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这点事儿@IT·互联网程序员

技术和产品,哪个更影响你的发展?

2018-04-09  本文已影响204人  安晓辉0

前两天有位小伙伴通过在行约我,讨论她的工作方向。她拿到了一家游戏公司研发岗位的 Offer ,薪资待遇很满意,可是她觉得“游戏使人堕落”,不知道该不该去。

这位小伙伴,之所以有这种想法,是因为她比较关注自己开发的产品到底具备什么属性、会给使用它的主体带来什么影响。

如果她坚持认为“游戏使人堕落”,那她最终就会放弃这个高薪的 Offer 。

你看重的点,你感兴趣的点,会大大影响你的职业发展。

我有段时间对 Qt 特别感兴趣,觉得这个框架很优雅,有一种本体上的美感,看到它、想到它就觉得很有意思,在寻找工作机会时,总是把能用到它作为第一重要的参考因素。

你看,同样是做软件开发,可不同的人,感兴趣的点其实是不一样的。

有的开发者对技术本身更感兴趣,有的开发者对所做的产品更感兴趣。

你呢,技术和产品,对哪个更感兴趣?

很多开发者,面对这个问题,一时半会回答不上来,因为其实自己也不大明确自己到底对什么感兴趣。那天找我咨询的小伙伴,一开始也是如此,后来聊了 50 多分钟,她明确了方向。

在咨询中,我用了体察感受和测量投入两种策略,帮助她梳理出了自己是哪种类型的开发者,然后我还提供了一个依据自己感兴趣的点来选择机会的实操方法。

体察感受,辨别类型

你看到喜欢的人、事、物,会高兴、兴奋,会想与 ta 在一起。你被迫要与自己讨厌的东西厮守,会沮丧、抗拒、压抑、痛苦。你的感受不会骗人,是最真实的,会暴露你对某个人、事、物的“看法”和倾向。

我们可以通过体察感受,来辨别自己是对技术、产品更感兴趣,还是对人更感兴趣。

回顾你开发一个产品或做一个项目的过程,找出你积极情绪(高兴、兴奋、意义感、成就感等)比较明显的时刻,T1、T2、T3,针对每个时刻,套用“我感到……,因为……”这个句式来分析,记录下结果。

比如,张翀分析后的结果是:

观察张翀列出的这些积极情绪时刻,你会发现,他一直在讲技术,他的关注点始终在技术特性和使用技巧上,由此可以看出,目前阶段,他对技术本身更感兴趣。

对产品更感兴趣的小伙伴,ta 的积极情绪记录可能是这样的:

在 ta 的积极情绪时刻清单中,大部分都是和产品关联在一起的。

依据你的类型选择方向

当你知道了自己对技术还是产品更感兴趣,可以更好的规划你的职业道路,在遇到工作机会选择时,以“能发展你感兴趣的点”为第一参考要素,以另外一个点位第二参考要素。

如果你对特定类型的产品更感兴趣,就可以选择进入这个产品领域,在这个领域持续投入,累积自己的势能。比如有的人就是喜欢 K12 教育类产品,除此之外什么都不想做,那 ta 就可以锚定 K12 教育领域,有机会就上,不管目标机会是用什么技术开发产品。

以开发产品为导向的开发者,如果做自己喜欢的产品,就会有持久的动力,可以主动投入,克服各种困难,努力打磨出令人满意的产品。如果被迫做自己讨厌的东西,那他往往会失去热情,做着做着就会厌倦或排斥,最终限制自己的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你可以为了喜欢的产品接受任何技术,也要尽可能在某个技术栈上有持续积累,因为,技术水平不到,产品往往很难做好。

如果你对某种技术情有独钟,比如 Golang ,觉得自己最近 N 年就要把心血都花在它上面,成为这方面的专家,那你最好去寻找有 Golang 高手的团队,或者围绕 Golang 建立自己的事业。

以技术本身为导向的开发者,往往不那么在意做什么产品,只要能用 ta 喜欢的技术,只要有高手为伴,ta 就愿意去尝试。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你觉得技术牛了之后哪里都去得,也要尽可能在某个行业里积攒足够的经验,因为,不理解业务,技术好也可能把产品做糟。

不管哪种类型,现实都可能给你开一个玩笑:你想要的得不到,得到的你不想要。

这个时候,就要给自己加一个时间盒(3个月、6个月、1年等):在时间盒内,我要积极寻找理想的机会,超过时间盒,现实一点,考虑关联机会或中转机会。

这样子,你就可以避免长时间没有工作带来的焦虑、痛苦和沮丧。

可能很多开发者在最初的两三年中,不会刻意去区分自己是技术导向还是产品导向,但是,当你工作 3 ~ 5 年后,就必须要考虑这个问题,因为,作为一个开发者,在最初的 10 年左右,是你积累职场燃料的最佳时期,只有聚焦,持续投入,才能最终有所建树,让自己在某个领域(某个技术栈、某个业务方向)拥有深厚的积累和竞争性优势。

所以,如果可能,请尽量早的搞明白自己的倾向,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深挖洞,广积粮,为自己的将来铺平道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