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读《反内耗》

2023-03-27  本文已影响0人  治愈家庭教育

1.今天有点不淡定,大早上就看到领导发的信息,说省里来检查哩,让整材料,其他的事情先放一放,按时上下班;我头脑中立马出来一个想法“领导觉得我没按时上下班”。

小孩又生病了,大的吃药吐了一床,小的扒在身上,“妈妈妈”的不下身,不让妈妈上班,不让上班,顿觉生无可恋[捂脸]

有种想怼谁一顿的冲动,我看到自己的情绪,也知道我要做的是体验自己的情绪,给痛苦的情绪来个拥抱,撞个满怀,吃自己该吃的情绪的苦,而不是逃避痛苦。

就这么去了单位,九点多了,想理直气壮,又有点不那么气壮。

领导不在,一会领导看到我来了,似乎有点欣喜和惊讶[捂脸]开始交代本周要做的事情。

我也开始整理材料,带着情绪但该干嘛干嘛,此刻平静了很多。

也许这就是生活吧,酸甜苦辣!

2.忙里偷闲读一会书,今天我是群主。

开头第一句话就是“生活里时刻都有挑战,但挑战本身不会带来痛苦,自我战斗引发的,内耗才是痛苦的根源”。

养育俩孩子,孩子小还没老人帮忙,确实是挑战。

这可能只是辛苦,但每当辛苦时,我内心的委屈可能才是痛苦的根源。

内耗的影响:

1.耗尽我们可用于应对挑战,解决问题的身心资源,无力行动!

确实是,都陷入自我的委屈中,没发现其实我还可以有很多资源可用,比如让我大姐帮忙,给孩子爷爷奶奶打电话帮忙。

2.无效的问题解决模式,陷入更深的痛苦无法自拔。

以往一陷入这种情绪中,就会对老公有抱怨,然后会陷入夫妻之间的内耗中,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更加痛苦。

现在不抱怨了,他也会积极的想办法解决。

还读到痛苦是一种选择,既然痛苦是一种自我选择,那大家可以选择痛苦,也可以选择不痛苦?

可是我们都不想让自己痛苦,怎么就选择了痛苦呢?

我们怎么选择可以不痛苦?

大家的讨论热烈而深刻。

也许痛苦中是有一些幸福的。可以不用承担责任,可以指责别人。

改变总是伴随着痛苦。

痛苦是一种选择,我觉得是我们还不具备选择不痛苦的能力。

我们现在的能力只能让我们不自觉的陷入痛苦中。

我认为不让自己陷入痛苦中需要具备的第一步是觉察。

随后想到了黄仕明的,接纳是改变的开始,欢迎欢迎。

4.晚上因为儿子听故事到11:30很严厉的训了他,我觉得对于晚睡,我好像特别反感,需要觉察。

同时,我是爱孩子关心孩子,可是我的做法并不让孩子感到爱与关心。

我要觉察,我为什么用严厉的态度,指责的语,我可否换种方式,先从哪里开始改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