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市场的完美与局限
判断哪种分配方式最好,就要有正确的标准。从配置资源的效率看,完全市场是最有效的配置方式,可谓完美!
自由市场有两个条件:理性经济人和自由市场。这两个基本假设的雏形,可以追溯到西方第一本经济学著作-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理性经济人”来源于《国富论》第一章第一节里的“分工起源于交换”:
“协助如何实现呢?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假设,假如一个人能够刺激他人的利己心,让对方看到有利于他的一面,并告诉他人为自己做事是对他人有利的,那么他就可以实现这种协助。在人类社会中,我们所需要的协助基本上都依照这个方法进行的。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不说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好处。”这段话大概也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雏形。
“自由市场”来源于《国富论》第四章《论政治经济学体系》第二节谈重商主义的《论限制输入》:
“个人总是自私的,一般人绝对没有为公众利益牺牲自己的打算,个人也不会明白如何才能促进公众的利益。由于宁愿投资支持国内产业而不支持国外产业,他只是盘算他自己的安全;由于他管理产业的方式目的在于使其生产物的价值能达到最大程度,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场合,象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看不见的手”这个著名的比喻,后来经常被企业使用,要求政府放任自由。
在完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与土地和资产私人所有的经济制度相联系。在这种经济体制中,资源配置是借助于经济当事人下列的行为实现的:
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化的利润。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力图使货币收入体现出最大价值。
每个人自由做出他们的经济选择,消费者自由决定用自己的收入去购买什么产品,工人自由决定在哪儿工作以及工作报酬,企业自由选择出售什么产品以及使用何种生产方式。
企业和消费者做出的供给和需求决策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决定市场价格。
通过市场价格的自发调节,资源朝着相对价格高的用途配置。
在这种市场条件下,资源边际产品价值都相等并且等于市场均衡价格的状态。
这种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有:市场上有许多经济主体,这些经济主体数量众多,且每一主体规模又很小,所以,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通过买卖行为来影响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也无法影响市场价格,每个人都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在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状态下,厂商的平均成本、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都等于市场价格,这意味着完全竞争市场是有效率的,因为没有任何资源被闲置浪费,因此也是理论上最有效率的。
理论上很完美,现实却很残酷!
完全自由市场的条件是没有政府的干预。无政府状态下的自由市场,可能是能想象的最为完全的自由市场。
但是能够观察到的案例,却很现实!索马里长达20年的无联邦政府状态。各地建立了各种私有企业,甚至负责起各地的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然而出现的问题是各地割据的边界不安全,各种武装力量争夺势力范围。最终的结果是要么是军阀最终控制经济,要么是企业最终演变成军事武装的经济力量,进而成为替代政府的角色。
在人类历史上,政府的角色是国民达成协议,来维护国民安全和内部秩序,这是军事和安保体系构成政府的基础,于是有了税务局去收税,最终要有领导阶层来管理,并凝聚国民。国家是一个虚拟的概念,民族也是,最终要有信仰来凝聚国民。
现实生活中,一个极权的计划经济模式可能会出现(政府主导一切),一个无政府主义的完全的自由市场也有极小的概率会出现(市场配置资源)。最终的结局是,前者必将会走向灭亡,后者将走向现实主义的政治经济体系。人类社会在努力选择后者,虽然前者往往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