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是一种病,得治
想起劝人不要生气,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的便是以上莫生气的扇子。话虽直白,自己却也是历经了几十年才算真正做到。
然而,要想说服别人,只靠这么一些顺口溜,终究还是缺乏说服力的。没有严密的逻辑与充足的论据,就算当时能起作用能平抚情绪,也一定不能持久。
回到正题,“生气”只是口语,书面语是“愤怒”。而愤怒是什么呢?从生理学的角度,愤怒其实是一种防御性的生理机能与生理反应,会伴随着肾上腺素的飙升。而通常所见的攻击性的语言或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只不过是这种受到刺激后受肾上腺素驱使做出的本能反应。
这种反应会有哪些表现形式呢?
第一种常见的反应是反攻击。这是在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形下,或者是力量强于对方的情形之下。强于对方的情况如老鼠招惹到猫,猫的反应多半是直接扑倒,吃掉。动物如果威胁到人类,只要力量强大于动物,人类的反击多半也是如此吧。人类之间则因为是同类,有语言,有可能是语言还击,也有可能会因口角而诉诸暴力,这一点在法治社会之前可能更为普遍。
第二种常见的反应是生闷气。这是在力量弱于对方的情况下常见的情形。比如明明感受到了威胁与攻击,却因干不过对方只能把这种肾上腺素飙升带来的力量憋在心里,话都不敢说出来,或者不愿说出来。结果可想而知,不反应的结果可能是被对方干掉,如果不危及到生存,积聚在体力的攻击性能量不能向外释放,便只能向内伤及自身,即所谓情志伤人,需要很大力气甚至好多天才能恢复。另一个好玩的例子是猫堵住了老鼠的洞口,老鼠觉得威胁到了自己的生存很生气很愤怒但因干不过猫,气猫太欺负鼠,气自己运气太差,气老妈为什么不是犬族甚至是人类。结果也很明显,完全于事无补,还浪费体力,减少了逃走的机率。那么,力量弱于对方的情形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打不赢就跑喽,而且要赶紧跑。可见,生闷气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第三种常见的反应是心理传导。这也是在力量弱于对方的情形之下常见的情形。比如老板骂员工,员工骂老婆,老婆骂孩子,孩子骂狗狗。
当然还有第四种反应---复仇。即你攻击了我,我暂时干不过你,没事,咱卧薪尝胆,十年生养,十年教育,二十年后来复仇。你让我难堪,暂时没办法对付你,但你给我记着,总有一天我会让你比我更难堪十倍。呃,写到自己都害怕了。
以上这几种反应本质上是什么呢?实际上是一种刺激-反应模式,也是动物的本能反应模式。这种反应模式反应速度快, 有助于我们面对威胁保证自己的生存,可以迅速的还击或者逃走。但这种模式常常存在漏洞,比如一个经典的例子便是一个人在街上狂奔,边跑边大声喊“快跑啊”,然后便是一大群人跟着跑起来,边跑还边问旁边一起跑的人“发生了什么?”“我也不知道啊”。
这个例子充分的说明,在人类社会特别是到了法治社会之后,我们的感受往往并不真实可靠,特别是对环境带给我们威胁的判断。面对人类的语言,如果没有伴随着暴力,因为并不能威胁到我们的生存,所以需要进行反直觉的分析:TA的这些话是否是针对我,还是针对所有人?虽然难听,但如果针对的不是我们,我们是否一定需要进行还击?不一定吧。如果针对的是我们,我们的肾上腺素是否有上升,如果止不住的上升,让我们产生了毁灭性的力量,让我们说话不顺畅,身体发抖,如果控制不住,上去诉诸暴力了会怎么样?至少也会是两败俱伤了吧。如果对方很强大,干不过呢?生闷气去么?这些都是对我们有利的么?身体这样有利于我们的健康吗?多想想,让头脑冷静,情绪多半自然平复。然后多多训练自己的语言工具,优雅的还击,当场还击,不留下心理阴影,才是对我们最有利的吧。一个经典的例子是林肯面对刁难,大度而从容优雅的语言还击,让攻击者无话可讲,自吃哑巴亏。
总结一下:生气或曰愤怒是一种出于自我保护而产生的一种防御性的身体机能。这种机制让我们在不同的力量对比情形下产生四种不同的反应形式,分别是反攻击、生闷气、心理传导和复仇。在治治社会的人类个体之间,这四种本能反应都是不利于我们的健康,也不利于我们的人际关系的。健康有利于我们自身的反应模式应该是:刺激---》是否是威胁和攻击?--》是否针对我们是否威胁到我们?--》是否该让肾上腺素上升?--》选择怎样的语言还击才能显得大度、不失尊严、不留下心理阴影?情绪控制是一种能力,感受到身体的变化,让能量为我们所用,而不是去伤害我们自己,伤害他人,需要多练。嗯嗯,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