我常常在酸奶和咖啡之间无法做出选择,所以总是两个都买然后一起喝。我想要学习韩舞、瑜伽、举铁,想要学习油画、漫画,想要学习化妆、服装搭配等等,但最终我没有一样是拿得出手、说得出口的。所以,我什么都想要,最终什么也得不到。
我盯着这张图看了很久,大约5分钟,大脑空白。go on!
于是,我开始进行“瘦身”。
“决定疲劳”:要做的决定越多,决定的质量就越差。逼着自己将愿望清单从3张变成1张a4纸再变成10项再到1项/year。鬼知道我内心经历了什么。但完成这个过程后,我感觉自己真的轻松了。然后,把计划表改成每天必须做的3件事,并且告诉自己:如果完成了,就用剩余的时间休息和思考、总结。
不要觉得自己无法摒弃,把自己逼到绝境,你真的会知道,你最想要的是什么。
当然,对精要主义的探索,绝不止步于此。
2.信息膨胀,需要“独善其身”
精要主义者都是出色的观察家和优秀的听众。他们深知,取舍的现实意味着自己不可能关注一切,因此他们会特别留意倾听话外之音,领悟言外之意。
在互联信息如此畅通的时代,获取信息越便易也意味着获得关键信息的难度。如果不信,可以打开微信看看自己都关注了多少个公众号,常看的有几个,每天都看的又有几个。所以,培养自己“审视查找信息精华”的能力就格外重要,这不仅帮助我们获得更有效的信息,也会为我们节省不少时间。
3.不是没有时间,只是不懂得生活
这不得不提传统的教育观念:埋头苦读就被夸奖,游戏睡觉就被批评。所以,我们很容易放弃游戏、睡眠和休息的时间,让自己看起来很忙、看起来很努力。
游戏,拓宽了人们选择的范围;游戏,是解压药;游戏,对于大脑的执行功能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
每晚,当我入睡时,我死去。次日,当我醒来,我重生。——圣雄甘地
这让我想起来一个同事,在公司10年,从来不休假却碌碌无为。为什么?一个连休息都不会的人,必然是封闭的,他无法接受变化带来的不安感,所以更不会主动寻求变化。“按部就班”无法追得上时代的进步,所以也必然会被时代淘汰。
4.说“不”的力量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进入公司时大家在一个起点,但最终差异会那么大?
这本书给了我答案。
对于“机会”,有两种表现:1⃣️运用宽泛的、盲从的标准接受一切要求和机会;2⃣️运用挑剔、明确的标准只接受前10%的机会。其实,这两种表现在股市中是最好的印证,想想结果,我们就该知道自己是哪一种,应该成为哪一种。
毕竟与机会而对应的永远是风险。所以,精要主义者选择在当下做更少的事情,以便在未来做得更多。
那么面对机会,如何进行选择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了。书中给出了原则:
如果答案不是一个确定的yes,那么就应该是一个肯定的no.
当机会向你走来时,不妨试一下:
第一步:把机会写下来;
第二步:写下3条“最低标准”;
第三步:写下3条理想的或“极端标准”。
一旦这个机会不能满足第一组“最低标准”,那么答案很显然就是no。如果不满足3条“极端标准”中的2条,答案依然是no。
总之,我们都该放弃“不错”,等待“最好”。
那么,面对诱惑时,坚定地、决绝地、优雅地说“不”就真的是一种勇气了。
人生中一半的麻烦源于答应得太快,拒绝得太慢。——乔希.比林斯
说“不”真的那么难么?:
1.把决定和关系分开来:拒绝事并不意味着拒绝人。
2.优雅地说“不”并不代表必须使用“no”。
3.关注权衡取舍:在答应的时候,对自己将要牺牲什么考虑得越多,拒绝就会变得越容易。
4.自我提醒,每个人都是推销员。
5.说“不”需要用人气换尊重:怀着敬意说不会在短期内带来社交成本,但是,从长远来看,受人尊重比被人喜欢更重要。
6.一个明确得“不”比一个模糊得“是”更优雅
8种应对方法:
1.尴尬得停顿;2.委婉地说“不”或“不,但是”;3.“我需要看一下日程表,然后再回复您。”;4.使用电子邮件的回复功能;5.“好的。那么我要取消的是什么?”;6.带着幽默感说“不”;7.“欢迎你x。我愿意y。;8.“这个我做不了,但是x可能对此感兴趣。”。
5.千万不要“半途而废”
其实,我们都知道最伟大的绝不是最有天份的,而是坚持到最后的。
*给自己设定一个具体的、鼓舞人心的目标,淘汰无意义之事来节省时间,设计一套体系,让执行变得毫不费力。
*缓冲,充分准备带来优势。
给我6个小时砍到一棵树,我会先花4个小时来磨快斧子。
*扫除“最慢行进者”。
*为“小胜”喝彩。
精要主义者摒弃好高骛远,鄙视华而不实,努力追求在重要领域中的每个微小而平实的进步。
*设计一种处理重要事务的常规,让执行毫不费力,让重要事务处于默认状态。
有的常规的确会成为例行公事。但正确的常规实际上可以提升创造力和创新性,因为它减少了对精力的占用。我们无需再把有限的自律用于一次又一次地做同样的决策,只要把决策嵌入到常规中,就可以把这种自律调拨到其他精要事务上去。
当然,同时执行多项任务与精要并不冲突,假装自己可以多点聚焦才是精要的大敌。
6.从精要主义者到精要领导者
Fewer things done better.
Communicating the right information to the right people at the right time.
Speed and quality of decision making.
保证团队中每个人都清楚自己该做出什么样的贡献,以及其他员工都在贡献什么。
对于“精要”的内化,我才刚刚开始,却已经收获颇多。引用书中的一个图。
最后,总结下我的收获:
1.给“我最想要什么”一个明确的答案。
2.设定一个具体的、鼓舞人心的目标。
3.对与目标无关的事务优雅地说“不”。
4.设计一套让重要事务执行起来毫不费力的常规。
5.懂得休息、睡眠和游戏的重要性。
6.享受“精要后的生活”。
我不是知识的缔造者,只是知识的搬运工。所以,我是一个“伪专家“、“真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